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真的很不想上班,但是,打工人宁愿相信玄学戴Tiffany克走领导,试图让自己在办公室轻松一点,也是真的不好意思开口申请休假。因为每次请假,都要做好久好久的心理建设。
有正事需要请假时:纠结提前一周讲还是临近了再说,早说怕领导后来忘了,晚说怕领导调不开工作不同意。
有私事需要请假时:纠结要不要详细说明,说了怕领导觉得我没边界感,不说怕领导觉得我在敷衍找借口。
临时身体不舒服需要请假时:纠结到底要不要请假,请了怕领导觉得我娇气事多,不请又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脆皮身体。
尽管leader人很好,公司也没有什么压榨内卷的氛围,心里也很清楚公司离了我当然还能转啊。但就是——不!好!意!思!请!假!
其实,这种“请假羞耻”并非凭空而来,它的根源或许可以追溯到我们学生时代的“好学生心态”。
回想小时候,为了成为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好孩子,我们努力学习,即便生病也要坚持上课。那时的我们,总是担心请假会错过什么,会落后于他人。
因此学生时代的我们,即便无数次觉得“人生不应该是轨道,而是旷野”想带着诗去看看远方,我们依旧用这些理由打消念头:请假会不会落下功课?请假是否意味着需要向家长和老师解释?频繁的请假会不会让老师对我产生不认真学习的误解?……
这种心态随着我们成长,逐渐演变成对工作的焦虑。我们担心请假会影响职业发展,会被同事超越,会被领导视为不努力。于是,我们选择了忍受,选择了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
在这种共性因素的影响下,全世界人民都会为请假而感到压力。在美国,就有调查显示50%以上的员工有请假羞耻。
但是,中国人的请假羞耻好像格外严重,不只是请假,即使是正常放假、调休,休闲度假、轻松游玩的心态都很难维持住一整个假期。
人作为环境的产物,文化氛围对我们形成“请假羞耻”的影响也很大。
从小,我们就沉浸在一种特别的教育氛围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训诫不断回响在耳边,仿佛是我们成长的背景音乐。我们被教育要勇敢面对困难,要不断努力,才能站在人生的巅峰。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对休息和放松的负罪感。仿佛只有不停地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即使请假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我们却往往不敢理直气壮地去行使它,生怕被人看作是懒惰或不负责任。
进入社会后,这种感觉更是被放大。在经济增长的浪潮中,同龄人压力无处不在。我们看到别人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去提升自己,去实现梦想,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进步,只有自己在原地踏步。
当请假就意味着放弃,就意味着落后于他人时。即使身体感到疲惫不堪,我们也会选择坚持工作,不敢轻易请假。这种请假羞耻感,正是过度的竞争文化下的产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请假羞耻解绑呢?
正如克服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恐惧,克服请假羞耻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休假!
多请假休息几次,就会发现公司离了我也真没事、工作日睡到自然醒真幸福、趁着大家都在上班去旅行真爽……脱敏训练的终极奥义就是习以为常的“真香”。
看到这也许会有人说,道理我都懂,但是我真的没有开启请假脱敏训练的勇气啊!如果这样的话,不妨和我一起做做下面的正念训练,给自己积攒“我要请假”的能量条。
1.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先生曾说:“当你觉得累了就休息,在家闲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要总是在工作,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拼命,明天的事明天再做。”请记住,在人生这场游戏中,舒适地活着永远是首要任务。
2.休息就是为了休息
不必为休息预设什么意义,认真休息本身就是意义。若是在休假旅行中给自己设定什么“找到工作和生活的答案”这样的任务,那休息可能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精神内耗。
3.与其疲惫“苦劳”,不如成就“功劳”
工作好坏看成绩,唯出勤率滚出China!是否受重用与是否请假并没有直接关系,老板还没PUA你就别急着自己PUA自己啦。合理安排好工作任务,劳逸结合效率更高。
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写道:“休息是世上万物从上天那里要来的权利。这个世界上凡是有生存义务而蠕动的,都必须为尽生存义务而休息。”
保持前进是一种能力,学会休息也是一种进步。浪费时间也好,虚度光阴也罢,能让自己真正放松下来比什么都有意义。
请假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能:原本不好意思请假,请的次数多了,也便习惯了,请大胆享受你的「无所事事」吧~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