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1967年—1972年

文化   2024-11-27 00:01   上海  



转载自:老知青家园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1967年—1969年
——第3阶段/第1部分

·第三阶段·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阶段

(一九六七 —— 一九七七)

本文为第1部分 
1967年—1969年


“文化大革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混乱,在农村的下乡知青也被卷进了串连、“造反”的浪潮,上山下乡停顿下来。


400万“老三届”中学毕业生呆在城里,既不能升学,也不能就业,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全国各地迅即掀起了上山下乡的政治浪潮。许多地方出现“一刀切”、“一锅端”、“一片红”的极端做法。1974—1977年再次出现高潮,全国又有700多万城镇青年上山下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下乡知青积极地分担了国家的困难,在农村和边疆经受了磨炼,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作为一场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偿失,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目 录

【一九六七年】


  • 周恩来对上访人员发表重要演讲

  • 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

  • 《人民日报》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春耕

  • 中央、国务院就知青外出串连问题发出通知

  • 国务院就上访知青的返城路费问题电复上海

  • 中央连续发出停止串连上访的通知

  • 国务院给浙江省军管会的复电

  • 北京市就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停止串连的通知发布通告

  • 天津市五大群众组织发出《告返津支农支边知识青年书》

  • 财政部等对动用安置经费结余款做出新规定

  • 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进京

  • 《文汇报》发表社论鼓励返沪人员尽快回去

  •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 国务院给青海省军管会的复电

  • 中央接连采取措施动员上访人员就地闹革命

  • 北京等地青年学生自愿下乡插队

  • 全国各地坚决贯彻执行《紧急通知》

  • 周恩来支持首都一批中学生去云南务农的请求


【一九六八年】


  • 中央再次号召下乡知青返回农村

  • 济南市首批知识青年赴沂蒙山区落户

  • 中央对毕业生的分配要求坚持“四个面向”的原则

  • 北京市革委会发出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

  •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关于“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 《文汇报》发表“坚持同工农相结合的大方向”的社论

  • 创办“五·七”干校

  • 高等教育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

  • 江西省革委会对毕业生的安置就业做出安排

  • 云南请求增加插场知青计划

  • 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

  • 周恩来勉励侄女坚持在内蒙古草原落户

  • 中央发出68届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 天津市组织慰问下乡知青

  •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 全国上山下乡出现高潮


【一九六九年】


  • 京津沪浙跨地区下乡62.1万人

  • 北京市制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

  • 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年内动员400万青年上山下乡

  •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召开跨省区下乡协作会议

  • 本年头4个月下乡涌现高潮

  • 各级上山下乡办事机构建立

  • 安徽推广草场大队自力更生搞好安置工作的经验

  • 金训华奋战山洪不幸牺牲

  • 党中央邀请314名下乡知青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 京津沪就跨地区下乡商定具体政策

  • 广东省召开下乡知青学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

  • 中央发出中专、技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劳动部

  • 全年在动乱中动员267万青年下乡

一九六七年




周恩来对上访人员发表重要演讲

【一月四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工人体育场,接见文艺、教育、新闻、体育工作者和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大会上讲话时,对下乡青年说:“你们的岗位是在农村中,你们应和农民一起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在农村中为农民服务,宣传毛泽东思想,很好地抓革命、促生产。你们的困难,你们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将找你们的代表座谈,帮助你们解决”。


1966年下半年兴起的红卫兵串连、“横扫”、“炮轰”、“砸烂”的狂飚,导致无政府主义妖风刮遍全国。下乡上山知识青年也多被卷了进去,不少人回城上访、“造反”。仅在北京串连、逗留的就有40多万人。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被抄、被砸,工作人员两次搬家,转入地下坚持办公,并编印简讯《下乡上山战线》,同各地安置办公室交流情况,推动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候,曾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表扬和鼓励。


