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大模型辅助教学的三大应用场景与未来教师的必备能力

文摘   2024-10-22 12:00   北京  


2024年9月21日,第六届智能教育论坛暨第二届全国教育技术学科青年学者论坛在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举行。在圆桌论坛上,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就“大模型时代下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一议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和思考。


【以下内容根据西南大学刘革平教授的讲话整理】


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


人工智能能够在很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特别关注的是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学习。当前,我国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特别需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实际上就是要培养某个领域的“专才”。这种“专才”的培养就需要依靠因材施教,但因材施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当中很难实现,而人工智能赋能的个性化学习是可以实现的。

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要特别关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科学性。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幻觉”的可能,我们可以利用其他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生成式人工智能。比如,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知识图谱相结合,用于制定教学大纲,使人工智能输出符合课程标准的内容。第二,要用人工智能技术跟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学习引导。


大模型助力教师教学的三大应用场景


教师备课场景:第一,大模型可以依据教师的构思,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生成完整的教案。第二,大模型可以协助教师了解学情。学情分析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必须要关注的内容。大模型的数据处理功能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规划下一阶段的教学策略。第三,大模型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可以生成图片和视频,但是需要注意生成内容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场景:一方面,大模型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即时生成课堂练习。原来的课堂练习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将大模型引入课堂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生成更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给学生提供即时强化。另一方面,大模型的数据分析能力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下一步教学决策。比如,教师在完成前10分钟的课堂教学后,大模型对课堂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个可视化的教学报告,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策略提供参考。


课后作业场景:大模型可以为不同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原来,教师布置作业往往是千人一面的。现在,教师可以基于大模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分析,为每个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而且,大模型还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批改,这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人机协同教学是未来教师的必备能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技术特征、技术支撑。我们经历了“粉笔+黑板”的时代、电视和互联网时代,现在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必然要掌握当代的核心技术去辅助教学。未来一定是人机协同的时代,仅仅依靠人类教师是不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人类教师的知识广度、对学生的深度跟踪、对学生个性发展状态的掌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实施,都不是一人可以做到的。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作业批改、数据分析、教师助手等功能,把老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聚焦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更适应学生情感价值的教学方法运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未来,能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才能成为非常优秀的教师;反之,不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教师可能会被淘汰。


【END】

编辑 | 郭涛歌

审核 | 张金霞

讯飞AIEd
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官微,致力于推进智能教育专业研究成果共享,为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生态提供窗口和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