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热辣滚烫》在春节档上映,“贾玲一年减肥100斤”无疑是这部电影最大的噱头,观众们看着瘦身前后对比,纷纷惊叹于她的“华丽蜕变”。
同时它也牵动了刚好过年胖三斤的减肥人的心,于是——第101次减肥计划,启动!
毕竟减肥这件事嘛,吃饱了才有力气。吃了减,减了饿,饿了吃,如此循环,像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永远失败,永远重新出发。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平日对饮食极度苛刻,恨不得每一口饭菜都要计算热量,但只要压力一大,就火锅米饭大盘鸡来者不拒,大吃大喝的架势和平时判若两人。
“已经这么辛苦了,吃点好的奖励自己,也情有可原吧”,他们总是把这话挂在嘴边。
心情不好就胡吃海塞,这种行为由心理学家Van Strien定义为:情绪性进食(Emotional Eating)。
和生理性饥饿不同,情绪性进食通常有这些特点:急切且无节制的、渴望“垃圾食品”、伴随着烦躁焦虑情绪,事后容易懊悔内疚。
这种情况下,食物不再是用来填饱肚子、获得营养,而是被进食者期待能够弥补他们的情感需求。
这一期待在进食过程中是能得到满足的,多巴胺的分泌带来快乐,血糖的升高也会让人心情愉悦。
另外,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吃东西会激活大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把面对压力时的“战斗模式”切换到“修养模式”,于是主观感受上放松了下来,这也是会吃“上瘾”的重要原因。
然而,一旦进食结束,刚才暂时消失的压力不仅一分没少,还加码了对自己不自律行为的愧疚和谴责,这种恶性循环对打工人们来说再熟悉不过。
大部分人意识到自己情绪性进食后,会尽力克制一段时间,但到下次面临压力时,又会进入“心情不好就吃,吃了心情更不好”的循环。
还有一个无力瘦身的重要因素,就是普通人需要上班上学。
对大部分人来说,工作是不得不做的,学是不得不上的,而注意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上班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耗能的事情,在996的间隙还要改变自己的身材,无论增肌还是减脂,无疑是种异想天开。
当每天吃饭精准计算卡路里,逼着自己吃下毫无风味的减脂餐时,一想到下班还有五公里亟待打卡,就是一整个和自己较劲的状态。头晕目眩的自己,显然不足以cover起繁杂的工作和日常事务。
而少吃导致的精力崩溃,会不断削弱自身对垃圾食物的抵抗力,最终的结果就是暴饮暴食之后的从头再来。 所以减肥总失败,真不能怪我们懒,这件事不是光靠意志力就能做成的。
我们称赞贾玲一年瘦100斤的毅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她的减重是在专业的营养师和健身教练团队综合保障下进行的。
对没有专业指导的普通人来说,减重有风险,瘦身需谨慎。
大基数减重者很想快些瘦下来、减得越多越好,但体重快速下降会引发很多病症,如脱发、损害心脏功能,还会诱发胆囊炎、胰腺炎、肝肾受损等。
尤其对女性而言,她们的激素水平和男性相比较低,身体构造也倾向于更多的脂肪储存而非肌肉,因此增肌和减脂都会更加不容易。
女性健身过程中必须注意蛋白质和碳水的配比摄入,否则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导致月经紊乱,引起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除了以上生理病症,减重对我们的心理也是一场考验。
减重期间人的心理是很脆弱的,生活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你崩溃,尤其在体重平台期甚至有反弹的时间,很可能心态彻底崩盘,直接放弃。
贾玲也坦白说,减肥到第九个月实在崩溃了,看到周围人都在吃爱吃的东西,开心地逛街旅游,自己却在“魔鬼训练”,已经感觉不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了,她哭着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活着”。
有些减重者实际能判断自己算不上胖,但一看身边和社交媒体上身材更纤瘦的形象,又觉得自己太胖了,这是女性体重认知失调的典型表现。
为了追求减重效率,一些求美者采用如催吐、减肥药、不吃饭只喝水这类极端手段,这样不仅容易导致食欲失控,最终报复性进食,前功尽弃,甚至患上进食障碍。
因为长期减肥,杜萧月患上了进食障碍,一种复杂、难以痊愈的心理疾病。
杜萧月在酒吧做DJ,她是朋友圈公认的「好身材」,甚至可以说偏瘦,但别人发来拍她的视频,她从来不敢点开,觉得胖。她下定决心要瘦到让大家随便拍的体重:167cm,90斤,于是使用了「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
她会逼迫自己意识到「胖是有害的」,主动夸大胖的坏处,不断告诉自己:DJ这个行业看重外形,如果不瘦下来,自己就赚不到钱了,好像是一个思想的钢印,「不减肥我就别干了」。
她感到孤独,不想去社交,想穿喜欢的衣服,又有一种强烈的不配感,「我成了一个生活里做什么都纠结的人」。她会恐惧食物,「我跟家人说,吃的别摆在我面前」,看到食物就控制不住发脾气。
可能对杜萧月来说,减肥的本质,就是伤害自己健康的身心。
都说减肥最需要的是自律,但打开那些鼓吹“自律”的例子一看,无非是明星为了高收入保持纤瘦身材、金牌运动员辛苦训练全力备战……
动力拉满、条件俱备,我们既效仿不了也没有效仿的必要。
对每个人来说,生活的重心和追求的目标都不同,我们想要做成一件事,就要找到自己的动机,选择符合实际的方式,搭建自己的惯性轨道。
说到底,真正要减去的不是体重,而是那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也许,我们首先要意识到:食物就只是食物,它能满足身体正常的生理能量需求,但不能代替快乐、爱或是别的什么东西。
这样你在又一次经历压力和沮丧情绪时,就不会只想着用暴饮暴食来解决问题,而是真正针对负面情绪去找办法。先有情绪上的健康,才有身体的健美。
健康减重的前提是尽量不破坏身体已经形成的规律,比如平时的饭量是两大碗,骤减到吃一片全麦面包就太委屈自己了,从八分饱开始,更有可能“无痛”减重。
其实减重绝非是一场贯彻始终的苦行,漫长路途中想获取快乐的方式也有很多。
你可能想说“贪嘴”是阻挠减重大计的最大绊脚石,那不妨把时间排得紧一些,把窝在沙发里的2h拿去遛遛狗、逛逛街,或者周末蹦个音乐节,当然,在家嗨歌几首也是有效运动。
如果觉得跑步这样的常规健身太枯燥,别忘了跳舞、骑行也是可以的,多尝试,总有一款会让你找到兴趣所在。
当运动健身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良好的体型也就在向你招手了,你会越来越享受它带来的成就感,即使刚开始连起床都很困难。
也不要忽视睡眠的重要性,优质的睡眠能加速新陈代谢,让运动的回报更显著。
减重往往很难立刻见效,它像马拉松一样需要长期坚持,或许我们应该把目光由“如何一周瘦10斤”这样乌托邦式的想法转至“如何与赘肉做一场以和解为目的的拉锯战”。
这个过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更敏捷,活动起来有没有更轻盈,不管选择减重与否,健康是最重要的。
偶尔放纵一下,不必太有负罪感,对普通人来说,一周有1~2次的高热量饮食并没有很大影响。
即使暂时反弹了,只要相信自己,有毅力坚持下去,长期来看体重一定是下降的,偶尔后退一小步,是为了更好地大踏步前进。
习惯成自然,用这样的方式来减重,我们不仅收获到健康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你和自己的身体成了朋友。
Re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