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痖弦去世|众多诗人学者发文悼念

文化   2024-10-12 20:40   北京  

据多方消息,著名诗人痖弦于温哥华当地时间10月11日去世,享年92岁。


痖弦,原名王庆鳞。1932年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东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台湾《创世纪》诗刊的“三驾马车”之一,著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自选集》《痖弦诗集》《中国新诗研究》等。1965年停笔,为“创世纪”诗派开创者之一。曾主编《创世纪》《诗学》《幼狮文艺》等杂志,任《联合报》副总编辑兼副刊主编20余年。


著名诗人陈朝华、黄怒波、李少君、田原、王家新、臧棣、张执浩(按姓氏首字母排序)和学者杨宗翰发文悼念。



陈朝华

我没见过痖弦先生,但很早就读过他的诗歌,他的作品强调形象与意境,在古典与现代之间从容切换,对我早期诗歌写作的影响颇深。他以《联合报》副刊主编身份对年轻人的发掘奖掖,也对我之后在媒体上主持专刊副刊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与教益。他是探索者,更是启蒙者,是真正能够“创世纪”的诗人!我特别认同他“思想要深,情感要真,技巧要新”的朴素诗观。



黄怒波

痖弦先生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诗人,他在1956年就提出了“新民族诗型”的观点。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之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他的《秋歌》就是回响着他的汉语古典诗歌的声音的一个最好的杰作。


他是“第四届中坤国际诗歌奖”的获得者。我作为中坤国际诗歌奖的创始人,再次对他表示深深的尊敬和哀悼。



李少君

中国新诗的诞生,深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一度甚至陷入西化的迷执,台湾现代主义诗坛初期尤甚,但因为汉语的强大力量,因为现实生活的氛围与精神的所属,后来这些先锋诗人都有所反省,开始寻找蓝墨水的上游,赞美中国是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也因此,产生了新诗中的一些优秀作品,比如余光中的《乡愁》、洛夫的《金龙禅寺》、郑愁予的《错误》,以及痖弦的《红玉米》等等,对痖弦的认识及其诗歌意义,要从这段新诗的历史和转变来理解。他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其高度精炼的语言和密集的意象,独特的修辞手段和强大的想象力和融合力,在当代诗歌中具有相当辨识度。痖弦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是组织者、编辑家和引领者,对当代诗歌无疑产生了深刻影响。



田原

早晨醒了,惊闻诗人痖弦在加拿大家中仙逝,不禁悲从中来。在中国百年的新诗史中,痖弦是为数不多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经典性很强的诗人,也是超越语言和时代(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局限)具有世界性的诗人。他的诗集《深渊——痖弦诗集》(松浦恒雄 译,思潮社2006年)在日本出版后,为中国现代诗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很长时间在日本诗人和文坛中传为佳话。痖弦的诗歌为什么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在不同时代都能与无数读者产生共鸣,我觉得跟他清新、婉约、细腻的诗歌语言里隐含的思想性和大爱息息相关。痖弦是一位寻找真实和真理的诗人,也是一位营造意象的大家,在对他者和自我的寻求中,在汉语中构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诗歌世界。痖弦也是对我有恩的人,刚来日本留学时,曾在他主编的联合报副刊上发表过不少诗文。怀念他!   



王家新

痖弦是我敬重的诗人,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诗人,他的逝世,让我想起了他的名作“红玉米”的结尾“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红玉米挂着”,似乎无尽的追思就在其中,虽然他来大陆并不多,我们也只见过一面。



臧棣

“就文学质量而言,今年的诺奖应该颁给痖弦。”


新诗百年,痖弦可以排进前十位。绝对的大诗人。在新诗的现代向度上,痖弦可以和穆旦相比。有些方面,他甚至比穆旦走得更远。展示诗歌天赋,穆旦有时还得靠诗人的才气。但痖弦同样的语言深度,几乎完全不靠才气。痖弦的诗歌天赋施展得更纯粹。他是最具有现代诗感的大诗人。



张执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读过许多台湾诗人的作品,痖弦是我最喜欢的一位,我认为他当得起来“大诗人”的称谓。痖弦的诗有非常强的汉语声律,他深谙诗歌的“声音”特质,在复沓句式和结构中创造出了独属于己的汉语诗歌。同时,痖弦的写作唤醒和复活了我们民族的生活经验,这是非常可贵的。

敬悼诗人痖弦(1932.8.29—2024.10.11)

文/杨宗翰(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副教授)


痖弦是华文世界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历来三次台湾“十大诗人”选拔他皆榜上有名,可见其在众多创作者跟读者心中占有的重要地位。痖弦早年曾赴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创作中心学习,继而又到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写诗是他最重要的起点,但1965年后他就停笔不写诗了;这年正是孙中山的百年诞辰,痖弦凭借着一口字正腔圆的声调和稳重大方的风度,在话剧《国父传》中荣任主角孙中山,海内外连演七十场,大获好评。但他真正展现影响力之处,不在话剧,而是编辑。痖弦曾主编《创世纪》、《幼狮文艺》、联合报副刊等重要期刊杂志近四十年,经验丰富,体会多样,长期维持着卓荦、优越、精致的品味。1969年痖弦先是应邀主编《幼狮文艺》,后来联合报系聘请他主编《联合报‧联合副刊》,遂和主编《中国时报‧人间副刊》的高信疆,在激烈竞争与相互激荡下,创造了华文报纸副刊的鼎盛时期。


