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妈阁庙

文摘   2024-07-28 09:17   广东  
妈阁庙又名妈祖阁,俗称天后宫,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妈阁庙前地,始建年代一说明弘治元年(1488),一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澳门现存最古老的庙宇。16世纪中叶,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时,询问居民当地的名称,居民误以为指庙宇,答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译成“MACAU”,成为澳门葡文名称的由来。2005年7月15日,妈阁庙作为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妈阁庙(妈阁庙前地)
正殿及牌坊

正觉禅林

妈阁庙位于澳门半岛西端内港入口处,背山面海,是古代外国商船停靠澳门的必经之地。因此在古代,妈阁庙也是澳门的象征。妈阁庙主要由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阁和正觉禅林组成,有石狮护门,飞檐凌空,饶有中国民族建筑特色。各建筑规模小而简朴,外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布局错落有致。除观音阁供奉观音外,正殿、弘仁殿和正觉禅林皆供奉妈祖。
妈阁庙大门
妈阁庙大门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4.5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有“妈祖阁”三字,两侧为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是称颂妈祖济世生民的恩德意思。门楣及两侧对联三部分上均有琉璃瓦顶等装饰,其中门楣顶部更有飞檐状屋脊,脊上装置瓷制宝珠及鳌鱼。

大门侧面

大门门楣的背面刻有“其仁如天”门额,语出《史记·五帝本纪》:“帝尧者,其仁如天。”用于称颂尧的仁德像天一样广大,这里用于称颂妈祖的仁德。
“其仁如天”门额
紧随在大门之后为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牌坊横额上书“南国波恬”,是澳门人对于南海风平浪静的期盼,也是对妈祖保佑出海平安的祈愿。

“南国波恬”牌坊
“南国波恬”牌坊后是妈阁庙的正殿,供奉妈祖,号称“神山第一殿”,柱、梁、部分墙体及屋顶均以花岗岩石材修筑。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而在较高位置的气窗,则为圆形。在石屋顶上又铺设琉璃瓦顶,并以夸张的飞檐装饰正脊及垂脊。其屋顶造型又分两部分,朝拜区之屋顶以歇山卷棚顶形式出现,而神龛区之琉璃屋顶则为重檐庑殿式,脊上飞檐纯朴有力。
正殿

正殿之后的半山上建有弘仁殿以山体石岩为后壁,屋顶墙身亦以花岗石围合,乃一仅三平方米的石室。弘仁殿内壁有金童玉女及天将浮雕,妈祖圣像则置于山石前,在石屋顶上,建有绿色琉璃瓦及飞檐式屋脊装饰。弘仁殿据考为庙内最先落成之建筑,可能是澳门供奉妈祖庙宇的开端。

弘仁殿

妈阁庙有许多摩崖石刻,均为历代官宦名士的诗词题字,尤其是“洋船石”和“海觉石”,年代久远,是澳门著名的两大奇石,也是历代骚人墨客咏吟的对象,这些题刻是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摩崖石刻
洋船石

摩崖石刻
观音阁位于庙之最高处,树木繁盛,清静幽深。观音阁右边的巨石上刻着“说法点头”四字,左边的巨石刻着“太乙”,这摩崖上刻有“太乙”、“海觉”二大字,也可看到妈阁庙与道教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块巨石也是与“洋船石”并称的妈阁庙两大奇石之一。
观音阁
“说法点头”石刻
“太乙”、“海觉”石刻
妈阁山下正殿之侧建有一座正觉禅林,为一处院落式布局的庙宇,由供奉天后之正殿及侧殿组成,侧殿建筑为一般砖结构民房式,屋顶为硬山式。

正觉禅林门

正觉禅林正殿是一四架梁结构建筑,前为天井,天井两侧的侧廊为卷棚式屋顶,主建筑被二列各三枝柱分为三个开间,屋顶为琉璃瓦坡顶,两边侧墙顶部为镬耳山墙,有防火的意思,具浓烈的闽南特色。

正殿

位于天井前之影壁,纵分为五部分,中间最高两边渐低,墙身有泥塑装饰,墙顶则以琉璃瓦装饰,而在琉璃瓦檐下是三层象徵斗拱之泥塑花饰,此外,中间部分尚开有一直径2米多的圆形窗洞,透过窗洞,正殿妈祖的视线可直望港口,有妈祖注目出航保佑平安的寓意,设计巧思令人称奇。

影壁

影壁外墙嵌有“万派朝宗”石额,明间石柱刻有“春风静秋水明贡士波臣知中国有圣人伊母也力,海日红江天碧楼船凫艘涉大川如平地唯德之休”长联。

影壁正面

访古游记
分享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展览介绍,以供记录和参考。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