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微生态结合营养治疗----营养微生态医学治疗案例
文摘
健康
2024-08-09 17:43
广东
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目标,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传播。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2022年全球有3900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其中130万人新发感染,63万人死于艾滋病。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22.4万人,2022年新发病例为12万例。目前,艾滋病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疾病,会增加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的风险,包括代谢紊乱、肌肉流失、虚弱、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1]
2020 年我从国际门诊转战营养学, 当年7月起,我在音频平台发布免费科普节目,吸引众多咨询者。有一位常来聆听我节目的听友,起初小心翼翼地向我询问了一些问题,之后一段时间杳无音信,过些时日又来咨询有关疾病的事宜。她为家中老人向我提供了全套病例,恳请我开具营养治疗处方。一个月后,营养治疗成效显著,老人及其子女皆心满意足。大约两个月后,这位听友方才谨小慎微地向我敞开心扉。原来她家有两位艾滋病患者,一位男性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处于有效控制阶段,虽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却仍能正常工作与生活。然而,其女性伴侣却处于艾滋病的发病期,已反复因肝炎、肺炎、脑炎、肾炎等疾病住院数次。医院由于医保定额等缘故,多次在症状尚未完全控制之时便要求其出院,对此,医患双方皆深感无奈。当这位病人与我通话,仅从她的语气,便能听出其虚弱无力、气若游丝。她正在住院,无力下床,每餐仅能喝小半碗稀粥。看到她家人给我发来的化验报告,我亦感病情沉重,治疗艰难,此时她的家人们也未抱太大希望。可患者的小姑子因为常听我的营养学音频科普节目,还想从营养学的角度努力。此时患者全身多处生命器官皆有损伤,此前的反复住院及陪护,耗尽家中所有积蓄。两个病人同时治疗,费用难支,能借能变现的皆已用尽,即便有医保,自付部分仍如大山般重压这个家族。听着着病人所述近况,我既无法劝其继续治疗,也不能劝其放弃,哪怕仅有 1%的希望,我也要尽 100%的努力。病人的小姑子毅然决定选择治疗,并愿支付费用。这令我感动不已,从医 20 年,见多了生死,也见惯了人情冷暖、人性善恶,这般无血缘关系的守望相助实不多见。我竭力为她节省每一分钱,力求让每一分钱都花的值得。初期仅开了十天的营养素,以一天一包的乳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等复合益生菌冻干粉和促进肠黏膜生长的营养素为主,搭配短肽全营养粉剂。病人收到营养素时,惊叹数量之多,却不知背后有人为她默默承担,否则她连见到这些救命营养素的机会都没有。好在病人配合,严格执行营养处方。第五天回访,其进食量增加,服用益生菌未出现赫氏反应,且有了排便,头痛缓解,皆为好兆头。医院见其症状缓解,第四天便让其出院,在家继续营养治疗。第十天,她能生活自理,可吃稠粥,食量增大,通话时语气也中气渐足。第二次开营养素,我加大益生菌用量,增加至一天3包,加用匀浆膳和其他特医食品及消化酶,开了一个月的量。十多天后回访,她告知头痛消失,大小便正常,无发热、腹痛,心区疼痛亦消,诸多莫名症状大幅改善。但对她的治疗仍任重道远,曙光在前,不可掉以轻心。一个月后,病人能正常进食,每餐一碗饭,能吃肉菜,与常人无异。其康复速度超我预期,令我信心倍增。第三次开营养处方,给了三个月的量,停用短肽,改用整蛋白粉及其他微量营养素和益生菌。三个月后,家属传来消息,其体重增长 20 多斤,精神佳,无需照顾,能操持家务。欣慰她疗效甚佳,后续虽仍有营养治疗,但品种减少,用量降低,费用亦随之下降。至撰写此文时,这位病人已正常求职,身体恢复至病前状态,此乃质的飞跃。这一变化的推动者,是因听我音频节目学习营养学而改变治疗思路的小姑子。惊叹互联网之神奇,我的声音传至这样的家庭,使其家族巨变,只因一人学习。这个家族对我完全信任,当我欲写此报道,她大力支持。感谢听友信任,亦感谢自己与营养学的相遇,努力学习终有收获,我亦收获众多听友信任,不止这一个家族。
营养是生命、健康和人类一生发展的必要基础。艾滋病毒阳性成人的营养知识不足、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可加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和相关疾病的进展[2]。HIV在宿主中引起免疫抑制,营养不良还会降低免疫功能,加速从HIV感染到艾滋病的进展;此外,HA患者暴露于社会和生物条件,这些条件会影响他们消费、使用和获取食物的能力,HA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更高,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与死亡率直接相关[3]。在发现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yndrome, AIDS)的病原体后早期,就有学者注意到患者明显的胃肠道表现,包括吸收不良和淋巴细胞耗竭,得出的结论:小肠和结肠固有层发生了特定的病理过程[4]。有研究表明,在体外添加肠菌代谢物丁酸盐可减少T细胞活化和HIV复制[5]。随着微生物群移植的有效性得到证实,活体生物治疗产品(NGP)——调节微生物组的活微生物——已被证明具有疗效,艾滋病毒领域有巨大的研究机会[4]。近年来,营养结合肠道微生态的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种治疗性膳食模式(如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低蛋白饮食、低嘌呤饮食、低热量饮食、抗癌膳食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肠道微生态更是大大提高了营养科的治疗效果,二者的结合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而且营养膳食模式是以自然食物为主,肠道微生态(如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等)均是能获得国家批准上市的膳食食品。
该技术安全可靠,没有严重的副作用,是未来临床营养科的新技术。
[1]Xu Y, Wang D, Chen P, Qi B, Li X, Xie C, Wu J, Li L, Gao G, Geng S, Yang 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keletal muscle mass in middle-aged men living with HIV. J Cachexia Sarcopenia Muscle. 2024 Jul 17. doi: 10.1002/jcsm.13545.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015948.[2]Gemede HF, Yazew T. Nutrition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amo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user adults in Bule Hora hospital, southern Oromia, Ethiopia. Front Nutr. 2024 Jul 24;11:1294233. doi: 10.3389/fnut.2024.1294233. PMID: 39114120; PMCID: PMC11304994.[3]Moraes GV, Santos BC, Anastácio LR, Santos NTO, Maltos AL, Barata CH, Castro SS. Validation of the Global Leadership Initiative on Malnutrition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malnutrition and mortality prediction for people living with HIV or AIDS. Nutrition. 2024 Jan;117:112224. doi: 10.1016/j.nut.2023.112224. Epub 2023 Sep 28. PMID: 37939455.[4]Brenchley JM, Serrano-Villar S. From dysbiosis to defense: harnessing the gut microbiome in HIV/SIV therapy. Microbiome. 2024 Jun 21;12(1):113. doi: 10.1186/s40168-024-01825-w. PMID: 38907315; PMCID: PMC11193286.[5]Dillon SM, Kibbie J, Lee EJ, Guo K, Santiago ML, Austin GL, Gianella S, Landay AL, Donovan AM, Frank DN, Mc CM, Wilson CC. Low abundance of colonic butyrate-producing bacteria in HIV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microbial translocation and immune activation. AIDS. 2017;31:51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