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宇 二年级班主任
教育主张
教育要顺应学生成长规律
研究问题
如何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
教育观点
基于儿童特点,构建活力课堂
关注赏识学生,给予成长动力
顺应学生天性,激发生命潜能
大地之上,每一株草木虽各不相同,但都在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尽情地向上生长。柳宗元笔下的郭橐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究其秘诀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八字焉尔!反观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天下之民“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看似赏心悦目,实则“遏其生气”,毫无灵性可言。
人也有着自己的天性和成长规律。何为天性?《三字经》中有言: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即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顺应天性,人就会处在一种很放松的状态,感官会变得更加灵敏,从而更具生机和活力。
那么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样子的呢?王阳明在《传习录》里讲:“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简而言之,“爱玩,不喜被管教”就是孩子们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连不苟言笑的鲁迅先生,也认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因此,在课堂上,针对低年级儿童特点,我经常进行游戏化教学。在《数豆子》一课中,我设计了“数豆子大比拼”,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感知100以内的数字;在《动手做(一)》中,通过“折纸拼图”游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动手做(二)》一课里,让学生参与“七巧板创意大赛”,体会数学图形的变化之美!在孩子们自信、喜悦的表情中,我对陶行知“玩中学,学中做”的主张,深信不疑!
渴望被关注和赏识,也是孩子的天性。在一堂拼音课上,全班同学正在读拼音,有个孩子却一直拿着笔,低着头画着自己的书,多次提醒后他仍旧未改正。于是我走近他,只见语文书的这一页被他画了许多图画,再仔细端详就能发现这是孩子独有的“智慧”。他在“ing”上画了一只老鹰,来帮自己记住读音;“ong”旁画了台“洗衣机”,他说这是他家洗衣机在工作时会发出的声音;他在“bĬng”这个音节上,画了奶奶最爱吃的海菜饼子;“ting”的旁边写了个“耳”字……
我被他的天真无邪深深打动,这是属于他专有的摩斯密码。他受宠若惊,并笑靥如花地回应了我,此时无声胜有声……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赏识,我们何不顺应这种天性,体察其内心的真切需求,并懂得成人之美,成全他们呢?
《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之道在于“率性”,也就是要本于天性。
本于天性,不是指任由天性,随其肆意野蛮生长,而是知天性,顺天性,赏天性,引导孩子向上、向光地成长。本于天性,要求我们心中时刻住着一个孩子,不忘自己也曾经是个顽童,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发发童子问,悟悟童子心。本于天性,是要让我们用期待的心情,包容的心态,发展的目光,看待当下孩子的弱点与不足,放缓脚步,静待花开……
顺从天性,率性而行,定会育见孩子们更好的未来!
稿件来源:李志宇
图片来源:安莉莉
责任编辑:李承骥 张德扬
策划审核:衣凤艳 刘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