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瑞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芦陵岌,由旅马来西亚华侨怡保锡矿主梁典元于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兴建。辑瑞庐是一座富有西方特色采用传统客家围屋布局的住宅建筑群,对研究梅州近代侨乡客家中西合璧式建筑的演变具有一定价值。2012年,辑瑞庐被梅县区政府公布为梅县区不可移动文物。2019年,梁典元后裔将“辑瑞庐”捐赠给梅县区政府。辑瑞庐
梁典元,字克尧,祖籍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车上村,马来西亚华侨,大矿家。梁典元17岁离乡至马来西亚怡保研习矿业,后创设南利锡米店、组织东英锡矿公司,由于锡产异常丰富,产量每月高达4000至5000担之多,打破采矿之空前纪录,名震全马,成为矿业界之巨子。梁典元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期间担任霹雳华侨矿物公会会长。梁典元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期间获选为霹雳嘉应会馆会长,同时担任明德学校董事长。梁典元于1956年逝世,享年72岁。
梁典元事业有成时,不忘桑梓、感恩祖德,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在家乡兴建了别具一格的“中西合璧”式的客家围屋,起名辑瑞庐。辑瑞庐坐西向东,平面布局为三堂四横的客家围屋式;总面阔61.1米,进深88.3米,占地面积约5050平方米;合瓦屋面,为混凝土与土木石二层结构。正门前檐廊采用六架梁卷棚顶,面阔三间,石柱高,木雕狮形柁墩、雀替,浮雕彩塑工艺精美;后檐廊为三架梁卷棚顶;门额由清末榜眼采用朱汝珍提书“辑瑞庐”。大门两侧为连劵式柱廊,高两层,首层为柱廊,上层设阳台。阳台采用三架梁卷棚顶,富有特色。柱廊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木结构屋顶,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特点,有别于传统客家围屋重防御的特点,向着更适宜生活居住的方向设计。大门侧阳台屋顶梁架
大门前挖有半圆形月池一座,是传统客家围屋风水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收集雨水及围屋内排水,同时兼具取水、养鱼、消防等多重功能。月池南北各有一座斗门,是围屋通向外界的通道。两座斗门均为硬山顶,南斗门规模稍大,建有耳房。进入大门是宽阔的天井,气派非常。天井后是中堂,用于议事、会客。中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堂前设木轩廊,狮形斗拱,抬梁式梁架,瓜柱。中堂的房梁上保存有完好的彩绘太极八卦图案。
围屋内的柱子中堂采用石质,其余使用水泥柱,水泥柱质地细腻,柱面上印有花卉、三羊(阳)开泰图案浮雕,是西方材质中式审美的结合。
中堂后是祖堂,用于供奉家族祖先。祖堂面阔三间,三间以墙壁分隔,均为两层。二层与左、右外横屋的二层相连。祖堂二层房间
祖堂屋顶
中路两侧各建有一座外横屋,外横屋为二层,二楼平面采用天桥连接,突破传统走马楼形式,更为方便通行,也是一大创新。二层天桥也为混凝土材质,二层栏杆也混凝土材质,仿中式图案。
横屋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