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丰花萼楼位于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围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距今400余年的历史。花萼楼是广东土围楼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美、保存最完整的民居古建筑。联丰花萼楼建筑工艺和风格,源于古代中原民居建筑,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客家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联丰花萼楼设计精巧,结构独特,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2019年,联丰花萼楼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丰花萼楼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为林氏第五代上祖援宇公兴建。林援宇家境贫寒,衣不蔽体,常年来往于福建、江西、饶平等地,靠担盐,挑石灰为生。据传,他曾在梦中得到观音娘娘的指点,得到三缸白银,于是开始兴建花萼楼。楼建成后,林援宇把村里所有没有房子住的乡邻都接过来住,因为这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乡村相爱之意,故取名为“花萼楼”。
正俯视
花萼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86平方米,楼高11.9米,夯土、砖木结构。楼平面呈圆形,被平均分为30个等份,除大门和观音娘娘庙各占一间外,可住28户。花萼楼内部结构有三环,内环为一层30间,中环为二层60间,外环为三层120间,共有210间。
花萼楼内部结构俯瞰
楼的墙体以鹅卵石为基,避免夯土墙体浸泡在水中,墙基上的墙体用生土夯筑而成,底宽2米,顶宽1米多。楼顶为木梁灰瓦,甚为坚固。为防御匪盗入侵,外环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窗(又是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以花岗岩石材砌筑,十分坚固,大门上刻有“花萼楼”的门额。门框贴有一副对联:“花开常棣,萼发青云”。古时,“兄弟既翕,谓之花萼相辉,兄弟联芳,谓之棠棣竞秀”。花萼之名,意寓兄弟相亲、邻舍相爱。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用于防火攻和刀砍斧劈。进入花萼楼,门侧墙壁上嵌有一块建楼奠基石,上书“万历著雍涒滩玄月立”,指万历戊申年九月,即万历三十六年,是我国现存建造年代最早的土楼之一。
楼内有面积为283.4平方米的圆形天井,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中心装饰着一个直径3米的古钱币图案,寓意着人们祈求丰衣足食的心愿。与大门相对的位置供奉着观音娘娘,是为观音娘娘赐下建房白银的感谢。古钱币图案
天井一侧有口古井,用于防火和生活之用。土楼内部房间布局合理、冬暖夏凉,采用“一梯一户”每户分三层的结构,一层面向天井开门,二层向内开窗,窗外有贯通一周的木质窗台,可晾晒东西,三层为围绕一周的回廊,做到了户户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