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

【一月十一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通知指出:闹经济主义的人,不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长远利益,单纯追求个人的暂时利益,用各种手段,企图把一些群众引向经济主义的邪路。他们不但要恢复而且要扩大过去福利制度中的一些错误措施。他们煽动一些群众要晋级加薪,随便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物资。他们煽动前几年下放到农村业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回到城市,提出不合理的经济要求。中央认为这种大闹经济主义的倾向,必须立即制止。前几年下放农村已经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


《人民日报》号召逗留城镇的下乡知青返乡春耕


【二月十一日】 《人民日报》在发表的“抓革命、促生产,打响春耕生产第一炮”的社论中指出: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近几年来,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和贫下中农结合上,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做出很大成绩。现在春耕在即,尚逗留在城市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应当把自己上访的意见留下来,立即返回本地,和当地革命群众一起闹革命,积极参加备耕和春耕生产工作。


中央、国务院就知青外出串连问题发出通知


【二月十七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处理下乡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尚在外地进行串连、请愿、上访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支边青年、农场职工应立即返回本单位抓革命、促生产;所设联络站,一律撤销。安置工作中的问题,应由各级党委负责,逐步加以解决。通知还指出,前几年下放农村业已参加农业生产的群众、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应当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前几年精简下放,现居城镇的人员,也按上述精神执行,不得回原工、交企业和事业单位强求复工。

2月20日,《人民日报》就贯彻执行中央“二一七”通知,发表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打回农村去,就地闹革命”的编者按语。


国务院就上访知青的返程路费问题电复上海


【二月二十七日】 国务院电复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后勤组,提出回城上访的下乡上山和支边青年返回原单位的路费,自己能够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确实有困难的,由所在地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开具证明,由接待单位报销。


中央连续发出停止串连上访的通知

【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十九日】 中共中央在这期间连续发出通知要求中学、大专院校的师生停止在外地的串连活动,限期一律返校。


中共中央2月29日在《关于中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见》(供讨论和试行)中规定:“从3月1日起,中学生停止串连,一律返校,一边上课,一边闹革命,分期分批进行军事训练。”


3月7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大专院校当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规定(草案)》,其中要求:“下厂、下乡和在外地串连的师生于3月20日前返校,分期分批进行军政训练。”

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


中央发出的这几个通知,对动员和促使逗留城市的下乡知青返回本地起了积极作用。


国务院给浙江省军管会的复电


【四月五日】 国务院复电浙江省军管会(抄宁夏军区),指出:1962年以前返回原籍的支援宁夏建设的青壮年,既然已在原籍重新安家落户多年,不能再称为支边青年。他们应当安心在浙江就地抓革命、促生产。对宁夏过去安置工作有意见,也不要派代表去“造反”,可以写信或寄大字报进行揭发批判。有要求重返宁夏的人,应当大力劝阻,已经去了的,应当协助宁夏动员回来。


北京市就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停止串连的通知发布通告

【五月十四日】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经中央批准的重要通告。通告指出:一、革命群众都必须坚决执行毛主席、党中央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的指示,争取革命和工作双丰收。二、坚决执行毛主席关于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指示。严禁打、砸、抢、抄、抓。人民解放军北京卫戍区部队和军代表有权处理武斗,有关方面必须听从。三、不准破坏国家财产,不准动用交通工具参加武斗,不准调动人员参加外单位的武斗。四、必须坚决克服许多地方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状态或无政府状态。通告最后指出,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4月20日关于停止外出串连的通知,已经外出串连的北京学生和群众,除经中央特许的以外,应当立即全部返回北京,外地来北京串连的学生和群众,同样也应立即全部返回本地。


天津市五大群众组织发出《告返津支农支边知识青年书》


【六月十七日】 天津市革命职工委员会、贫下中农代表会、大专院校红代会、中学红代会和市级机关革命干部代表会联合发出《告返津支农支边知识青年书》。号召依然逗留城市的,要坚决执行中央的指示,打回农村去,打回边疆去,和贫下中农一道坚守岗位,就地闹革命,一定要把握住大方向。


