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石牌地区,即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校园。石牌旧址是中山大学历史上的第二个校址,建设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其建筑群不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且造型优美、装饰繁复、中西合璧,主体造型以中式为主,细部处理常借用西式手法,是广州天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大型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2002年,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铜像
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法学院
中山大学石牌建筑旧址-理学院化学教室
市保碑
中山大学原名国立广东大学,系孙中山亲手创办于民国十三年(1924),民国十五年(1926)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在中国教育史、思想文化史和科学技术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民国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931-1937)间,首任校长邹鲁等按照孙中山生前所嘱,在广州石牌建设了国立中山大学新校园及其建筑群,其规划建设,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有特殊的地位。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仍在石牌原中大校址办学。
南门牌坊位于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牌坊坐北朝南,是当年国立中山大学的正门。据记载,整座门楼内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饰面用花岗石砌筑,高10.98米,宽25.32米,占地面积175.52平方米。南门牌坊侧视
整座牌坊由12根方柱组成,一排6根。中门两根门柱最高,约10米。建筑装饰融合中西:牌坊各柱的柱头都为花蕾状,横伸左右云板和石鼓,云板和石鼓上都有刻花,柱身上部都有浮雕云纹、花纹和水纹。每根石柱的前都有抱鼓石,上刻浮雕龙纹,鼓面上是浮雕花瓣状纹饰,均为中式风格;中门的两根石柱正面各贴有一只口衔铜环的狮子头,为西式造型,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后添建的。
铜铸狮子头
抱鼓石
牌坊正面额板上刻有“国立中山大学”,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一日”,下款“邹鲁书”。1952年中山大学迁走后,额板上的字被灰沙覆盖,改为“为人民服务”,现状为2014年维护时清理修复的。背面额板刻有“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上款为“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春”,下款为“邹鲁敬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个字出自儒家经典《大学》,格致诚正是内修,修齐治平是外修,是儒家对个人精神境界与人生理想的最高追求。
中门柱内侧的石板上刻有中山大学校门奠基时间以及学校董事的名单。原文如下: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 国立中山大学校门奠基于此
董事 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
校长邹鲁书石”。
奠基石
西门牌坊
西门牌坊坐东朝西,位于东莞庄粤垦路口斜坡处,民国二十三年(1934)动工,次年落成,是原国立中山大学的西门。这座牌坊融入了西方建筑的风格,但在主体结构上仍是中国传统样式。此牌坊花岗岩质,为四柱三门冲天式,通宽16.4米,由立柱、额枋、抱鼓石组成,共有3个门道。两边的侧柱高约7米,两中柱高约5米,每条花岗石柱的横截面长1.1米,宽1米。三个门道,中间宽两边窄,中间门道宽为6.1米,两边的门道宽为2.45米。两根中柱为方形,顶部有浅浮雕花瓣、树叶纹。两边侧柱主体部分亦为方形,比中柱更高,顶端有高约2米的装饰圆柱,上面亦有浅浮雕竖条水状花纹。侧柱的正面、背面和向外的侧面都有抱鼓石,高均为1.8米,宽同为1.2米,形状似艺术三角形,上面有精美的浮雕纹饰。抱鼓石
牌坊正面明间额板刻“国立中山大学”,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六日”,下款“邹鲁敬书”。正面额板
背面额板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六月六日”,下款“邹鲁敬书”。“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是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一套道德规范,为三民主义的组成部分。民国二十年(1931)7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训令,要求各级学校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字制匾悬挂。正背面额板上的字也都曾被灰砂覆盖,近年维修时清理恢复。
