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韩文公祠

文摘   2024-08-10 08:44   广东  
韩文公祠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城东韩山麓,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为清光绪年间重修。2006年,韩文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文公祠

国保碑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一说怀州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自称“郡望昌黎(今辽宁省义县)”,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韩愈三岁而孤,随兄嫂生活。自幼攻读六经百家之书,于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最初两任节度推官,后授四门博士,升监察御史。因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县令,之后遇赦,调江陵法曹参军。历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升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在潮州仅任职八个多月,任内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兴学育才,为潮州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极为重要基础,获得了潮州人民千百年的拥戴与纪念。

韩愈像

唐穆宗即位后,韩愈被召入朝,拜国子祭酒。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韩愈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北宋元丰元年(1078),加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鄙六朝骈体文风,推崇古体散文,其文质朴无华,气势雄健,“文起八代之衰”“集八代之成” ,开古文运动之滥觞。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亦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韩文公祠牌坊
韩文公祠是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祠宇,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建。元、明、清各代均有续修。宋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于市区金山夫子庙辟建“韩吏部祠”。元祐五年(1090)迁至城南。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迁于今址。韩文公祠现大门为1984年建立的石牌坊,牌坊石额上书“韩文公祠”为胡耀邦总书记1984年莅潮视察时题写的,石额背面记录了该事。
牌坊背面

韩文公祠的主体建筑背靠韩山,面临韩江,祠前建有五十一级笔直石蹬道。韩祠大门面宽18. 7米,祠体正面墙壁下部为高约90公分的石裙板砌筑,其上砌筑平整、坚实的淡绿色砍磨砖墙面,精工细作。砖墙至坡屋面与桁桷衔接处,皆沿各自曲面仔细凿挖,使砖、木之间如同其下之砍磨砖缝一样紧密吻接。祠门内凹,上有石匾古隶书“韩文公之祠”。祠前有庭,进仅丈许,外砌石栏。

祠前蹬道

大门

韩祠共有两进,大门后为一庭院,后进是三开间大堂,依山势而建,较大门抬高2.5米。大堂单檐歇山顶,堂内塑有韩愈坐像,身旁两侧各立有其侍从张千、李万像。堂内悬挂、树立有历代名家匾额、碑刻,均是对韩愈的赞颂诗词文章。

大堂
堂内
大堂梁下刻有“大清光绪十四年冬十月毂旦两广总督部堂张重修二品顶戴补用道署湖州府知府兼理盐运同候补知府巴陵方功惠监修”,记述了清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巡视潮州时着令知府方功惠大修韩文公祠的事迹,这次大修使韩祠“瑰丽倍于昔” 。

民国“吾潮导师”匾与光绪重修题记

韩文公祠后建有侍郎阁。韩愈任潮州刺史期间,东山(即今韩山)是他常游憩之地,还建有古揭阳楼。今侍郎阁建成于1989年春,作为纪念韩愈的展厅。因韩愈被贬潮州之前官任刑部侍郎,故名“侍郎阁”。

侍郎阁

侍郎阁下的石砌护坡上嵌有“吾潮导师”四字石匾,是潮州人对韩愈的纪念与崇拜。

吾潮导师
 

访古游记
分享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展览介绍,以供记录和参考。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