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梳理中建构 在温故中升华
——以《简便运算整理与复习》为例
教师风采
陈士勇,任教于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南京市第二届德育优秀青年教师,江宁区第九届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撰写的论文在省、市、区级多次获奖。教育格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课前慎思
“简便运算”是学生在已掌握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探究运算规律,并进行整理和分类,使计算变得简便、简洁,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学生对单个运算律的运用比较熟悉,但综合运用能力不强,机械套用公式比较多,运用运算律时容易混淆,使用简便方法不准确。究其原因,学生对运算律的认识停留在表层,死记硬背,没有真正理解运算律,尤其不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自主获得简便运算的策略,明确简便运算是一个“整体观察,逐步凑整”的过程。
2.通过查漏补缺、回顾旧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整数的简便运算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凑整
师:如果两两搭配列出两道列式,你打算怎么列?(出示:25 13 4 87)
生:25×4=100,13+87=100 因为他们都能够凑成100。
师:像这样把几个数凑成整十、整百的方法,我们称作凑整。(板书:凑整)
师:我打算把两个算式进行扩充。(出示:200÷25×4,2×13+87 )
全班齐声2、200。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发现不对劲。
生:不是2和200,因为又乘又除只能按照顺序计算,200÷25=8,8×4=32,
2×13+87=26+87=113。
师: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先算25×4和13+87。这样进行凑整到底行不行?
生:不行,如果任意改变运算顺利,结果会发生改变。
总结:凑整会惹祸,思考需谨慎。
师:还是这几个数,继续进行变变变。(出示:200×25×4,2+13+87)
全班齐声20000,102。
生:先算25×4=100,200×100=20000,先算13+87=100,100+2=102。
师:这个时候,先算25×4,13+87进行凑整,为什么又可以了呢?
生:他们都是乘法和加法同级运算。
总结:所以凑整很重要,规则更重要,这里面的规则就是我们今天要复习的运算律。
二、整理知识,完善体系
1.小组交流,自我完善
师:想一想,我们学习哪些运算律?给你留下哪些印象?请大家先独立回顾,再和小组成员说一说。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建构体系
生: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b+a,(a+b)+c=a+(b+c),a×b=b×a,(a×b)×c=a×(b×c),(a+b)×c=a×c+b×c。我把他们分成三类: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为一类,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为一类,乘法分配律为一类。
生:我有不同想法,我把交换律: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为一类,结合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为一类,乘法分配律为一类。
师:同学们非常有条理的思考本单元的知识,我们就拿其中一个举例说说他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生:比如加法交换律,1+2=2+1,2+3=3+2,我们全班收集发现交换位置大小相等。
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把有关运算律的一个个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便于我们理解和记忆。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强化基础
我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
4×7×25 27×37+23×37 87+46+13+54
师:请三位同学上台板演,下面同学独立完成。
生:4×7×25,7和25交换,先算4×25=100,再算乘7等于700。
师:如果把这个算式放到运算律的位置,你打算放在哪里?
生:乘法交换律
生:27×37+23×37有一个共同的37,我们可以先算27+23=50,
再算乘37等于1850。
师:如果把这个算式放到运算律的位置,你打算放在哪里?
生:乘法分配律
生:87+46+13+54,先算87+13和46+54,再算100+100=200。
师:如果把这个算式放到运算律的位置,你打算放在哪里?
生:加法交换律。
生:不对,是加法结合律。
生:我认为是放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中间,他们在凑整中既用到了加
法交换律又用到加法结合律。
总结:一道算式有时候只用到一个运算律,有的时候也会用到多个运算,像这样整体参与简算,我们可以叫做整体简算。
2.归纳整理,总结类型
我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课件出示:187+17×4+32 26×102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发现第一道算式很多同学无法计算。
师:第一道题会计算的同学举手,不会计算的同学举手,有好多同学都无法下笔,万事开头难我们就看第一步怎么解决。
生:这道算式我想不到简便计算。
生:187+17×4+32 我也是没有想到简便那我就按照正常顺序计算,187+68+32,后面发现68+32可以进行凑整,187+100=287。
师:没有简便就怎么办啊?
生:按照顺序正常算。
总结:同学们非常棒,没有简算就是正常算,算着算着发现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我们可以把这样的算式叫做中途简算。
生:26×102,可以把102拆开成100+2进行简便计算,26×100+26×2=2600+52=2652。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做拆数简算。
3.迁移应用,深度练习
师:老师也收集了班级学生做的有价值的题,大家来一起研究研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研究第一题
师:这样写对吗?
生:对,但是不简便,可以变成45×99+45×1=45×100=4500。
师:通过对比发现,同学们能够主动自觉进行简便计算。
研究第二题
生:应该把括号里的加法改成减法。
师:括号里面到底是加法还是减法,老师带来了两个长方形。那56×13-36×13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的面积多多少。56-36表示多出来的长,13表示宽。
师:如果把这个算式放到运算律的位置,你打算放在哪里?
生:乘法分配律(a+b)×c=a×c+b×c
总结:乘法分配律我们进行了拓展延伸,可以将(a+b)×c=a×c+b×c中的“+”改写成“-”,(a-b)×c=a×c-b×c。
研究第三题
师:简便吗?
生:简便。
师:对吗?
生:不对,按顺序计算结果是90+60=150。
师:我们发现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可以改成减法,那么乘法分配律中乘法能不能改成除法呢?
生:除法没有分配律,除数不能拆开,如果把除数拆开,可以拆成0+一个数,0不能作为除数没有意义了。被除数可以拆开有时拆开比较简便。
总结:除法没有分配律。
四、回顾反思,温故知新
师:回顾一下,通过对简便运算的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要提醒大家什么?
生:凑整很重要,规则更重要……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单元复习课指的是在某一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教导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回顾和拓展应用的一种课型。它以“温故”为手段,以“知新”为目的,通过知识的系统化、问题的巧妙链接,让学生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构知识体系、思想方法和经验,并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一、建构知识体系,重视过程方法。
单元复习课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建构本单元知识体系,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建构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建构知识体系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价值。
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罗列所有的运算律——分类整理——反馈交流这三个步骤,使学生感受对知识的梳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体会整理的价值和方法,积累基本的整理经验,进一步掌握建构方法、体会建构价值。
二、总结思想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单元复习课在强调学生学会建构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本质。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特征,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精选计算题,抓住“粗枝大叶”,删减“繁枝末节”,用数形结合思想长方形面积清晰地呈现,感受乘法分配律中加法可以改成减法,乘法不能改写除法合理、灵活的思维辨析,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
三、紧密联系实际,设计分层练习。
数学复习课中练习必不可少。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也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不能以统一的难度进行练习设计。
本节课主要设置两个环节的练习:一是基础知识和知识易错点,基本所有学生都能快速而又准确地完成;二是能力提升和解决问题,以真实的易错题情境导入,将运算律方法拓展部分知识融于其中,逐步加深难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挑战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排版|卢 一
审核|谭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