背面额板
牌坊正面右侧中柱下部刻有捐建人题名“区国良 林仕椿 捐款建筑此坊”。区国良、林仕椿两人均为爱国华侨。
孙中山铜像
孙中山铜像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正门内,原铜像是民国二十一年(1932)孙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赠送给中国的四座铜像之一。民国二十二年(1933)11月11日,国立中山大学成立九周年纪念时,在石牌举行新校奠基暨孙中山铜像揭幕典礼。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铜像暂留原处。1954年春广州市政府借该铜像置于中山纪念堂前的广场上。1956年11月12日,铜像被迎回中山大学,重立于康乐园(即中山大学南校区)。
现铜像原置于中山纪念堂前,是1956年由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的水泥像(表面镀铜),高5.5米,重3.9吨,所塑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演讲时的造型。1998年冬,中山纪念堂维修,新置铜像一座,原像移置此地,以复旧貌,缅怀先贤。
校训石,最初被称作“校训纪念石”,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学生宿舍区一小山上,上有长约10米、厚约6米、高约7米的天然花岗岩巨石,向东南处削平后刻字。石刻内容为国立中山大学校训,竖排书写:“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辩之 笃行之”。后附小字:“本校成立时总理曾以四书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贻本校今当新校落成照书其文用誌遗教”。落款:“邹鲁敬书 民国二十三年秋”。
校训石
此校训为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十三年(1924)11月11日在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前身)成立典礼时题写的,出自《礼记·中庸·哀公问政》,校训原正文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意为: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校长邹鲁抄撰校训,依原文在每句末尾加一个“之”字。现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均沿用此校训。
文学院
文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5号楼。该楼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郑校之设计,始建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19日,次年竣工,由全省党政军各机关人员按薪捐助建造。建筑坐北向南,为中西合璧宫殿式建筑,共三层。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中部为三层歇山顶主楼,入口处设二层通高以四条西式纺锤形巨柱承托的骑楼式门廊,门廊正中嵌有石匾,阳刻“文学院”三字,上款“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下款“邹鲁书”。两侧为两层平顶加披檐的翼楼。红砖墙,绿琉璃瓦,衬以淡黄色廊柱、阳台,使整座建筑既富丽堂皇,又具欧陆风情。
“文学院”石匾
建筑的细部处理也非常有创新风格。屋顶绿色琉璃正脊两边不是传统的鸱吻,而改塑一大三小凤凰脊饰。垂脊和戗脊上也饰有凤凰,别具一格。文学院正门外墙上嵌有奠基石:“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奠基于此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文学院建成仅三年后,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广州沦于日寇之手,文学院被占作“南支派遣军”司令部,七年后日本战败方得重光。文学院飞檐
法学院
法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红墙绿瓦的宫殿式建筑,始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10日,民国二十四年(1935)竣工,面阔85.7米,进深36.8米,占地面积3153.76平方米,框架结构。主楼三层,重檐庑殿顶,红墙中有10根大型红色檐柱贯通第一、第二层。两边的副楼为歇山顶,风格与主楼一致。
法学院
