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癫痫关爱日前夕,钟南山医学基金会圆满主办营养微生态医患经验共享盛事
文摘
健康
2024-06-28 16:17
广东
6月28日是国际癫痫关爱日。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癫痫发作就是突然倒地、不断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等症状,其实还有癫痫患者发作时会出现莫名其妙大笑、又骤然止住笑声症状。专家提示,时间就是大脑,尽早识别癫痫症状,治疗越早,对脑部损伤越小。提高公众对癫痫的认识,6月25日晚7点至9点半,钟南山医学基金会以一场主题为“共抗癫痫,圆梦健康”的活动,为大众献上一场医患共享营养微生态新研究与经验盛会。本次活动旨在分享营养微生态医学在神经系统疾病应用方面的治疗新研究与实践经验,同时为患者及亲友给予支持和带来希望。本次会议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癫痫中心副主任王梦阳担任大会主持,王主任开场致辞表示:2024 年迎来了第 18 个癫痫国际关爱日,其主题紧密围绕着癫痫与共患病。肠道微生态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不但能够对癫痫予以有效治疗,而且对癫痫的共患病也能发挥良好的疗效。这对癫痫医患来说意义重大。会议的第一部分,来自上海德济医院的王曼教授首先分享了她运用营养肠道微生态技术在癫痫疾病的实践应用经验,其中包括儿童常见的BCT变异型。她提出,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生态或为治疗提供新思路。此外,肠道菌群与生酮饮食、抗生素诱发癫痫息息相关,以及益生菌在治疗癫痫及其共患病(如孤独症、多动症)方面也有应用,尤其是脆弱拟杆菌 BF839 在免疫和炎症方面的优势,为耐药患者带来新希望。王教授的分享通俗易懂,为临床治疗给予了宝贵指导。深圳市儿童医院的操德智教授分享了肠道菌群的基础知识及在癫痫治疗中的潜在作用。他指出肠道菌群-脑轴在癫痫治疗中有积极效果,如脆弱拟杆菌 BF839 对部分患者有效,但也强调了当前肠道微生态在实际临床应用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寻找适合个体的益生菌和益生元是实现个性化治疗的关键,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新视角和思考。
接下来的讨论环节,首先由来自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邓宇虹教授分享了临床研究数据,指出未用药的初诊可能的免疫相关性癫痫患者使用肠菌制剂后一年无发作率发作达到73%,显著高于传统抗癫痫药物。她同时强调了免疫因素在癫痫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肠菌制剂还可以作为诊断性治疗工具,提高免疫相关性癫痫的诊断率,早期的免疫干预与良好的预后相关,时间就是大脑。此外,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癫痫中心的林久銮、东莞康华医院的胡萌、中山博爱医院的朱建萍等国内资深学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深入讨论了各种癫痫治疗方式结合二代益生菌治疗的潜力,以及如何选择适用微生态制剂干预癫痫疾病的适应症,以将肠道微生态治疗发挥最大价值。此次讨论为癫痫治疗提供了多角度的视野,为各位同行提供了更多宝贵的临床应用指导。除了临床使用经验,因肠道微生态治疗而受益的患者应该更有话语权。本次会议中邀请到了两位患者亲友勇敢地分享了他们使用二代益生菌治疗癫痫的经历。他们都是最爱子女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对抗病魔的过程中,几经挫折,终遇上肠道微生态治疗,不仅展示了治疗的希望和可能性,也鼓励了更多患者坚持治疗,追求健康生活。他们的故事将成为病友们心中的明灯,照亮了大家前行的道路。活动的互动环节精彩纷呈,现场观众积极发言并踊跃提问,王曼教授、邓宇虹教授、王梦阳主任等嘉宾均予以了耐心回应。嘉宾们专业且详尽的解答,不仅成功消除了听众的困惑,还进一步增进了大家对于癫痫治疗的认知。活动进程中穿插的抽奖小环节,为其增添了不少趣味,使得观众们的参与热情愈发高涨。随着夜色渐浓,这场满载知识、交流与希望的活动在温馨且活跃的氛围里圆满落幕。这次活动以耳目一新的医患互动形式给医者、患者和社会注入了更强的信心。在国际癫痫关爱日之际,我们应更关注癫痫患者,为他们奉献更多的关爱与扶持,为共同对抗癫痫、追寻健康生活增添全新的动力。
近年来,营养结合肠道微生态的技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得到重视,各种治疗性膳食模式(如生酮饮食、低碳饮食、低蛋白饮食、低嘌呤饮食、低热量饮食、抗癌膳食等)在临床上广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肠道微生态更是大大提高了营养科的治疗效果,二者的结合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中都取得了肯定的疗效,而且营养膳食模式是以自然食物为主,肠道微生态(如不同菌株的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等)均是能获得国家批准上市的膳食食品。
该技术安全可靠,没有严重的副作用,是未来临床营养科的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