告返津知识青年书,还殷切地希望支农、支边知识青年的家长们,从党的利益出发,从大局出发,从政治上爱护自己的子女出发,教育他们返回生产岗位。


财政部等对动用安置经费结余款做出新规定

【六月二十二日】  国务院农林办公室、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动用安置费结余的通知》。通知指出,前一时期许多脱离了生产岗位、涌入城市的下乡上山插队知识青年,现在多数人已遵照中央指示返回农村。经请示国务院批示,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确有困难的,应本着自力更生为主,社队补助为辅、国家给予必要照顾的原则,妥善安置。国家照顾所需要的经费从1966年底以前安置费结余中解决。


下乡知识青年大量进京

【六月二十九日】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报告:5月以来,下乡知青又大量进城,估计已达40万人以上。北方挂锄期近,有大批进京趋势。据来访青年反映,现住中央各机关所设接待站的下乡人员,以新疆的为首串连700人,将于7月3日到中南海门口静坐,要求解决具体问题。四川、湖南等省一些下乡青年正在省内串连,成立了几十个组织,准备7月份大批来京。广西的下乡青年也在城里建立了组织,并要求来京造谭震林的反。


《文汇报》发表社论鼓励返沪人员尽快回去

【六月三十日】 《文汇报》发表“坚持支内、支疆、支农的革命大方向”的社论,支持和鼓励返沪的职工和知识青年回到内地去,回到边疆去,回到农村去。并希望他们的家属要鼓励自己的亲人在建设内地和边疆、支援农业生产的战斗中立新功、建新业,千万不要拖他们的后腿。


《人民日报》发表“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的社论

【七月九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正确方向”社论。这篇社论是从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阐述坚持上山下乡正确方向的必要性。其目的是说服城乡群众支持或欢迎逗留城镇的下乡青年迅速返回,参加农村的“文化大革命”,投入三夏战斗,搞好农业生产。

中央权威性报刊首次使用“上山下乡”一词。从此,陆续成为全国通用的提法。


国务院给青海省军管会的复电

【七月十一日】 国务院电复青海省军管会,关于农建12师青年的待遇问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仍继续实行供给制不变,待中央定出新的分配制度以后,再按新制度执行。


中央接连采取措施动员上访人员就地闹革命

【八月至十月】 为了加快扭转混乱局势,中央又接连采取措施,促使上访人员尽快返回,就地闹革命。


8月24日,周恩来和谢富治、戚本禹在首都工人体育场接见来京上访的10多万群众。周恩来在会上讲话,他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号召上访群众赶快回去,搞好生产。


9月1日,周恩来、陈伯达、康生、李富春、江青、张春桥等代表党中央和中央文革小组参加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扩大会议。要求各条战线集中火力搞好“革命大批判”,在“斗批改”中发展和巩固革命的大联合和“三结合”。所有在外地串连的学生和其他革命群众,立即回到本地区去。新华社9月2日对这次会议发了新闻通稿。


9月8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北京卫成区司令部就上访人员迅速离京问题,发出《布告》。


9月9日,北京市职工代表大会、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和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组织等9个单位发出《紧急呼吁书》,呼吁上访人员打回老家去,就地闹革命。


各地革命委员会在此前后,也都就外出的下乡知识青年迅速回原地“抓革命、促生产”和做好安置工作问题发了通知和布告。


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又称“十·八”《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仍然逗留城镇的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都应当迅速返回农村去,就地闹革命,积极投入“三秋”战斗。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建立的各种组织和联络站,要立即撤销。


北京等地青年学生自愿下乡插队

【十月九日】 北京二十五中、二十二中、女八中、女十二中的曲折、郭兆英、王紫萍、王静植、宁华、余昆、郑晓东、胡志坚、高峰、鞠颂东等10名初、高中毕业生自愿上山下乡。他们的口号是:遵照毛主席指引的光辉道路,下乡当农民、当社员,到三大革命斗争中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自己锻炼成为坚强的革命接班人。他们得到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支持,被安排到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宝力格公社白音宝力格大队当牧民。行前,在天安门毛主席巨幅画像前集体宣誓。


