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纳纽约|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个展《直布罗陀项目》

文化   2024-11-12 10:31   中国香港  




弗朗西斯·埃利斯

Francis Alÿs


《直布罗陀项目》

The Gibraltar Projects


展览日期
2024年11月7日至12月14日

画廊地址
519 & 525 West 19th Street, New York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六 10:00-18:00



■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

展览现场,纳纽约,2024年



卓纳画廊正在纽约空间举行比利时艺术家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1959年生)的展览《直布罗陀项目》(The Gibraltar Projects),呈现他久负盛名的项目《要过桥先到河边》(Don’t Cross the Bridge Before You Get to the River)——他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一组宏大开阔的作品。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



它们拓展自埃利斯多年来意欲打造一座想象中的大桥、以横跨直布罗陀海峡的努力。这是埃利斯十多年来在纽约的首场个展,也是这组极具奠定性意义的作品在纽约首次亮相。该系列此前曾在欧洲、亚洲、中东、北美和南美的诸多博物馆展出过。展览还将呈现数件与项目紧密关联的视频,它们进一步地展现了埃利斯独特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创作手法,以此表达他对当下一些最为紧迫的问题之理解。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



《直布罗陀项目:要过桥先到河边》由重要的绘画、画作、雕塑、视频、笔记和其他参考文献材料组成。这些相互关联的作品组件是埃利斯创作信条的最佳例证,即诗意与政治紧密相连,凸显了地理和哲学意义上“边界”的概念,以及行动和思想自由等更宽泛的问题。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6-200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6-2008年




根据神话传说,大力神赫拉克勒斯(Hercules)就是在直布罗陀海峡这里将欧洲和非洲分开,并且打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通道。

直布罗陀海峡似乎是诠释我们这个时代之矛盾的绝佳地点:如何既能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又能限制全球各大洲的人员流动?


——弗朗西斯·埃利斯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6-200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7-2008年



这件在纽约展出的作品与一场在直布罗陀海峡两岸——摩洛哥丹吉尔(Tangier)和西班牙塔里法(Tarifa)——同时发生的一场行动。


2008年8月12日,塔里法海滩上聚集着一列当地的儿童,他们每人手持一只用鞋子做成的小船,而另一列当地的儿童同样举着鞋船聚集在丹吉尔的海滩上。从一开始,两个队列的儿童们的交汇就显然是不可能的,不过,埃利斯要求两边的参与者都将鞋船高高地举起,仿佛他们正在穿越水平线,以此呼吁观众发挥想象力来完成最终的关联。



【1】《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2】弗朗西斯·埃利斯,《海峡地图(直布罗陀)》(细节),2008年。



作为一种弥合文化及不同大陆的尝试,两队咯咯欢笑的儿童们涉水走进拍打的海浪,试图向对方靠近,而潮水却无情地把他们拉回岸边,试图回应埃利斯提出的问题:“这两条线会在地平线的幻象中相遇吗?”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




埃利斯的浮桥构想应运而生……将各大洲、国家和社区稍瞬即逝、短暂地连接起来,然后它们将再次分散。让不可能的情况变得可能、可信——就是埃利斯艺术的想象力。


——谭雪

德国慕尼黑艺术之家(Haus der Kunst)

总策展人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8年

点击观看现场

弗朗西斯·埃利斯【与拉斐尔·奥特加(Rafael Ortega)、朱利安·德沃(Julien Devaux)、费利克斯·布鲁姆(Felix Blume)、伊万·博卡拉(Ivan Boccara)、阿巴斯·本海姆(Abbas Benheim)、蒙特梅迪奥艺术基金会(Fundaciéon Montenmedio Arte)以及丹吉尔和塔里法的儿童合作】,《要过桥先到河边》(直布罗陀海峡,摩洛哥-西班牙),2008年





视频和绘画作品都涉及迁移、梦想、幻想和失败的概念,但表达方式却大不相同:画作(和油画)是我在现实生活和视频中无法做到的一切,为此项目更具寓言色彩的部分。


——弗朗西斯·埃利斯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6-200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7-2008年



这些油画和纸本画作既有在现场完成,也在工作室中完成,让埃利斯得以用更孤独、更内省的方式——从抒情到沉思性的——对类似的想法和主题进行试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埃利斯在绘画中结合了抽象和现实主义的主题,以解决直接表达复杂概念的固有困难。


在暂时移居欧洲后,埃利斯将他的观念创作转向了直布罗陀海峡,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交通要道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占据了他的思考。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7-2008年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7-2008年



丹吉尔和塔里法的海滩相距仅九英里(合约14.5公里),可以容纳72艘货船通过,但据埃利斯估计来看,这会“使整个项目变成一项工程事业或是一场军事行动”,他继续说道,“军事行动与艺术行为之间的区别恰恰在于缺失了桥梁的部分:一个必须由我们的想象力来填补的缺口。而那正是激发诗意和艺术行为的触发点,也开启了悬停的时刻。”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



标题《要过桥先到河边》来自埃利斯在规划项目阶段时所听到的一句谚语,当时这个项目遇到了比以往更繁杂的后勤问题与阻碍,而该句谚语与他的这段创作经历、以及他要建造一座隐喻之桥的努力产生了共鸣。


