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动症孩子(ADHD)的父母经常会被老师投诉:“你的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或是“在班里好动顽皮,总是上蹿下跳”“作业拖拉,天天迟到”……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并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信心。作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些问题,例如与老师沟通、为孩子设置规则和结构,并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等有益活动,以帮助孩子释放精力和控制情绪。
除此以外,今天还选取了几个A娃的典型问题,请到了曼朗医疗的心理科医生邱湧给家长们解答一下。
在我们的看诊当中,经常也是会碰到父母双方可能只有一方是相对来说是比较配合、积极的去做这个事情的,那么另外一方可能是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是其他因素参与度不是很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是强调要比较一致的一个养育方式,那有时候呢,这种不一致的养育理念或养育方式也有可能是出现在父母跟这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这一辈的人之间。其实无论我们希望配合的对象是谁,我们首先要克制的一点就是千万不要去要求对方要怎么做,不要告诉对方说你一定要怎么做才行,用这种命令的形式其实很多时候会让对方防御性的去拒绝配合。我们可以首先邀请对方更多的去参与养育孩子的这个事情当中,有家长说过一件事情:去看多动症,家里的老人拒绝配合,觉得孩子没什么问题。后来小孩放在老人家,让他们辅导学习,照顾的时候老人家就是受不了,觉得小孩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这样做的话,老人也能够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就能提高他们的配合程度了。如果我们希望对方去多学习,多了解相关的这种知识,我们可以从一些纪录片、新闻,甚至影视作品入手,看完后各自发表意见。在跟老人、医生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可以用在职场上的一个思路去面对这个分歧,可以通过家庭会议,让大家发表各自的想法,去找到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要更多用以“我”字开头来发出这自己的一个想法和意见。比如我觉得小孩怎么怎么样的?我现在面临了什么样的一个困难,我希望获得什么样的一些支持,那你是什么样一个想法呢?你觉得你能够帮到我哪些呢?而不是指责对方什么都不做还和我对着干等等,这样子比较影响沟通的效果。
一般来说孩子是在三岁之后开始上幼儿园的。这时候大家开始对孩子的注意力开始会有一些要求,比如需要好好地坐在椅子上、认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或者说他需要去守纪律,去跟着排队等等。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要开始重视去培养他的注意力,只是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没有那么快学会,所以有注意力很不集中的表现,本身也是正常的。重点在于要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那我们首先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去破坏他的注意力。比如在孩子画画的时候,家长会喜欢跑过去说你画一下这个画一下那个,在孩子玩玩具的时候,突然又让他玩其他的玩具。这些行为对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是有害的,家长要尽量减少这种影响,包括减少一些其他的干扰。如果家长很重视的去训练过孩子培养专注力,但是在孩子五岁之后他的注意力仍然比同龄人还要差的话,那就需要去医院排除是否多动症。如果孩子除了注意力问题还有社交方面也存在问题的,那么就更需要尽早进行专业评估他的发育发展情况,可能还合并一些其他问题。
约有50%以上的抽动症孩子会合并有多动症的情况,所以孩子的学习方面也是比较容易受挫的,并且本身抽动症的一些症状也容易让孩子在社交当中被同伴嫌弃或者排斥等等,也同时也有可能会因为抽动的症状而影响学习时的注意力。这些在学习和人际上的挫败都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这个抑郁焦虑,所以很多时候对于有抽动症和多动症的孩子,我们都强调要积极干预以及留意他的情绪,避免孩子之后发展出抑郁焦虑,我们要去关注他的压力是什么?有没有必要进行心理疏导?身体的原因以及这个情绪的紧张焦虑都会加重这个抽动的症状。如果这个孩子的抽动症状在暑假时缓解一些,可以推测暑假时比在上学的时更放松,压力也更小一点,情绪更积极,抽动症状也就有所缓解。而有一些孩子呢,他觉得抽动症状对他的影响不是很大,心里面也没有那么在意的话,其实也不一定要很积极得去处理抽动的症状的。