大门上方正中有花岗岩石额,阴刻“法学院”,上款“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下款 “邹鲁书”。正门前有八级台阶,两边设垂带栏杆,栏杆的望柱上四周有浮雕花纹。最下面一根望柱下侧有抱鼓石,上面有浮雕纹饰。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奠基于此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蒲 邹鲁立石西为纪念捐资人的石牌,上书“海外同志 海外侨胞 捐资纪念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一日 邹鲁书”。奠基石
邹鲁书纪念石碑
法学院屋檐
日晷台
日晷台位于法学院南广场,民国二十三年(1934)11月11日法学院建筑奠基时,由该院师生倡议并捐资建造,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落成,2001年依照当年的施工图以青铜熔铸复制日晷并重新安放。
日晷台
日晷也称作“日规”或“日圭”,是旧时利用日影测时的一种简易装置,属投影日晷。日晷不设有指时针,只在晷盘上置一南北径向直角三角形形状铜件,其斜边向上朝南,短边垂直于晷盘。铜件西、东两侧垂直晷盘分别有若干时刻线,表示相应的地方真太阳时。日晷台位于法学院前广场中央,主体是三层的圆形高台,东南西北四面各出一道阶梯。圆台直径约15米,占地面积225平方米。台中心日晷高约1米,圆鼓造型,上面饰以绿、红、黄、蓝为主色调的彩绘,其上放置青铜日晷。日晷台俯视
日晷台及台阶围绕建有水泥仿古栏杆,中国传统样式,由望柱、栏板以及抱鼓石等部分组成,其上装饰祥云、花卉等纹样。
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中山东路,现已改作电影院使用。体育馆始建于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6月30日,坐北朝南,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由主楼加两边的衬楼组成,通宽57.6米,通深64米。占地面积3686.4平方米。体育馆
该建筑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关以舟、余清江设计,中西混合式建筑,既有西方古典建筑风韵,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主楼为回柱三门二层牌坊式结构,下层门楼有三个拱形门,宽为4.2米。门下为典型的须弥座,高约1.25米,中间束腰部分有浅浮雕花纹,上枭和下枭部分有宽莲花状高浮雕。大厅的大门中间亦是拱形,两扇对开,门板上半部分为雕花的风窗。大门两边的墙上是窗,窗台以下亦是须弥座,上方的形状亦为拱形,窗台距地面约1.1米,绕窗一圈还有高浮雕的花纹,现窗架用金属,镶有玻璃。廊顶有彩色壁画,颜色鲜艳,黄底绿边。大厅内左右两边各有一楼梯可以通向二楼。三个门楼上的二楼各有一个飘台,飘台顶为绿色琉璃瓦和如意形滴水,檐下有双重的桁饰,下面有装饰性的斗拱、檐挡和檐柱,此类斗拱是水泥材料做成的仿木斗拱,有彩绘。飘台前面有古式栏杆。二楼正中建有水泥仿中式横匾门额,上书“体育馆”三字,上款“民国二十六年夏”,下款已毁,应为“邹鲁书”和印章。四柱顶上均有满饰云纹的顶座,顶上各有直径约10厘米,高约2米的柱形装饰,可能为旗杆。主楼两侧为两层平顶加披檐的衬楼,红砖砌筑,绿色琉璃瓦。主楼后建有长约36米的拱顶场馆,是体育馆的主要功能区,顶上开有气窗。
游泳池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2号楼前东侧,池长约20米,宽约8米,浅处有1.2米,深处约2.1米。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侵华日军南支派遣军第二十一和二十三军占领校园作为司令部,在此修建泳池, 供其使用。游泳池现仍保存有进、排水管和扶梯等遗迹,是日军侵略广州的罪证之一。泳池边立有“······校园重光,泳池长留,欲告学子,勿忘国耻,立志成才,兴我中华”的刻石。
泳池中置有石鱼雕塑,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雕塑高约2.5米,宽约80厘米,下有圆形海带水草图案,上有四条热带鱼雕塑,下面一条最大,往上渐小,造型古朴流畅。
石鱼雕塑
理学院化学教室
理学院化学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6号楼,动工兴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次年10月竣工。该楼坐东朝西,由中间的主楼和两边的衬楼组成,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为入口,建筑中轴对称。通宽75.2米,通深48.8米,建筑占地面积3669.76平方米。理学院化学教室
绿琉璃瓦屋顶,正脊为黄色琉璃,屋顶形体组合随平面曲折交接,端部处理成歇山形式。主楼及衬楼有龙头形正吻,龙口大开,咬住正脊。衬楼垂脊上的垂兽为螭,戗脊上有五只蹲坐的山羊。
龙头形正吻、螭形垂兽、山羊脊兽
主楼有14根巨大的圆形红色檐柱,配以上方的彩绘梁衬,使整个建筑显得气势磅礴。主楼门前有7级台阶,两侧有垂带栏杆,其望柱上部为须弥座形式,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侧有抱鼓石,鼓心雕刻成花瓣状。望柱之间的栏板上有精美、繁复的浮雕纹饰。主楼正门
主楼正门右侧墙上有奠基石,上刻: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奠基于此
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
校长邹鲁书石”。
奠基石
工学院化学工程教室
