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你去看什么心身科?我有病啊!

文摘   2024-07-30 18:56   河南  

约不上,根本约不上!前段时间,每到下午三点五十九,手机闹钟准时响起,我就进入西京医院的公众号进行抢号,不停地刷新系统,最后却抢了个寂寞,几分钟后再刷新页面,专家号瞬间已被秒空。‍‍‍‍‍‍‍‍‍‍‍‍‍‍‍‍‍‍‍‍‍‍‍‍‍‍‍‍‍‍‍‍‍‍‍‍‍‍‍‍‍‍

“这年头,难不成大家都有心理问题?”我愤愤地想,要不为啥挂个“心身科”的专家号,这么难?‍‍‍‍‍‍‍‍

啥叫“心身科” ?说白了,就是治疗身心疾病的一种科室,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病科。在大多数既往的认知里,去这个科室看病的人大多讳莫如深。就像在洛阳一提起谁要是去了五院看病,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什么病了。‍‍

平生第一次去看心身科始于这个七月。准高三娃自爆近期静不下心来学习,不在状态。“要不去看一下心身科?”我的这个提议,就像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让寻医问药成了这个焦灼七月的主旋律。‍‍‍‍‍‍‍‍‍‍‍‍‍‍‍‍‍‍‍‍‍‍‍‍‍‍‍‍‍‍‍‍‍‍‍‍‍‍‍‍‍‍‍‍‍‍‍‍‍‍‍‍‍‍‍‍‍‍‍‍‍‍‍‍‍‍‍‍‍‍‍‍‍‍‍‍‍‍‍‍‍‍‍‍‍‍‍‍‍‍‍‍‍‍‍‍‍‍‍‍‍‍‍‍‍‍‍‍‍‍‍‍‍‍‍‍‍‍‍‍‍‍‍‍‍‍‍‍‍‍‍‍‍‍‍‍‍‍‍‍

01  民营医院是个销金窟,六千多瞬间没了‍‍‍

由于西京医院心身科的专家号太难挂,我在小红书上搜到了一个曾在西安儿童医院很有名气的专家,评论区里有人说专家已经退休了,被返聘到另外一家医院了。按图索骥,我搜到了这家医院,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前台工作人员热情得让我心生疑惑。

果然,这是一家民营医院。前台说老专家近期生病短时期内不来上班,另外一个专家也擅长看心身科。‍‍‍‍‍‍‍‍

对于民营医院,我向来是排斥的。也从未去民营医院看过病。但这次却鬼使神差,被热情地召唤去了,尽管去之前给娃交代,也是给自己忠告:咱们一定要经得起诱惑,只是咨询一下,而已。绝不买药!绝不买药!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就像短剧的反转,一切不在掌控中。‍‍‍‍‍‍

民营医院位于西安莲湖区,想着既然这么好挂号,去看病的人一定不多。去了才知道,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掏25元挂了个号后,就开始了漫长的排队。

好奇心驱使下,我观察着来心身科看病的各色人,发现大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的,有三四岁的到十几岁的,听导医说暑期是看心身科的高峰期。‍‍‍‍‍‍‍‍‍‍‍‍‍‍‍‍‍‍‍‍‍

啊?难道大家都有病?我环视四周,没发现一个嘴歪眼斜面目狰狞的,看上去都是正常的孩子啊,来扎堆看什么病呢?‍‍‍‍‍‍‍‍‍‍‍‍‍‍

从一些家长的攀谈中隐约听到一些,有的是说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说孩子有些多动,有的说孩子睡眠不好,旁听了一二。‍‍‍‍‍‍‍‍‍‍‍‍‍‍‍‍‍‍‍‍‍‍‍‍‍‍‍‍‍‍‍‍‍‍‍‍‍‍‍‍‍‍‍‍‍‍‍‍‍‍‍‍‍‍‍‍‍

排了俩小时,终于轮到了。民营医院的专家在询问了情况后,奋笔疾书开了一堆检查单,什么大韦氏第四版视听整合持续测试系统、事关相关点位测试,竟然还给开了个心理咨询。检查费是1508元。‍‍‍‍‍‍‍‍‍‍‍‍‍‍‍‍‍‍‍‍‍‍‍‍‍‍‍‍‍‍‍‍‍‍‍‍‍‍‍‍‍‍‍‍‍

来就来了,检查一下吧。原先的坚定计划被眼前的火热盛景给打乱了——如果民营医院是骗人的,为什么也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

听娃后来说,所谓的检查,可以理解成做题。在电脑上对着一道道的题目进行作答。然后提交,就算检查完了。

至于心理咨询,我被要求回避。娃和心理咨询师在一个屋里聊了半个小时,出来说:人家说的可对了。‍‍‍‍‍‍‍‍‍‍

心理咨询师把我单独叫到一个地方,说:“通过心理咨询,我发现你娃有焦虑状态。以后需要来多做几次心理咨询进行疏导。“我勒个去,太危言耸听了!这年头,谁不焦虑?半小时你收费500元,谁能常来花钱闲聊呢?