当天晚上,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陈伯达、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员戚本禹等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北京市中学教师代表。当教师谈到今天有10名学生自愿到内蒙古牧区当普通社员时,陈伯达赞扬他们的革命行动,要求大力开展宣传。他说,《人民日报》要赶快发表消息,还要写评论。并指出:今后初高中毕业学生大量的是到农村去。戚本禹说:要搞“斗私、批修”,掀起上山下乡的高潮。


10月10日上午,人民日报社、北京日报社迅即派出记者采访。当晚,新华社发出了新闻通稿。11日,首都各报都作为重要消息在一版发表。《人民日报》还以“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题,发了评论员文章,赞扬他们的壮志豪情,为广大知识青年作出了榜样。


首都10名中学生下乡当牧民的消息,很快传向四方。那些天,北京、上海的中学生一批批地到市革命委员会申请批准他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与工农相结合。继北京10名青年上山下乡之后,青岛市四中、八中、十三中的一批高初中毕业生,于12月13日奔赴山东诸城县贾悦公社插队。行前,市革命委员会隆重召开欢送大会,号召全市广大知识青年向他们学习。12月14日,《大众日报》发表题为“听毛主席的话到贫下中农中去”的社论。


全国各地坚决贯彻执行《紧急通知》

【十一月十六日】 据中央安置办公室简报反映:中央10月8日的《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下达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雷厉风行,较普遍地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传达、贯彻《紧急通知》,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电话会议,一竿子插到底,迅速直接地传达到基层和下乡知识青年。许多地方连夜传抄张贴或油印散发。在学习讨论中,纷纷发表坚决拥护认真贯彻执行《紧急通知》的声明。并畅谈大好形势,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具体措施,把通知的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上。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张国华指示各军区、人民武装部派部队干部参加上山下乡工作以加强领导。江苏、安徽、山西等省的一些专区、县不仅从政治上关心下乡青年,还要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把口粮安排落实。江苏省扬州专区积极帮助解决住房、透支粮款等困难问题。河南新乡市上山下乡办公室干部说:下乡青年和革命群众最听毛主席和党中央的话,他们看到或听到《紧急通知》后,很多人自动返回生产岗位。江苏省镇江市逗留城镇的下乡青年,解散了自己建立的组织,交出了队旗、公章,全市450余名下乡青年返回农村。除极少数地方外,全国各地下乡青年都已陆续回到农村。


周恩来支持首都一批中学生去云南务农的请求

【十一月二十七日】 晚上,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首都各界群众代表。北京市东城区中学红代会的一批红卫兵,决定乘这个机会直接向周总理提交去云南的申请,他们的代表火急赶到现场,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写下了下乡的誓言。在总理休息时,他们拥了上去说:“周总理,我们要求到云南边疆去!”总理亲切地问道:“你们是哪里的?”他们一致回答:“我们是首都中学红卫兵,为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了发展祖国的橡胶事业,自愿到云南边疆做一名普通的农垦战士”。


周总理接过他们的申请书,在手中扬了扬,高兴地连声说:“好哇,支持啊!”随后,看过申请报告,并立刻写了批示,请有关主管部门帮助办理。


当时,云南一些地方还处于动乱之中,无法前往。延至翌年2月8日,55名中学毕业生告别首都,奔赴云南省的西双版纳,从事橡胶生产事业。


一九六八年

中央再次号召下乡知青返回农村

【一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打击反革命经济主义和投机倒把活动的通知》。重申要坚决贯彻执行1967年发出的包括《关于下乡上山的知识青年和其他人员必须坚持在农村抓革命促生产的紧急通知》在内的一系列指示和通告。集中力量反对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义。“上山下乡支边的青年,不要回城要求落户”


济南市首批知识青年赴沂蒙山区落户

【二月十九日】 济南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全体成员,在踏上新的征途前夕上书毛主席报喜。


济南市首批200多名高初中毕业生到沂蒙山区莒南、临沂等县插队落户。行前,市革命委员会召开欢送大会,省革命委员会全体常委到会祝贺、送行。


中央对毕业生的分配要求坚持“四个面向”的原则


【四月四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转发《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批语说,毛主席指出:“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中小学”。希望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各大中小学的领导机关和负责人,按照毛主席这一指示,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对大、中、小学一切学龄已到毕业期限的学生,一律及时地做出适当安排,做好分配工作。