他策划与主办“联合报文学奖”,鼓励海峡对岸及海外作家,亦提携本地青年作者;又主编多部重要选集与大系,以编选行为实现“台北作为华文文坛重镇”之企图。痖弦热切拥抱现代,却也不忘传统;他既追求在地性,也胸怀全球化布局,遂能让《联合报‧联合副刊》在北美与东南亚开枝散叶,对各地华文读者影响深远。除了写作与编务,痖弦长期身体力行参与文教、社教之推广。其使命感既见于诗创作与文学编辑,复昭然若揭在历年撰写之之序跋与文论,思维深刻,人情练达。


杨宗翰与诗人痖弦(右),2015年摄于台北紫藤庐


痖弦毕生奉献于文化事业,工作立足台北,影响却遍及世界。痖弦造成的深远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编辑:

从1960年代开始,痖弦先后主编《幼狮文艺》、《联合报》副刊,在编辑台上服务直至世纪末才光荣退休。在纸本媒体的盛世,他那本土化与现代化、民族化与全球化共谋的思维,无疑在最大程度上推展了台湾的文化视野,影响了台湾的文学发展。在国人尚未将眼光及于海外的年代,痖弦还选编了《当代中国新文学大系.诗卷》,兼顾海外华侨、华裔诗人作品,收录的范围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香港及英国、美国,为“华人文坛”插旗,预示了“世界华文文学一盘棋”的新时代思维。1980 年代痖弦主办“联合报文学奖”,又附设“中国大陆短篇小说奬”,奖励海峡对岸长期不相往来的作家,令人佩服他的独到眼光与宽广胸怀。他在副刊媒体传播上,勤于提携年轻有潜力,或鼓励因故停笔、社会位置殊异的各式创作者。譬如他设计了邀集光复前台湾作家再出发的《宝刀集》,与沟通融合不同阶层价值观的“第三类接触”专题,都堪称是彼时副刊企划上的创举。


二. 创作:

痖弦是现代汉语诗风格的创造者,以《痖弦诗集》为世所重。其诗作被视为“古老中国和现代西洋混合的产品”,是接收了西方现代诗技法的冲击,融入戏剧性、民谣风,成功转化出属于他的独特诗风。台湾历来曾有三次“十大诗人”选拔,每一次痖弦都在最终的“十大”名单内,可见其被各世代作者或读者喜爱的程度。论者称许他的诗“对民族母语的贡献永不磨灭”,而且直到21世纪的今天,“痖弦风”仍在华文世界广被传诵。


三. 评论:

1966 年以后痖弦最重要的笔耕成果,多在理论研究与评论实作。举凡谈新诗殿堂的建造、对现代诗的深度省思、论台湾诗的薪传……,既宏观诗史,又逐一扫描诗人,纵横烛照,笔力壮阔,遂能完成《中国新诗研究》、《聚伞花序》(I、II 册)及《记哈客诗想》,共计五十万言。论其成绩,已是当代诗学领袖级人物。其中 1981 年出版的《中国新诗研究》一书,在两岸对峙、新文学发展断裂、史料极度缺乏的年代,痖弦率先引介11位新文学运动先驱诗人及其作品,正可作为台湾诗坛参照的最佳读物。


痖弦在不同的年代,贡献心力于台湾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他始终能以最宽阔的胸怀面对变局,坚持博大与精深的编辑取向,对于安身立命的文化工作更是永远怀有信心。2014年由目宿媒体与陈怀恩导演拍摄之电影《如歌的行板》,试图呈现痖弦这位诗人暨编辑人,穿梭河南、台湾、温哥华三地的过往、身影与影响。2019年他获颁第28届柔刚诗歌奖特别荣誉奖,2023年又获颁第27届台北文化奖,可见他晚年虽然定居加拿大,但对海峡两岸文化人的启发丝毫未有减少。2024年10月11日早晨诗人在温哥华远行,跟挚爱的夫人桥桥,于天堂相会了。



作 品 选 读


红玉米

痖弦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吹着那串红玉米


它就在屋檐下

挂着

好像整个北方

整个北方的忧郁

都挂在那儿


犹似一些逃学的下午

雪使私塾先生的戒尺冷了

表姊的驴儿就拴在桑树下面


犹似唢呐吹起

道士们喃喃着

祖父的亡灵到京城去还没有回来


犹似叫哥哥的葫芦儿藏在棉袍里

一点点凄凉,一点点温暖

以及铜环滚过岗子

遥见外婆家的荞麦田

便哭了


就是那种红玉米

挂着,久久地

在屋檐底下

宣统那年的风吹着


你们永不懂得

那样的红玉米

它挂在那儿的姿态

和它的颜色

我底南方出生的女儿也不懂得

凡尔哈仑也不懂得


犹似现在    

我已老迈

在记忆的屋檐下

红玉米挂着

一九五八年的风吹着

红玉米挂着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原乡诗刊
遇见诗,遇见美好!我们只关心好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