所有”检查“结果出来了,民营医院的专家看了看,说,你娃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和抽动障碍,我们可以通过经络埋置加吃药的方式来治疗。‍‍‍‍‍‍‍‍‍‍‍‍‍‍

抽动障碍,是我如实告知的,早在小学三年级,娃得过抽动症。去北京和上海儿童医院都看过,后来喝了一个疗程的中药,加上改变饮食方式和教育方式,基本痊愈,这么多年都平安无事。本次静不下心学习,加上时不时乱抖腿,让人怀疑是不是抽动症后遗症来了。‍‍‍‍‍‍‍‍‍‍‍‍‍‍‍‍‍‍‍‍‍‍‍‍‍‍‍‍‍‍‍‍‍‍‍‍‍‍‍‍‍‍‍‍‍‍‍‍‍‍‍‍‍‍‍‍‍‍‍‍‍‍‍‍‍‍‍‍‍‍

至于注意力不集中缺陷,这是老毛病,由来已久的。哈哈,要是注意力老集中了,也不至于是个普娃。‍‍‍‍‍‍‍‍‍‍‍‍

等于说,”检查“出来的,是预料之中的。怎么治疗呢?民营医院的专家给出了方案,说想要好得快让娃尽快静下心来学习,可以采用经络埋置+口服中成药的方式。我问疗一次多钱?回答:疗一次4980元,一周来一次,一个疗程大约10次。‍‍‍‍‍‍‍‍‍‍‍‍‍‍‍‍‍‍‍‍‍‍‍‍

听到这个抢钱的数字,此刻,我就应该立马走人。但走了一半,我又折回来交了智商税。原因在于娃说了句:想疗一次看看效果。‍‍‍‍‍‍‍‍‍‍‍‍‍‍‍‍‍‍‍‍‍‍‍‍‍‍‍‍‍‍

我问民营医院的专家,疗10次花将近五万块能确保疗好吗?这次专家倒也坦诚:我们可不敢保证,说实话,你娃这种状况,属于小瑕疵,疗了也不会让娃变聪明多少,不疗也不会傻多少。你们看吧。‍‍‍‍‍‍‍‍‍‍‍‍‍‍‍‍‍‍‍‍‍‍‍‍‍‍‍‍‍‍‍‍‍‍‍‍‍‍‍‍‍‍‍‍‍‍‍‍‍

好吧,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这智商税我掏得也只能自洽了。

回来细思量,去民营医院这一趟,六千多元瞬间没了。民营医院果真是个销金窟,一周后,还疗吗?‍‍‍‍‍‍‍‍‍‍‍‍‍‍‍‍‍‍‍‍‍‍‍‍

02  公立医院一号难求,心身科让人心神俱疲

我很相信公立医院,尤其是西京医院。于是,就有了开头的每天四点抢号时刻。

那几天,我频繁刷着挂号网页,终于锁定了一个号段,正暗自窃喜功夫不负有心人,支付的时候却被系统判为恶意抢号,锁定住支付不成了。

心神俱疲的我眼看着一周时间快到了,还没挂上号。就很生气地拔打了医院电话,质问为何给我锁住系统?联系到信息部的人后,对方给出了一个小妙招:把手机的飞行模式开启再关闭一下,系统就正常了。‍‍‍‍‍‍‍‍‍‍‍‍‍‍‍‍‍‍‍‍‍‍‍‍‍‍‍‍‍‍‍‍‍‍‍‍‍‍‍‍‍‍‍‍‍‍‍‍‍‍‍‍‍

此时,距离放号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幸运的是,我之前抢到的号还在,于是果断支付12元,谢天谢地谢自己,终于挂到专家号了。‍‍‍‍‍‍‍‍‍‍

于是,按照约定日期慕名来到了西京医院。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大厅里、走道上都被挤得水泄不通,这盛况,宛如第二个大唐不夜城。‍‍‍‍‍‍‍‍‍‍‍‍‍‍‍‍‍‍‍‍‍‍‍‍‍‍‍‍‍‍‍‍‍

心身科的诊室挤满了焦急的病人。门一旦开个小缝隙,大家就蜂拥而上冲进去,又被维持秩序的给劝出去。按挂号顺序来,但其中时不时的军人优先加号政策,又让大家的等待变得更加漫长。‍‍‍‍‍‍‍‍‍‍‍‍‍‍‍‍‍‍‍‍‍‍‍‍‍‍‍‍‍‍‍‍‍‍‍‍‍‍‍‍‍