工学院化学工程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7号楼,动工兴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1日,次年竣工。该楼坐北朝南,由中部和两翼组成。楼中部通宽67.2米,通深17.6米,建筑占地面积1182.72平方米。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宫殿式建筑,整个建筑气势恢弘,美观大方。建筑形制较特别,楼高两层,庑殿顶,中部较两翼略突出。红砖墙,主楼有10根巨大的圆形红色檐柱,衬楼有4根红色檐柱。黄色琉璃正脊,两端的大吻为龙头形,口含正脊,绿色琉璃屋面。檐下有彩绘双重仿木斗拱。两边戗脊上有狗、马、狮、鹏和麒麟五件走兽石雕,前端有仙人骑鹤的脊饰。
工学院化学工程教室俯视
主楼台基前面有一长方形月台,设三路台阶,台阶两边有水泥仿古栏杆,最下面一根望柱的下侧有抱鼓石,栏杆雕饰精美,望柱头有云鹤纹饰。月台栏杆
工学院机械电器工程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8号楼。该楼奠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1日,次年竣工。该楼坐北向南,通宽84米,通深52.8米,建筑占地4435.2平方米。该楼由岭南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高两层,框架结构,仿中国古典风格整体平面布局为一长方“回”字,中间是花园。南向有两个门廊。工学院机械电器工程教室
主体建筑正脊为黄色琉璃瓦,绿色琉璃瓦当,如意形滴水。门廊的屋顶为歇山顶,檐下和飞子均绘有彩绘。大门两边壁柱下部是须弥座,中间束腰部分有灰塑的花纹。门廊前有台阶,两边设栏杆,最下面有抱鼓石,栏板以及抱鼓石上都有精美的雕饰。门廊
两门廊间的墙上嵌有奠基石,上刻: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奠基于此
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
校长邹鲁书石”。
工学院土木工程教室现为华南理工大学9号楼,由岭南近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动工,次年9月竣工。该楼为古典宫殿式建筑,平面采用传统的合院式布局,坐西朝东,高约14.5米,通面宽约49米,通进深约32米,框架结构,红墙绿瓦,占地15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3平方米。工学院土木工程教室俯瞰
该楼东侧设主入口,采用重檐庑殿顶样式门廊,内廊高两层,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大屋顶,绿琉璃瓦面,黄色琉璃瓦屋脊,鸱吻,红砖墙,黑色钢窗。建筑使用正脊、吻兽、须弥座、栏杆、抱鼓石、檐桁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风格独特。
门廊侧视
男生第一至第五宿舍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广州大来建筑公司承建,工程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动工,次年9月竣工。五座宿舍楼围成一个半圆。建筑采用框架结构,红砖砌筑。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采用内廊式平面布局,主体三层平顶屋;高高的基座,长长的入口踏步,两侧水刷石栏杆、抱鼓石,烘托出宏伟的主体建筑。外墙红砖砌面,绿色琉璃瓦飘檐,黑色窗框,门口、顶层、女儿墙等细处作了传统的点缀。除男生第三宿舍造型略有不同外,其他外观均一致。男生第一至第五宿舍(从左至右依次为一到五)
男生第一宿舍为广东富商霍芝庭捐建,因此命名为“芝庭宿舍”。霍芝庭(1877-1939),广东南海县石头乡(今佛山禅城澜石)人,早年家贫,14岁闯荡香港,曾靠操办清末新军和民国陈炯明陆军军需发家,后进入博彩业,成为广东巨富。曾任广州市参事会主席、广东仁爱善堂副董事,对慈善事业有一定贡献。男生第一宿舍门口外墙上嵌有“霍芝庭先生捐资建筑”石碑。
男生第一宿舍墙上嵌有石匾,上书“芝庭宿舍”,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邹鲁书”。
男生第二宿舍
男生第三宿舍
男生第三宿舍侧墙
男生第四宿舍为陈中孚捐建。陈中孚(1882-1958),字奇曾,江苏吴县人。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在日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归国后,到东北从事革命活动。民国四年(1915)年筹建中华革命军东北军,武装反袁(世凯)。民国十二年(1923)任广州中华民国军政府大本营参议。民国二十六年(1927)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民国二十年(1931)5月任国民政府政务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当选国民党第四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民国二十四年(1935)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委员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作为国民政府的高级特工出任汪伪政权民国维新政府顾问、伪国民政府委员、伪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陈中孚个人经历不见于记载。男生第四宿舍门口外墙上嵌有“陈中孚先生捐资建筑”石碑。男生第五宿舍
