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受戒之地——广州光孝寺

文摘   2024-06-24 11:29   广东  
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始创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东晋名僧昙摩耶舍、印度名僧智药禅师、印度王子达摩祖师、禅宗六祖惠能、东渡高僧鉴真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寺内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洗钵泉、唐代瘗发塔、南汉铁塔等都堪称“国宝”。1961年,光孝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

光孝寺大雄宝殿

国保碑
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府第。三国时,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苛子树,又称“苛林”。虞翻去世后,家人舍宅为寺,名曰:“制止寺”。东晋隆安年间(397-401),译佛教重要论典《舍利弗阿毘昙》的罽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在此创建殿宇,名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易名光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也笼罩于战火之中。清军入城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在清军入城时毁于战火,故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光孝寺进行过修建。
光孝寺山门
清末,光孝寺衰落。光绪二十九年(1903),光孝寺被广南中学、八旗小学占用。民国元年(1912),被广州第二十七小学占用。次年,被广东法官学校、警监学校和广东课史馆三单位占用。民国二十七年(1938),被广州鸣松学校、广东大学附属中学占用。日军占领广州期间,傀儡政权曾一度占用光孝寺作为伪政府的“和平救国军总司令部”。日本投降后,又被广东省义理学院占用,后义理学院撤出,又被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占用,并在寺里开设了美术部、音乐部、戏剧部,把绝大部分的禅房、佛殿占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占用光孝寺,遣散全部僧侣,捣毁佛像。1953年后,华南歌舞团进驻光孝寺。1961年,光孝寺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8月,光孝寺进行全面复建和修葺。1979年再由国务院拨款60万元修建大殿和六祖堂。1986年3月,由国务院批准光孝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1987年,广东省文物管委会将该寺交还广东省佛教协会。
光孝寺平面示意图

光孝寺坐北朝南,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瘗发塔;东路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西路有鼓楼、吉祥殿、西铁塔。寺院东、西路建筑间建有围廊,合围成一个个院落,具有早期寺庙建筑的布局特点。寺院东部还有东铁塔,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

天王殿

天王殿弥勒像

天王殿是中轴线上第二座建筑,始建于宋代,明清时期续有维修。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中部南面供奉弥勒佛像,北面供奉韦驮菩萨像,次间原有四大天王泥塑,建国后毁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之手。

大雄宝殿
天王殿后是宽阔的广场,四周有回廊形成一座院落,院落的北端即是光孝寺最为重要的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创建于东晋隆安五年(401),唐代重修,南宋绍兴年间大修,至今保存着唐宋建筑的雄浑古朴的风貌。大雄宝殿重檐歇山覆黄琉璃瓦顶,屋檐平缓深远,是唐宋古建筑的显著特点之一。檐角、屋脊上装饰有灰塑游龙、鳌鱼、狮子和仙人等,是岭南建筑文化的体现。
重檐歇山顶
檐角灰塑装饰
大雄宝殿原面阔五间,清顺治十一年(1654)改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的格局,殿宽35.36米,深24.8米,高13.6米。大雄宝殿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这也是唐宋建筑具有的特征,显示出其悠久的建筑历史。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形制是中国古建筑中所仅见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大雄宝殿侧视

大雄宝殿檐下重拱六铺作

殿内供奉华严三圣,即释迦牟尼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释迦摩尼佛两侧侍立迦叶、阿难两尊者,是佛陀的弟子。可惜的是大殿内的造像早已损毁,现在的佛像均为新铸。1950年,在砸毁释迦摩尼佛像时,在佛的腹部发现一批唐代雕像、佛珠等,后藏入广州博物馆。根据腹中装藏物品的年代,大雄宝殿中的佛像有可能是极为珍罕的唐代造像,历经1400余年未曾破坏,可惜已不得见。

大雄宝殿正面
1950年大佛腹中发现的铁佛

1950年大佛腹中发现的木雕武士像

1950年大佛腹中发现的木雕供养人像
大雄宝殿飞檐
大雄宝殿东西各有一座三开间大殿,东侧为客堂,西侧为吉祥殿,两殿形制相同。吉祥殿原为五祖堂,明天顺五年(1461)和弘治七年(1494)两次重修,因殿内供奉禅宗初祖达摩至五祖弘忍像,故称五祖殿。此殿后毁为平地,1992年重建。殿内因供奉白玉释迦摩尼涅槃像,故称吉祥殿。
客堂