各省、市、自治区根据中央“四·四”文件精神,对66、67两届中学毕业生作出了“四个面向”的安排,上山下乡相继展开。到10月中旬,已有21个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了上山下乡计划,年内要下去166万人。据16个省、市、自治区统计,已经下去70.1万人。其中下乡最多的辽宁省已达37.6万人。


北京市革委会发出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

【四月二十一日】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通知说,对于城市居民户口的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的,也应积极动员他们回原籍插队落户。凡农村没有亲属的毕业生,各区县都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下乡、上山、下厂、下矿或参加边疆的工农业建设。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关于“老三届”毕业生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

【五月二日】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国务院呈送《关于1968年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请示报告》。全国66—68年三届城镇初、高中毕业生近400万人,其中势必有大批人要走上山下乡这条路。下去要以插队为主,安置方式可多种多样。京、津、沪、浙需要跨省安排的,请国务院召开协作会议给予落实。《报告》说: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受磨炼最大,最能体现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结合的光辉思想。但是阻力甚大,问题较多,工作确实艰巨。但不能动摇插队为主的方针。1968年安置经费2.5亿元,拟根据各地计划分配下去,没有完成计划的,其剩余部分安置费上缴中央,不再留给地方结转使用,各省、市、自治区应尽早制定计划。


《文汇报》发表“坚持同工农相结合的大方向”的社论

【五月四日】 《文汇报》以“坚持同工农相结合的大方向”为题发表社论。社论呼吁“一切有作为的青年,一切应届毕业生,应该下定决心,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


创办“五·七”干校

【五月七日】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组织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一个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经历数月办校实践,柳河“五·七”干校总结出一套经验。10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并在编者按语中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此后,全国各地相继办起了“五·七”干校,也成为干部子女下乡劳动的场所。经中央确认,到“五·七”干校的知识青年按上山下乡待遇。


高等教育制度的两项重大“改革”

【六月十五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分别发出《关于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问题的通知》、《关于分配一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生到解放军农场去锻炼的通知》《关于1967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的分配,通知说,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通知规定,1966年、1967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包括研究生),一般都必须先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虚心向工农群众学习,使“知识分子劳动化”。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安排他们到解放军、地方和中央部门举办的国营农场去。


江西省革委会对毕业生的安置就业做出安排

【七月一日】 根据中央有关毕业生分配的指示精神,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对中等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安置问题发出了通知。1967年省直、南昌市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和1966年、1967年南昌市高、初中毕业生共计19020人。决定从7月开始,按着“四个面向”的方针进行分配。安排家居南昌的10130名毕业生,到工矿企业当普通工人;安排7738名毕业生到军管农场当普通农民。为了加强井冈山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安排300人前去安家落户。对于家住农村、有家可归的,或家虽不在农村,但本人愿意去农村安家落户的,应回乡参加农业生产。《通知》规定:安排方案宣布后,毕业生必须到指定单位报到,逾期一个月不报到的,国家不再进行安置,取消其毕业生和原在学校的学生待遇。各专区、市、县对1967年高、初中和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安置工作,按照此通知精神进行安排。各工矿、企业民办中学的毕业生一律就地安置。


云南请求增加插场知青计划

【七月十日】 云南省军管会向国务院报送《关于组织下乡知青插场计划的请示报告》,要求增加1.1万人的劳动计划,迅速把金鸡纳搞上去,把橡胶搞上去。中央安置办公室于7月30日电话通知云南省军管会说:7月14日给国务院的电报,李富春、李先念两位副总理已批示:先上2000人(包括北京市400人),其余9000人待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再提出具体需要数字。北京市的400人可以列入你省上山下乡年度安置计划,按中央既定的标准安排经费预算,其余的1600人是吸收农场内部自然增长的劳动力,不列为下乡安置计划。