男生第五宿舍为广西省政府和第四集团军捐建,遂命名为“广西宿舍”,檐下嵌有石匾,上书“广西宿舍”,落款“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邹鲁书”。
“广西宿舍”石匾
女生第一和第二宿舍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师杨锡宗设计,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动工,次年9月竣工。该楼采用框架结构,高三层,属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造型优雅美丽,采用庄重的立面构图,清水红砖墙,飘檐配绿色琉璃瓦当,两侧采用欧式门廊和侧面阳台,突出了其中西合璧的特质。其在遮阳棚、顶层等处理方式进行了精致的点缀,既凸显现代风格,有体现民族格调,同时适应岭南湿热气候。女生第一和第二宿舍
女生第二宿舍石米墙裙上嵌有青石质奠基石,上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女宿舍奠基于此
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奠基石
刘义亭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北区4号楼西,始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2月11日,为国民政府湖南省主席何云樵捐资千元所建,“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1988年按原貌重修此亭,将纪念碑从亭前方迁至亭中央。匾和纪念碑均为原件。刘义亭坐东北朝西南,为六条圆柱支撑的六角攒尖顶亭式建筑,六条圆柱为仿爱奥尼亚柱式,石米饰面,西式风格。瓦面为绿琉璃瓦铺设,黄琉璃飞脊,莲花纹瓦当,如意形滴水。整体建筑中西合璧,亭子檐下有一牌匾,上书“刘义亭”,落款为“邹鲁”,已被破坏。亭内中央立有一块石碑,碑身高1.02米,宽57厘米,厚21厘米,碑座高61厘米。碑文为邹鲁书写,意为勉励学生向刘永福学习,复兴民族。碑文如下:
“本校校地为刘义将军营寨之遗址。湘主席何云樵先生捐资千元,建筑此亭而留纪念。登斯亭者,咸能继将军御侮之志,则民族复兴可指日焉。
校长邹鲁(印)
刘永福,名义,为清末爱国将领。曾先后率军在越南抗击法国侵略者,在台湾抗击日本侵略者。清末民初,刘永福曾驻军于此处。
启新亭位于华南理工大学西南区,建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5月1日。由岭南近现代著名建筑设计师、建筑教育家林克明设计。该亭结构简诘,属中西合璧的建筑小品。中式的绿瓦翘檐屋顶,配六根西式圆柱。由时任中大校长邹鲁所书的“缔造艰难”亭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启新亭
民国十四年(1925)5月1日,周边村民以风水为由,阻挠农场勘界收用。学校迁入后,组织师生为周边村民服务,获得对方好感。农学院师生遂捐资在当年遭毁之地建亭,以纪念农场创设所历之艰辛,勉励后人珍惜,勤奋努力。启新亭一角
发电所,又称发电厂或电灯厂,民国二十三年(1934)11月动工,次年11月竣工。该所为杨锡宗设计,由广州宏益建筑公司承建,建筑面积为214平方米。该所建筑体量较小,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红砖外墙。四面均设高通窗,屋顶设置两列带状天窗,窗用压花玻璃,花纹别致。使用黑漆钢腹门窗和钢制小阳台等具有西方现代特色的金属构件。整栋建筑在外观上形成红砖、黑漆金属、压花玻璃等不同颜色和材质的对比,是当时石牌校区中颇具特色的现代风格建筑。
发电所大门
发电所大门上嵌有整块石料制作的门额,上阴刻“发电所”三个大字,上款“民国二十四年二月”,下款“邹鲁书”。
民国二十七年(1938),国立中山大学校园被日寇侵占,发电所继续发挥发电功能。民国三十一年(1942)机器被用坏后即行废弃。民国三十四年(1945)9月日军投降后的一段时期,校园接管乏人,所内设施多遭破坏肢解。现活化为华工咖啡厅。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国立中山大学发电厂奠基于此董事胡汉民 萧佛成 邓泽如 林云陔 陈济棠 许崇清 林翼中 区芳浦 邹鲁立石
电话所位于文学院西,坐北朝南,楼高三层,建筑总长38.4米,宽6.6米,占地面积196平方米,外墙以细小石米作饰面。电话所后更名为电讯楼,用作校园网络技术中心工作室。电话所
教职员住宅
教职员住宅共15栋,其中三栋位于华南理工大学辽河路24、26、28号,四栋位于松花江路13、17、20、22号,八栋位于九一八路18至32号中双号。住宅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从外形来看,是具20世纪30年代小住宅特征的建筑,于造型、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结构、装修都具有现代主义风格住宅的鲜明特点。辽河路住宅
松花江路住宅
九一八路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