该项目起源于美国一项被曝光的移民政策漏洞——当时美国移民政策规定,从海上越境的被逮捕移民将被驱逐出境,而那些到达美国领土的移民将被授予居留权。2005年夏天,一群古巴人在佛罗里达群岛的一座桥上被发现,边境官员对该桥是陆地还是海洋产生了分歧。由此引发的法律纠纷促使埃利斯拓展该问题,探索排成一座桥的一排排船只,将如何进一步复杂化对“湿脚干脚”(wet foot dry foot)政策的解读。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示材料,卓纳纽约,2024年



2006年,埃利斯与哈瓦那和佛罗里达基韦斯特(Key West)的渔民合作,在《桥》(Bridge/Puente)行动中创作了两排船只,每排都从对岸延伸到地平线。从海滩上看,这些船只似乎无限延伸,形成了两国之间的一座象征性桥梁。


然而,在项目进行的当天,古巴的参与者人数远多于美国而造成不平衡,导致埃利斯认为该项目无法成功解决。于是,他将注意力转移到直布罗陀海峡,选择让当地的儿童而非渔民参与该项目。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示材料,卓纳纽约,2024年


尽管埃利斯指挥孩子们排成一列,跨越大陆分水岭互相接触,但他从未意图创造出一幅自由通道的图像,这根本不存在......

孩子们试图保持队形的努力被挫败;他们就像海浪一样被冲回岸边。海浪,与它对孩子们的影响不断提醒人们,目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通存在着障碍,甚至不可能轻松通行。


——马克·戈弗雷(Mark Godfrey)

策展人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8年
直布罗陀海峡行动的摄影记录



(这件作品)标志着(埃利斯)重新探索儿童幻想与当代历史的关系。如果真的试图通过建造一座货船桥来关闭直布罗陀海峡,就需要从艺术实践转向社会工程;在埃利斯的项目中,桥梁的缺席成为了一种叙事手段;鞋子变成了容器,孩子们变成了神话中的巨人。


——夸特莫克·梅迪纳

(Cuauhtémoc Medina)

策展人




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

《要过桥先到河边》,2007-2008年



自1999年开始创作《儿童游戏》系列(Children’s Games)以来,埃利斯就将世界各地的儿童纳入他的行为和视频中,该系列关注儿童设计的游戏的普遍性和象征意义。是次卓纳纽约的展览展示了其中一部影片《儿童游戏 #2:弹跳》(Children’s Games #2: Ricochets)。当前,葡萄牙塞拉尔维斯基金会(Fundação de Serralves)正在举办埃利斯的《儿童游戏》巡回个展。




《儿童游戏 #2:弹跳》,2007年

点击观看现场

弗朗西斯·埃利斯

《儿童游戏 #2:弹跳,丹吉尔,摩洛哥》,2007年



二十五年多来,埃利斯的作品一直在探索边境地区的社会政治冲突主题,他声称艺术必然与这些地区的政治相关。自2009年以来,他一直在展出《直布罗陀项目:要过桥先到河边》,多年来不断改进、扩展和改变每个展览,将其主题和想法带给全球观众。


是次卓纳纽约的展览标志着这个长达数十年的项目的高潮和最终版本。此前,它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场馆展出,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哈瓦那、香港、马拉喀什、墨西哥城、米兰、巴黎、首尔、东京、多伦多和华盛顿特区。



《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项目》展览现场,卓纳纽约,2024年




整个装置作品正如埃利斯先生的许多作品一样,深刻而又难以把握:一部纪实材料的汇编,在人们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永恒的余辉。许多全新的艺术品太容易被把握了……如埃利斯先生般的艺术家就像一个平衡物,将艺术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


——霍兰德·科特(Holland Cotter)

摘自《纽约时报》




【1】《弗朗西斯·埃利斯:直布罗陀航海日志》展览现场,首尔善宰艺术中心,2018年;【2】《水限__陆界: 边境与游戏》展览现场,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2021年。



从1997年开始,在随后的二十年里,埃利斯完成了一系列以边境地区固有的社会政治性冲突为出发点的创作项目,它们发生在美国-墨西哥边境、耶路撒冷的绿线、土耳其-亚美尼亚边境以及巴拿马运河区等诸如此类处于夹缝间隙中的地区。


同样呈现于纽约卓纳画廊的还有一件双频道视频作品《眺望台》,同样于2008年在塔里法和丹吉尔两地同时拍摄完成。每个屏幕上都在播放来自单个摄影机的素材,镜头对准了每个城市中俯瞰直布罗陀海峡的观景点,进一步地展现了两座城市之间的相似性和相互联系。



弗朗西斯·埃利斯在摩洛哥,2008年

摄影|Roberto Rubalcava




点此阅读艺术家简介


扫描二维码

咨询收藏详情


文字与内容|Mary Stuart Baker

翻译|Qianfan

编辑|Chantal






卓纳画廊DavidZwirner
卓纳画廊是位处纽约、洛杉矶、伦敦、香港及巴黎的当代艺术画廊,现代理超过80位在世艺术家和已故艺术家遗产,拥有过百人的专业团队。画廊自1993年创立至今,成功举办了众多开创性展览,并活跃于一级和二级艺术市场,一直致力于培育艺术家的职业生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