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第一侨宅”——汕头陈慈黉故居

文摘   2024-09-17 09:21   广东  
陈慈黉故居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前美村,由华侨实业家、金融家陈慈黉家族兴建而成,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被誉为“岭南第一侨宅”。陈慈黉故居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等宅第,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2002年,陈慈黉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故居(善居室)

省保碑

陈慈黉(1843-1921),又名陈步銮,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人。自幼受其父陈焕荣影响,熟悉航海技术和经商之道。咸丰五年(1855),陈慈黉弃学从商随父亲到香港打理“乾泰隆”行,清同治十年(1871),子承父业前往泰国曼谷设立“陈黉利”行,专营进出口贸易,陆续创设各火砻于曼谷,先后在新加坡、越南西贡设立多家分行。陈慈黉40岁时回乡,捐资修桥筑路,倡建新村,创办成德学校。20世纪初,他在汕头购地建置房屋400座,对汕头市政建设起了推动作用。

陈慈簧故居(善居室)正俯视

陈慈黉故居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历经三代人,相继建起12座宅第,包括郎中第、寿康里、善居室和三庐书斋等宅第。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汕时停工,其中“善居室”历时近50年还未最后竣工。现在开放参观的主要是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部分,也是所有宅第中规模最大、设计最精、保存最为完好的院落。

外斗门

善居室占地6861平方米,坐西朝东,计有大小厅房202间,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以传统的“驷马拖车”糅合西式洋楼,风格独特华丽精致。善居室的入口开在南北走马廊墙壁上,为内凹式大门,门框、门匾等均为花岗岩制。进入斗门是一片由二层跑马廊及房屋大门合围的空阔院落,面积之大更像一个小广场。

斗门内广场
大门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砖木石结构,门框及门匾使用花岗岩雕凿。门匾为高浮雕阳刻,相比于常见的阴刻门匾,耗费工料高出数倍,更显出房屋之奢华。
大门全景

“善居室”门匾

大门两侧各开有两个侧门,侧门为砖石结构,硬山顶门楼式。每个门楼上各嵌有一块石匾,分别为“三槐”、“五柳”、“凤翥”、“翚飞”。“三槐”源于《周礼》,代指“三公”,即古代最高官职,代表了入仕报国的雄心;“五柳”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是隐士和文人雅致的象征;“凤翥”源于晋代陆机的《‌浮云赋》‌,意为凤凰高飞,在韩愈《石鼓歌》中也象征着美好的愿景和崇高的理想;“翚飞”语出《诗经·小雅》,意在形容宫室、房屋的高峻壮丽,是对房屋的赞颂。这几块门匾表达了屋主对生活及家族的愿望,同时也彰显了其深厚的国学文化底蕴。
大门侧视
大门内为一天井,天井对面是主厅,两侧为敞廊,地面满铺花纹繁复华丽的瓷砖,充满南洋风情,是屋主在南洋生活受其文化影响的表现。瓷砖铺设的地面即华丽也耐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也是对传统建筑的一种改良。
主厅前天井

主厅

主厅是主人会客的主要地方,面阔三间,硬山顶上有瓷砖装饰的正脊。主厅明间为会客厅,次间用隔墙各分为一间房间,是主人休息的地方。主堂会客厅名叫传叶堂,正面挂着“传叶堂”三个大字的金漆大堂匾,堂匾上面是潮汕木雕《喜鹊登梅》。

主厅内景
传叶堂匾
潮汕金漆木雕是广东知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技法上采用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形象地表现景物的多层次的复杂内容;在外形色彩上,则运用黑漆装金、五彩装金和本色素雕等表现手法,使作品庄重、色泽鲜艳、意境深刻。堂匾上的喜鹊梅花木雕,梅花怒放,喜鹊栩栩如生。它象征“喜上眉梢”,寓意家人快乐与幸福。主厅的檐下还装饰有精美的喜鹊登梅、松鼠葡萄石雕及木雕回纹狮子山林等。
梁架石雕、木雕
主厅后建有一栋硬山顶二层小楼,这座小楼一层出廊,二层正面开窗,两侧二层各有连廊与跑马廊相连。一层木门雕工精美,木门采用镂空雕刻工艺,仿竹编纹饰围绕缠枝花卉纹,体现了潮汕木雕的精湛工艺。一二层间铺贴松石绿色瓷砖,中间点缀红色小花,配色清新,充满了南洋风情。
正厅后小楼
一层木门
门楣木雕细节
中路两侧各建有一座两层跨院,与中路建筑群通过巷道分隔互通。跨院是屋主家人生活的地方,建筑多采用西式设计,各房之间与各院之间通过封闭的二层连廊互相沟通。院落内装饰充满南洋风格,地面、墙面大面积使用瓷砖,门框及窗户使用异域风情的木雕装饰,精美独特。
巷道
跨院堂屋
跨院装饰
跨院内部

跨院二层
二层连廊

跑马廊‍‍

 

访古游记
分享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展览介绍,以供记录和参考。图片均为本人拍摄,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