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亲手推孩子坠楼,你真的了解「产后抑郁」吗?

健康   健康   2024-04-03 16:18   山东  


前两天,重庆那起震惊全城的悲剧仍在人们心中回荡。一名3岁的小孩从22楼高空被母亲扔出窗外,不幸离世。母亲的行为让人瞠目结舌,各种猜测和议论在网络上沸沸扬扬。


在这起悲剧的背后,重庆警方提到了“突发躁狂”和“精神行为异常”等关键词,进而网友们则纷纷猜测这可能是产后抑郁导致的极端行为。产后抑郁,这个看似遥远而又熟悉的名词,一时间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但产后抑郁究竟是什么,它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细细翻看历史,很容易发现这样的悲剧并不是个例,近10年间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 2011年,合肥市怀孕三个月的孕妇因患抑郁症从33楼跳楼自杀身亡;

  • 2012年,一位刚生产的妈妈因患产后抑郁症,从8楼跳下身亡,留下出生仅十几天的宝宝;

  • 2012年,广州怀孕34周的35岁孕妇从7楼跳下身亡;

  • 2013年,合肥一名刚生下宝宝仅一周的产妇,从22楼坠落身亡;

  • 2014年,合肥一抑郁症孕妇跳楼身亡,腹中的双胞胎月底即将出生;

  • 2016年,南充怀孕9月多孕妇跳楼;

  • 2017年,湘潭31岁妈妈携俩娃跳楼,产后抑郁是祸首;

  • 2017年,榆林待产妇马某从医院5楼坠亡;

  • 2017年,济南28岁妈妈带着八九月大的女儿在家服毒自杀;

  • 2018年,昭通孕妇5楼坠亡;

  • 2019年,怀孕三个月的孕妇携子自杀;

  • 2020年,南昌一孕妇跳湖轻生;

  • ……

 

这些悲剧背后的母亲们,是否每位都深受产后抑郁的困扰,伴随着其中许多人的离世,真相已变得扑朔迷离。但无可置疑的是,产后抑郁症所带来的痛苦和严重后果,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为深重。



首先,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产后抑郁并非是一种“矫情”或“作秀”,而是一种真实且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


当新生命降临,妈妈们经历了从怀孕到分娩的生理和心理巨变,这期间所承受的压力和情绪波动是巨大的。


从孕期开始,妈妈们就可能面临妊娠呕吐、骨质疏松、牙齿问题、便秘痔疮、妊娠期糖尿病等种种困扰,还有那些令人不安的妊娠纹,甚至是脱发。分娩时的宫缩疼痛、可能的侧切、产道撕裂,或是选择剖宫产的痛苦,更是对身心的巨大挑战。


而产后,妈妈们还需面对恶露、乳腺炎、乳头皲裂等问题。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再加上孕期和分娩后激素水平的剧烈波动,都可能是导致抑郁情绪的直接原因。



这种过于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反应,经常会被亲近之人指责为矫情,甚至被责怪:“这是你的性格问题”、“你太事儿了,谁还没生过孩子”、“你怎么好像变了一个人”、“你居然不爱宝宝”……


甚至连她们自己都为此感到羞愧。


这些让人不安的表现并不是妈妈们的人品或者性格有问题,只是生病了的症状表现,是生理因素引起的变化而已。

 

别再在她最需要你的时候,错怪了她。





谈及产后抑郁,人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误以为抑郁只会在产后袭来。然而,真相远比这复杂。从孕育生命的那一刻起,直至分娩及产后的每一个阶段,抑郁的阴影都可能悄然降临,它并非仅限于产后的短暂时刻。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13年5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在其权威出版物《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对“产后抑郁”这一术语进行了更新,更名为“围产期抑郁”。


这一定义不仅涵盖了产后四周内的抑郁发作,还扩展到了妊娠期,意味着抑郁可以发生在整个孕期及产后的任何阶段。


围产期抑郁的危害远超疾病本身,因为对它的无视和误解往往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对于许多新手妈妈而言,她们甚至不知道“产后抑郁”是一种可能给自身和家人带来深远影响的心理健康问题。



对于产妇来说,围产期抑郁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有研究发现,在记忆测试中,患有产后抑郁的女性得分明显低于正常女性,短期记忆减退的程度更为显著。


更为严重的是,产后抑郁的妈妈还存在自杀倾向。根据美国的产后抑郁筛查数据,628名产后抑郁女性中有21%的女性表示曾有过自我伤害的想法。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自我伤害的想法是预测自杀的重要因素。


自杀是导致围产期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甚至超过了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病等产科并发症所导致的孕产妇死亡,而抑郁症是引起孕产妇自杀的罪魁祸首。


  • “是不是只有我去死,你才知道我有多难受。”

  • “我太想睡觉了,死了就能一直睡下去了吧。”

  • “有时候真想带孩子离开这个世界。”



这些想法和行为,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极其反常的。但对于抑郁的人来说,她们一旦陷入了这种情绪中,就很难意识到自己是不对劲。



围产期抑郁对孩子也有深远的影响。


婴儿期是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对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来说,他们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更需要母亲的爱抚、拥抱和抚摸等非语言沟通。然而,产后抑郁的妈妈往往因为情感低落而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非语言和语言沟通,这可能影响婴儿的智力及语言发育。