排队2小时,看病2分钟。在询问了一番后,西京医院的专家给开了一堆检查的,又是做题!什么心境障碍问卷、匹兹堡睡眠指数测评、广泛性焦虑量表、躯体化症状自评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多动症检测表、32项轻躁狂症测试量表等,与民营医院的检测方式,几乎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民营医院是在台式电脑上答题,西京医院这个是在平板电脑上答题。‍‍‍‍‍‍‍‍‍‍‍‍‍‍‍‍‍‍‍‍‍‍‍‍‍‍‍‍‍‍‍‍‍‍‍‍‍‍‍‍‍‍‍‍‍‍‍‍‍‍‍‍

做题早已轻车熟路的娃,很快就交卷了。报告出来,最终的结论是:目前心理情绪基本正常。看到这几个大字,我如释重负。‍‍‍‍‍‍‍‍‍‍‍‍‍‍‍‍‍‍‍‍‍‍‍‍‍‍‍‍‍‍‍‍‍‍‍‍‍‍‍‍

专家看完报告,说娃问题不大,就是有点小焦虑。这样吧,开点药吃吃看。‍‍‍‍‍‍‍‍‍‍‍‍‍‍‍‍‍‍‍‍‍‍‍‍‍‍‍‍‍‍‍‍‍‍‍

基于对专家的无限信赖,破天荒同意吃西药。谁知拿完药出来,发现药盒子上写着”抗抑郁“,瞬间破防了:娃不抑郁呀,咋吃起抑郁症的药了?专家解释:这药也治疗焦虑症,强迫症,没事,放心吃吧。‍‍‍‍‍‍‍

于是,娃开始服用西药,吃了半个月,反馈还是静不下心来学习,觉得西药几乎没啥作用。‍‍‍‍‍‍‍‍‍‍‍‍‍‍‍‍‍‍‍‍‍‍‍‍‍‍‍‍

看来,这种心身科的病,真不像感冒发烧一样,它没有衡量的硬杠杠。你有没有病,需要自己通过答题来判定,而这个答题,又充满了太多主观性。换言之,你有没有病完全取决于你答题的态度与技巧。‍‍‍‍‍‍‍‍‍‍‍‍‍‍‍‍‍‍‍‍‍‍‍‍‍‍‍‍‍‍‍‍‍‍‍‍‍‍‍‍‍‍‍‍‍‍‍‍‍‍‍‍‍‍‍‍‍‍‍‍‍‍‍‍‍‍‍‍‍‍‍‍‍‍‍‍‍‍‍‍‍‍‍‍‍‍‍‍‍‍‍‍‍‍‍‍‍‍‍‍‍‍‍‍‍‍‍‍‍‍‍‍‍‍‍‍‍‍‍‍‍‍‍

03  心身健康是1,其他为0‍‍‍‍‍‍‍‍‍‍

经过几轮家庭会议,我们最终采取了一个方法:自救。果断停掉了西药,从饮食上改善,从家庭教育的源头拨乱反正。惊心地发现:始作俑者居然是我!‍‍‍‍‍‍‍‍‍‍

反思一下,在六七月份升学季,我每天的话题除了教育,还是教育。谁家的孩子考上哪个大学了,谁家的孩子没过一本线,谁家的孩子去上集训班了,等等,每天热血澎湃地说着别人的故事,还自忖没给孩子压力。殊不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些励志的鸡汤或者反面的教材都变成毒鸡汤悄无声息地侵蚀了娃的心智。‍‍‍‍‍‍‍‍‍‍‍‍‍

电影《抓娃娃》也和娃一起看了,更激发了我对教育的反思。一句”我不想当风筝,我想当风”让人深省。对娃炽热的甚至有些窒息的爱,该冷一冷了。‍‍‍‍‍‍‍‍‍‍‍‍‍‍‍‍‍‍‍‍‍‍‍‍‍‍‍‍‍‍‍‍‍‍‍‍‍‍‍‍‍‍‍‍‍‍‍‍‍‍‍

想想周围,看到或者听说的,心身出问题的娃不在少数。有的上着上着就休学抑郁了,有的高考考场情绪失控撕卷子,甚至有的还跳楼自杀了。心神健康永远是首位,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追求成绩,似乎成了家长们的一种贪心与奢侈。

寻医问药的七月就要过去了,娃的“静不下心,学不进去”状态也在调理中逐渐好转。‍‍‍‍‍‍‍‍‍

当我把这段经历讲给给朋友听,朋友说了句:娃没病,有病的是你。哈哈,说实话,我也很想去看看心身科,很想去做做那些卷子,我相信凭借自己的精神状态,肯定能拿满分!但这1000多一份的卷子,性价比太低了,不做,也罢。

在此,感悟颇深的有两点:

没病,不要轻易去看心身科!这很烧钱!

有病,就大摇大摆去看心身科!这不丢人!



青红皂个白
超级字恋狂·创意先锋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