毛泽东的“七·二一”指示

【七月二十一日】 毛泽东主席对《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的批示:“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周恩来勉励侄女坚持在内蒙古草原落户

【八月十三日】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16岁的周秉建,几经申请由北京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伊和高勒公社新宝力格大队当牧民。总理为此感到高兴,同时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在周秉建离开北京的前夜,总理亲切地对她说:我坚决支持你到内蒙古草原安家落户。你应该按照毛主席指引的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的这条道路永远走下去,一定要迎着困难上,决不能当逃兵。鼓励她到贫下中牧中去,在草原干一辈子革命。还关切地说,你到牧区去,要多想到困难,要做好战胜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一再嘱咐:你去的是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一定要虚心地向那里的劳动人民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一定要和蒙古族人民搞好团结,做贫下中牧的好女儿,安心干革命,永远向前进。周秉建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她下乡后,虚心接受再教育,努力学习骑马、放牧、接羔、挤奶,刻苦锻炼自己,又积极学习医疗技术,协助赤脚医生给牧民扎针、看病。


1970年12月,周秉建插队锻炼两年后参了军。周总理知道后,对她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总理说:应该让贫下中农、工人的子女到部队去,内蒙古这么多人里挑上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上,我们不能搞这个特殊。要求她还是回到草原,在那里干一辈子。周总理还亲自找有关军区的负责同志,让他一定把秉建送回去。为了做通秉建的思想,总理还特意要邓颖超同志将《人民日报》介绍张勇事迹的文章“壮丽青春献人民”寄给她。邓颖超同志在信中写到:你伯伯和我一口气看完后,很受感动。她不仅是你们知识青年应该学习的好榜样,就是我们老一代也要向她学习。周秉建看了信后,很受感动。1971年4月8日,经部队领导批准,周秉建离开部队重返锡林郭勒草原。1972年2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5年10月,经贫下中牧推荐、上级党委批准,周秉建到内蒙古大学学习蒙语专业。


中央发出68届大专和中专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一月十五日】 中央决定,1968年大专院校毕业生从1968年11月中旬开始分配,并发出通知。通知继续强调要使他们坚定地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除了安排到解放军农场、国营农场外,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改造盐碱地、兴修水库等改造大自然的斗争,进行插入人民公社生产队的试点等。


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知各地和有关部门,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农)半读学校1968年的毕业生,于11月开始分配。分配方向是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


天津市组织慰问下乡知青

【十一月至十二月】  天津市革命委员会组织慰问团到内蒙古自治区慰问天津下乡知青。慰问团由市革委会常委任学明带队,各有关部门代表42人组成,走访了5个盟、22个旗(县)、236个公社,对2万多名下乡知青进行了慰问。


翌年,6月至8月,天津市又组织第二次由371人参加的慰问团,由警备区副政委、市革委政治部主任王元和任总团长,下设4个分团,分赴吉林、辽宁、山西、河北等省和天津市郊区慰问,走访了19个专区(盟)、201个旗(县)、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的17个团场、13450个生产队和连队。召开慰问大会1021次,座谈会12340次,对20万名下乡知青进行了慰问。


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十二月二十二日】 《人民日报》以“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为题,报道了甘肃省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消息。《人民日报》在编者按语中发表了毛泽东的指示(又称“一二·二二”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当日,北京、上海几十万人上街游行,欢呼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


全国上山下乡出现高潮


【年末】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1968年整个国民经济处于衰退状态,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4.29%,绝大多数工矿和企业无法招收新工人。同时,招生考试制度又被废除,造成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俗称“老三届”)大量积压在城镇,成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所以把出路寄希望于到农村去。4月4日,中央提出毕业生分配实行“四个面向”方针以后,各地陆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后,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上山下乡高潮。全年上山下乡的城镇知识青年199.68万人(不含大专毕业生),其中,到人民公社插队的165.96万人,到国营农、林场的33.72万人。此外,还有60万城镇居民下乡。全国城镇非农业人口再次呈下降趋势。