此外,产后抑郁对母乳喂养也有影响。母乳是宝宝最佳的营养来源,但研究表明,患有产后抑郁的母亲可能会缩短母乳喂养的时间,甚至完全停止母乳喂养,这与婴儿的营养不足有关。


大量证据还表明,产后母亲的心理状况问题可能增加儿童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和行为问题的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高达60%至80%的围产期女性会在孕期和产后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这是一个庞大且不容忽视的群体,她们的心理健康急需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围产期抑郁,打破对它的误解和忽视,为新手妈妈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她们能够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近几年,社会对妈妈们的心理健康重视程度有所提高,但很少有人会意识到爸爸的心理健康对家庭而言,一样重要。

 

从少年到父亲的角色转变中,爸爸也要承受不小的压力和变化。


  • 会因为发现自己没有像社会默认应该的那样,对孩子产生强烈的爱,而感到焦虑;

  • 会和妈妈们一样,嫉妒孩子夺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关注和爱;

  • 会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支出、承受妻子产后从生理到心理的变化,以及三代同堂中复杂纠葛的家庭关系和冲突;

  • 甚至还会认为是孩子的出现毁掉了他原本的生活。

  • ……



在硬汉教育下,爸爸们的抑郁和压力往往因男性自尊无法说出口,这些负面情绪只能在心底堆积,很少被人注意到。

 

但这并不代表爸爸的产后抑郁不常见。


英国医学院研究委员会和伦敦大学学院在2018发布的研究中发现,21%的新手爸爸们,都经历过产后抑郁。


人的情绪是会被传染的,如果妻子的情绪很沮丧、抑郁,那么丈夫患产后抑郁症的概率也会增加,甚至翻倍。



一个消极的,负面情绪多的父亲,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伴侣,称职的父亲的。


但大多数男性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无法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寻求帮助。


没有谁是天生的就应该无坚不摧、积极向上的,也没有人是天生就会当父亲母亲的。生养孩子的艰辛,男性和女性都会承受,也同样需要被疗愈。


怀着最大的期待和爱意生下孩子,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意料之外的压力、悲伤、无助、内疚和绝望。


她们,和他们,不是个例。





受到围产期抑郁困扰的妈妈和爸爸们,他们内心的脆弱、敏感和焦虑,都应当得到尊重、鼓励、倾听、理解和帮助。他们更需要专业医护团队的精心疗愈,以走出这段阴霾。


心理干预

产前定期产检,确保胎儿各项指标正常,了解相关疾病家族史。同时,密切关注孕妇的情绪变化,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提高社会支持,以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选择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如陪伴分娩、无痛分娩等,为妈妈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增强其分娩信心,保障母婴安全。


产后密切关注爸爸妈妈的心理和情绪波动,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心理疏导。积极学习育儿知识,提高育儿水平,以降低产妇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促进母婴健康和家庭和谐。


药物治疗


目前,国际上针对围产期抑郁推荐使用的药物治疗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SSRIs作为围产期抑郁症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等。


妈妈们在服用药物时必须严格遵医嘱,掌握药物剂量。哺乳期妇女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时,需特别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代谢等情况,确保药物不会对婴儿产生影响。



产后抑郁的防范和及时发现对于早日康复至关重要。然而,对产后抑郁的认知水平和病耻感往往会影响产后妈妈和家人选择治疗的意愿。


当产后妈妈处于情绪低落状态时,判断力可能下降,难以做出准确决定。此时,丈夫或其他家人需要全面、客观地判断妈妈的情绪状态,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不应将产后抑郁简单归因于心理素质差、矫情或懒惰;中度和严重的产后抑郁需要心理和药物治疗,不能期望其自行康复;产后抑郁不是母亲不负责的表现或借口,而是一种需要得到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为新生命的到来感到欢喜外,家人还应多与产妇沟通,关注其心身健康。不应只将产妇视为“行走的奶瓶”,而应给予更多的陪伴、关怀、支持和理解。对产妇产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保持敏感,必要时及时带其就医或寻求心理咨询。



或许在看到这篇内容前,你并不了解围产期抑郁,也不知道那么多妈妈和爸爸们在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这么严重的痛苦和折磨,也并不觉得它可能跟你自己有任何关系。


如果可以,希望你能抽出5秒时间,点个「转发」「在看」


疗愈从了解开始。

 




References:

APAMiller, S. P., Newton, N., Ferriero, D. M., Partridge, J. C., Glidden, D. V., Barnwell, A., ... & Barkovich, A. J. (2002). Predictors of 30-month outcome after perinatal depression: role of proton MR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Pediatric research, 52(1), 71-77.

Alibekova, R., Huang, J. P., Lee, T. S. H., Au, H. K., & Chen, Y. H. (2016). Effects of smoking on perinat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mothers and father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93, 18-26.



Medical Review
Mindfront Psychotherapist Sophie Deng




曼朗mindfront
曼朗医疗(mindfront)是绿叶医疗集团旗下专注精神心理健康的服务品牌,依托绿叶医疗在澳拥有的18家精神心理专科机构的临床服务产品和运营体系,目前在国内核心城市开设了7家心理医疗机构,打造适合中国人群的个性化精神心理整合循证治疗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