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上山赴皖路

文化   2024-09-12 00:00   上海  

1957年7,我从上海市虹口中学高中毕业。高考落榜,9月初在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函授四个月。

12月7,共青团上海市委在国泰电影院召开上海市中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广播大会,会场挂着大幅标语:“革命青年们,响应党的号召,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参加体力劳动,贡献自己青春,在劳动中锻炼自己。”上海市教育局长陈琳瑚作重要指示:“祖国需要我们到艰苦的农村,去改变那里的落后面貌,我们是退缩还是前进?”他希望大家时时记住自己是去参加农业革命的,若干年后一定要把自己改造成有文化的农民、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虚心向当地农民、干部学习,克服困难,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适应当地环境。

我经过三个月的思想斗争,冲破了多种思想障碍,也摆脱了资产阶级思想的阻挠和羁绊,争当革命开路先锋,决心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12月23,上海《青年报》刊载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希望你们能够在同农民共同劳动和过集体生活中,建立起自己的劳动观点和群众观点,把自己逐渐锻炼成为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知识的集体化的农民,并且在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过程中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这是党和人民对上海首批下乡上山知青的充分肯定,我们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也倍感幸运和温馨。我下定决心,用血汗和智慧,谱写出人生的新篇章,无憾走完自己的人生之途。

1957年1223日晚上,我代表下乡知青在闸北区中学毕业生下乡上山欢送大会上作表态发言,表达了要脱胎换骨的雄心。

1957年122916时,我响应党和毛主席“下乡上山”的号召,作为首批上海下乡知青先行人,乘上“江华轮”,离开生我养我的大上海,奔赴皖南黟县深山区洪星乡长春高级农业社第一生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1235名上海知青和40多位团市委下放干部,分赴芜湖专区的石台、太平、祁门、黟县、休宁、绩溪、宁国、歙县、旌德九个县插队落户。

我在那偏僻的小山村,与贫下中农同吃、同穿、同住、同生活、同劳动,拜贫下中农为师,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艰苦的磨练,清洗了我头脑中资产阶级的污垢,我入乡随俗,在饮食上习惯了玉米和辣椒,听懂了与上海话完全不同音的黟县话,还学会了包头巾和穿着草鞋布袜跋山涉水。我在生产劳动上初步学会了几种农活,绿化了十一、二亩山地,学会了使用锄头、柴刀,学到了一些农业生产技术,会栽种竹、杉、杨、油茶、桐等树苗和水稻秧田的管理。劳动增强了我与贫下中农的无产阶级感情,从而改变了我以前轻视农民和体力劳动的思想,建立了与农民群众息息相通的情感。劳动还磨练了我的意志,从此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再畏怯,都能坦然承受。

当时的生活很艰苦,我只有桂丕姨给我的一竹筒辣椒酱,和茶厂买的腌萝卜丝,我偶尔和小学教师炒个青菜或鸡蛋,那就是大餐了。在暑期教师学习会后,我被分配到黟县直属机关干部红专学校,教初一、二的数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语文和算术的课本没有,只有县教育局逐课寄来的油印讲义。全国大炼钢铁时,我还到县委炼铁营拉风箱和教师煤铁营当地锅炉的炉前工。后来红专学校改为红专大学,我就担任了高、初中数学课程。1958年底,黟县并入祁门,我仍在干部红专学校教初一语文、算术,初二代数,高一数学和俄语。11月我到县文化馆参与城街诗画化,在祁门还三次下乡劳动锻炼兼当干宣队员。1959年,我全年参加了绿化、积肥、种菜和农田活等体力劳动,共计850小时,合106个劳动日,达标准的350%。我参加了一个多月的县三十年展览会筹备工作,大量绘制图表和连环画,还进行了半年多的大会服务工作。

1959年4调入祁门中学,我同时教7个班的俄语,先后教过初二、高一、高二、高三的俄语,当过高一、高三的代理班主任,送走祁门首届高中毕业班。1961年9月,由于分县,我离开祁门返回黟县中学,教了初一、初二、高一、高二、高三的俄语,当了高一、高二的班主任。教完第四届高中毕业班俄语后,组织上调我去徽州地区英语教师培训班。学习英语一年后,到休宁中学教高二的英语,实习一学期后,回黟县中学教初二年级三个班的英语。不到一学期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10去县干校劳动锻炼,学开手扶拖拉机,还到洪星乡大星大队当干宣队员,参加整党工作。1969年9出席了黟县首届下乡上山积代会,10、11月我相继出席了县和地区学习毛泽东思想积代会。1969年10月,我批判了“教师倒霉论”后,到黟县深山区的革命老区柯村、美溪、宏潭任了九年的中学教师。先后担任过校革会委员、政教组副组长,教过初一的数学、毛泽东思想、机电、革命文艺、农知,初二的毛泽东思想、数学、机电、化工、革命文艺、农知,还当过出纳、班主任,1977年被宏潭公社评为先进教师。同时还创建校办九二0、五四0六农药厂,开展农业科学试验活动,次参加安徽省、六次参加徽州地区和四次参加黟县农业科学研究会议,1978年3月出席了黟县科技战线先代会。1978年暑假我被县教育局聘为“中小学教师教研会外语科辅导员”。1978年8月底我调回黟县中学,任校务委员、外语教研组长七年,教了四届高中英语,直到1987年9月调回故乡浙江慈溪。十年内被地区教育局吸收为高中课本教学参考资料编写组成员兼秘书,三次编写《初中阅读材料》(共250篇及《中学英语短语456》,发200册。1982我被黟县中学和黟县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黟县教育先代会。

皖南山区三十年间,我没有辜负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没有辜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对我们的殷切期望。知青下乡上山,通过社会底层的实践,深刻了解民间,我清醒地认识到:实践出真知,强国在实干的报国方式。这不仅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有志青年实现自我价值和中国梦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得把这种不畏艰难、永不言败的知青精神永远延续下去,发扬光大。

195832日,上海市访问团来到黟县,慰问红星高级社朱贻琯、孙芸道等24位上海知青。前排左2起:朱贻、孙芸道;二排左起:王兴娣、周海英、曹曼珠。《青春记忆·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安徽》第3

在《青春记忆》第3页左上的照片,是上海市慰问团看望在洪星乡插队落户的二十四名上海知青的合影,前排左二是朱贻琯,左三是小队长孙芸道,他1964年至今仍安家扎根在黟县洪星乡溪头村,一直劳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一度还在乡办松油厂当厂长,真正成为了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多次被评为洪星乡的优秀共产党员。

作者简介:朱贻,上海市虹口中学57届高中毕业,19571229日下乡安徽省芜湖专区黟县洪星乡长春高级合作社第一生产队插队落户,19594月起任祁门中学教师。

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本着\x26quot;研究知青历史,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x26quot;的宗旨,坚定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积极开展各种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活动。本会在较高层次上开展知青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