其实这个现象是比较常见的,有一些人总是会需要一个比较特定的安抚物跟他一起睡觉,这个习惯甚至可以持续到成年。那考虑到是小朋友,我们可以去探究一下孩子背后的心理。其实这种行为通常都是跟安全感有关,孩子其实是需要有人陪伴的,但是他没有去表达出来,在要睡觉的时候才会有一些不安的表现。小朋友一般都是害怕晚上睡觉的时候,在黑暗中有那种黑色的红色的眼睛之类的,就是因为他在绘本上看到一些红红绿绿的东西,那么孩子就会容易把这种画面在黑暗中脑补出来。对于孩子的这种情况,我们不要去批评或者强力制止他,可以去和孩子共同探讨一下他有没有害怕的东西,那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高他的安全感,包括可以让他专门选一件物品去陪伴他,给他带来一种安全感。我们也可以从小孩的这个思维出发,专门搞一个箱子,把他的东西放进去,然后放在他床边,跟他说这些东西晚上也是要睡觉的,只不过他们也在自己的小床里陪他睡觉。跟大人分房睡的话,也会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家长最为担心的肯定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不希望孩子受伤,或者说吃亏。父母首先更多的还是去教导孩子如何去进行自我保护,有时候孩子可能年龄还比较小,他不一定听得懂家长的意思,或者说比较缺乏这个自我保护的能力。那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他去练习,告诉他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宝宝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宝宝,所以有时候你引导他去还手,他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可以告诉他说我们不去打别人,但是我们不能被别人打伤。那另一方面呢,我们也要去留意的是,别人打他是我们观察到的,还是只是小孩说的呢?那这个打是真的打呢,还是一种玩闹呢?在这个过程里面,孩子自己是什么样的感受?因为有些时候如果只是属于孩子一般的玩闹,我们也是不适合去介入的。那对于他比较爱管闲事的情况,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性格,没有什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说一定要去干预的,还是尊重孩子的个性是最好的。
上幼儿园其实是孩子社会化的一个过程,是让他去学习社交、学习各种社会规则的一个过程。但确实是会有一部分孩子因为学校恐惧或者分离焦虑等等的原因,没办法那么顺利的去上学。那这个时候呢,我们也是需要尽可能的去给他创造一个社交的环境,不可以让孩子天天就在家里跟家里人玩,不去跟别人去接触,这样不利于他的身心发育。
二胎家庭中的弟弟总是喜欢拿走姐姐的东西,该怎么办?
有二孩的家庭中,经常会看到两个小孩之间会出现各种争宠或者打闹的情况,这其实是一个同胞竞争的表现。那像描述中所说,弟弟已经有三岁了,所以我们是可以通过一些绘本去跟他讲一些要分享的故事,以及兄 弟姐妹之间和平相处互帮互助的故事。
那我们也可以在给他们东西的时候,让他们先自由选择,甚至有可能就让弟弟先选择,同时也要讲好,之后一旦选择了不能反悔,如果弟弟他还是出现用哭闹的方式来要求,那也不可以去满足他。
家长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或帮助孩子的社交问题呢?
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退后一步去看孩子如何应对,同时在她叫我们的时候上前帮忙。
注意的是,不能把自己带入小孩的角色。一听到孩子有什么问题,就冲上前去为她出头,这样实际上是小孩的表现。我觉得你倾听得很好啊,可以问问孩子自己有什么办法,鼓励孩子尝试多种办法去解决。
比如孩子说她可以去和老师沟通,那OK,让孩子去和老师说。除非她委托我们出面。只要孩子自己去想办法就好,相信她的力量。
Gizer, I. R. , Ficks, C. , & Waldman, I. D. . (2009). Candidate gene studies of adhd: a meta-analytic review. Human Genetics, 126(1), 51-90.
Scahill, L. , & Schwabstone, M. . (2000). Epidemiology of adhd in school-age childre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3), 541.
Castellanos, F. X. , Sonuga-Barke, E. , Milham, M. P. , & Tannock, R. . (2006). Characterizing cognition in adhd: beyond executive dysfunc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0(3), 117-123.
Mindfront Psychiatrist Yong Q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