大雄宝殿院落的东南角,有洗钵泉一眼。据传为南朝梁时达摩祖师所凿,六祖慧能洗钵于此,故称洗钵泉。为广州保存较好年代最久远的古井之一。梁武帝普通元年(520),达摩泛海至广州,驻锡于光孝寺,为取清泉,在此凿一水井。据史书记载,当时达摩指其地曰:“下有黄金万余两。”“贪者力凿”最后挖到美泉,却未掘得黄金。人谓达摩诳语,达摩道:“是金非可以觔两计者也。”意为“这是不能用斤两计算的黄金”。寺中原有四大古井(即洗钵泉、西来井、诃泉、罗汉井),此为唯一保存完好,至今尚在者。

洗钵泉井亭
洗钵泉
大雄宝殿后植有菩提树一棵,建有瘗发塔一座。梁天监元年(502),天竺高僧智药三藏到达广州,从释迦牟尼佛成道处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为中国有记载以来最早移植的菩提树。并且智药三藏预言:“吾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法门,度无量众。”唐仪凤元年(676),六祖慧能果然于此树下受戒说法,悉应前记。宋代“光孝菩提”为羊城八景之一。据寺志载,原树于清嘉庆二年(1797)被飓风吹倒,监院瑞刍从南华寺孙树移植原处。
菩提树
瘗发塔位于菩提树旁,又名六祖发塔。石为基,砖灰沙结构,八角七层,高7.8米,层有佛龛。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从五祖处继承衣钵后,为躲避追杀,在家乡新兴隐居十六年。唐仪凤元年(676),惠能至光孝寺,恰逢住持印宗禅师讲经。一阵风吹来,把挂在旗杆上的幡吹动了。于是两位僧众就为此辩论起来。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论不休。这时,惠能在旁镇定地说了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此言一出,震惊当场。印宗知道来者非凡,即引惠能到上席。惠能出示五祖衣钵,当年正月十五在菩提树下正式剃度受戒。为纪念惠能大师于此出家因缘,住持僧法才募款建塔,将惠能大师剃度下的头发瘗埋其中,故称“瘗发塔”,同年四月初八落成。

瘗发塔

瘗发塔后建有祖堂,为纪念、供奉惠能大师的殿宇,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内供六相惠能大师坐像。南宋咸淳五年(1269),此殿被焚毁,住持僧祖中募捐重建。后人又在殿外修建拜亭。此殿明清时期都有修建,2004年落架大修。现殿内供奉的六祖等身坐像为六榕寺宋代铜像的仿制像。
祖堂

六榕寺六祖等身坐像
大雄宝殿后西侧有铁塔半座,是为西铁塔。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为南汉后主刘鋹的太监龚澄枢与其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出资铸造。西铁塔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台风塌屋压坏四层,现在只剩下三层。原来有塔殿覆盖在铁塔之上,称为西塔殿。

西铁塔

西铁塔由石质塔座、铁质塔座、三层塔身组成。铁质塔座为须弥座形制,底层为覆莲,束腰四面饰有双龙纹,再上为仰莲,承托塔身。塔座仰莲莲瓣上有捐建人的姓名信息:“玉清宫使、德陵使、龙德宫使、开政仪同三司、行内使监、上柱国龚澄枢同女弟子邓氏三十三娘,以大宝六年岁次癸亥,五月壬子朔十七日戊辰铸造,永充供养。”塔身逐级收分,四面各有一尊主佛,众多小佛围绕主佛。屋檐上铸有飞天等。

西铁塔

捐建人信息
寺院东部建有东铁塔一座。东铁塔铸于南汉大宝十年(969),晚于西铁塔四年,内侍太监李托奉敕监铸。高7.69米。东铁塔仿西铁塔而建,也为七层方形,千佛浮雕,底座盘龙纹饰,至今无损缺。塔身下的莲花铁座四面雕铸有“行龙火珠”和“升龙降龙火焰三宝珠”图形;塔身有楷书铭文,最下一层的铭文是:“大汉皇帝,以大宝十年丁卯岁,敕有司用乌金铸造千佛宝塔一所七层,并相轮莲花座,高二丈二尺。保宠躬有庆,祈凤历无疆。万方咸底于清平,八表永承于交泰。以四月乾德节设斋。庆赞谨记。”塔四面还有监造人铭文。

东铁塔

铁塔原存开元寺(原址今惠爱西市场),南宋端平间(1234-1236)光孝寺住持僧绍喜移归光孝寺,并建殿保护。明正统十四年(1449)修葺,清乾隆两次加贴金箔。东西二铁塔均造型雄伟,工艺精美复杂,是研究五代建筑史、雕塑史、冶金工艺史的珍贵实物,被视为当年广州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代表作。

访古游记
分享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展览介绍,以供记录和参考。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