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广东大学旧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文摘   历史   2024-11-12 08:36   广东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215号,是原广东高等师范学堂(后并入国立广东大学)的钟楼首层礼堂,面积300多平方米。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孙中山在这里主持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阐述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思想。大会正式通过了含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思想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其他决议,选举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两会中均有跨党的共产党员参加。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包括革命广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钟楼)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钟楼)俯瞰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会场)

国保碑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国内陷入了军阀混战。孙中山先生在革命屡遭失败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下决心要寻找新的力量和新的出路,提出要改组国民党。

孙中山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穿戴的服装及佩戴的指挥刀
而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之初,只是一个由少数具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小党,自身力量薄弱,初期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了军阀的血腥镇压,使其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战胜强大的敌人,仅仅依靠工人阶级自身孤军奋战是不够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组成强大的革命统一战线。就在中国共产党酝酿建立民主联合阵线的同时,共产国际也派人与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取得联系。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时局的主张》,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各团体”,“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23年1月,苏俄特使越飞专程来华,与孙中山签订了著名的《孙文越飞宣言》,确立了国民党联俄的基本政策。1923年8月,中共领导人李大钊在上海与孙中山会见,对国共合作与中国国民党改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谈。

李大钊与孙中山会见场景复原雕塑
在此背景下,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除有孙中山、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林森、谢持等国民党人,还有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20多名跨党的共产党人。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大会通过的宣言,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出新的解释。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民主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则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钟楼礼堂侧视
钟楼礼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是在广东贡院旧址兴建的两广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广东高等师范学堂。1924年,孙中山在此设立广东大学,后来改为中山大学。1933年中山大学迁往城外石牌五山新校园(今华南理工大学校址)。

钟楼上的钟表

钟楼旧影
钟楼占地面积为4375平方米。正门是拱形圆柱廊,廊上有平台,廊下是门厅。楼下四周是柱廊走道。钟楼的前半部为二层,后半部—层。前楼外檐有女儿墙栏杆。四周转角处有小碉楼形式的墙面。上层有拱圆形的窗户,在窗户之间有双柱联立式的壁柱。整座楼房是砖木结构,其平面似“山”字形,因楼顶四面分别装有时钟,故称“钟楼”。礼堂现已恢复当时大会时的原状,正面的主席台上有孙中山画像和中国国民党党旗,台下的座位全部贴有当时出席会议人员的编号和姓名。

会场原状复原

会场二层

会场长椅上的毛泽东名签

会场钢桁架结构屋顶

1927年1月18日,鲁迅应中山大学之邀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组织委员会委员,曾于1927年1月19日-3月28日住在钟楼,因此旧址也为广州鲁迅纪念馆。二层部分房间按照鲁迅先生当时居住的原状进行了复原。

鲁迅先生旧居复原

纪念展中复原的鲁迅先生书桌

会议室

鲁迅任中山大学教务主任期间,在这里7次主持召开教务会议,参加文科教授会议、组织委员会会议。1927年4月15日“清党”事件发生后,鲁迅在这里参加各系主任紧急会议,力争营救被捕的中大学生。

国民党一大会址和革命广场

钟楼前面有块宽阔的广场,占地面积17460平方米。广场中间是一块大草坪,东西两端各有一个大讲台,周围绿树成荫。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这里毗邻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所以成为革命集会的重要活动场所。廖仲恺、何香凝、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陈延年、邓中夏、苏兆征、彭湃、张太雷、恽代英、刘尔崧、邓颖超等革命活动家曾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广场成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场所。

访古游记
分享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展览介绍,以供记录和参考。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