一九六九年

京津沪浙跨地区下乡62.1万人

【一月八日】 据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京、津、沪、浙经与有关地区协商,今年计划跨省区下乡62.1万人。其中黑龙江省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26万人,河北接收北京、天津15万人,云南接收上海、北京6万人,吉林接收北京、上海5.5万人,陕西接收北京3万人,江西接收上海3万人,贵州接收上海2万人,安徽接收上海1.6万人。


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大困难是铁路运输和途中饮食供应问题。例如东北线,仅去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就有31.5万人,如每天开两个专列,需要5个月时间。铁道部和沿途各地都极力克服困难,做出了妥善安排。


北京市制定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办法

【一月二十八日】 国务院转发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关于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上山下乡工作中几个问题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参照执行。《通知》规定:一、干部下放劳动,无论去“五·七”干校,或去农村、农场、边疆地区,都应允许他们携带家属子女一起去。解放军驻京部队和中央在京部门,要求组织自己的职工家属子女到本部门举办的农场、林场、马场安家落户,应当给予支持。二、知识青年和初、高中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愿意回去安家落户的应予支持。回乡的旅运费按国家规定标准,由市财政局拨款。三、半工半读和中专学校毕业生中,自愿要求上山下乡到农村落户的,应予支持。四、干部和职工要求到农村、农场安家落户的,由主管部门审批。五、城市居民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应动员他们携带子女一起回原籍。


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针对执行中提出的几个具体问题,又于4月8日下发了补充通知。


全国计划会议提出年内动员400万青年上山下乡

【二月十六日至三月二十四日】 在遭受“文化大革命”冲击,各级政府机构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会议是由军代表、老干部代表和“造反派”组织参加的计划小组筹备的。会议决定,1969年计划纲要(草案),交给各地与会同志带回,边执行,边讨论,边补充。在1969年计划任务中,要求继续动员400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了报告。3月24日,周总理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知识青年下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所有大学生都要经过劳动锻炼,工厂里需要人怎么办?按照以下三条原则解决:一是招收家住城市的转业军人;二是抽调机关的下放干部回来;三是吸收经过群众推选的高中毕业生、中专生。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召开跨省区下乡协作会议

【二月】 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跨省区安置下乡青年协作会。出席会议的动员地区有京、津、沪、浙4省市,接收地区有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陕西、宁夏、云南、贵州等11省、区。经过会议协商,落实当年跨省下乡安置105.6万人的任务。李富春、李先念、余秋里听取了会议情况汇报。重新调整了安置经费标准,除单身插队的标准不变外,成户下乡,南方由每人160元降至130元,北方每人由180元降至150元;到新建扩建的国营农、林、牧场每人由500元降为400元。


另据22个省、市、自治区统计,1969年计划动员城镇知识青年和居民820万人下乡。其中,知识青年320万人,主要是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城市动员工作进度很快,下乡趋势很猛,年初的一个半月就下去了155万人。许多地方安置经费还未来得及拨下去,人已经先下去了。


本年头4个月下乡涌现高潮

【五月二十一日】 据统计,在今年头4个月内,上山下乡运动已形成高潮,全国有405万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和脱离劳动的居民到农村落户。自1968年下半年以来,全国累计下乡697万人,其中知识青年458万人。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城镇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已基本分配完毕。


各级上山下乡办事机构建立

【五月二十一日】 据中央安置办公室业务组《上山下乡简报》反映:今年以来,各级革命委员会为了适应上山下乡新形势的要求,加强下乡工作的具体领导,建立了办事机构。机构设置的情况是:各省、市、自治区革委会主要成员中,都有专人负责领导上山下乡工作。办事机构中:一、直属革委会领导的有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称“上山下乡办公室”或“安置工作办公室”的有北京、天津、上海、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云南、甘肃、青海、河北;称“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浙江、河南、陕西、四川、宁夏、新疆;称“四个面向办公室”的有湖南、福建。二、隶属革委会各大组的有8个省、区。其中,属生产指挥组(部)领导的有广东、广西、贵州、山东、江西;属办事组领导的有辽宁;属政治部领导的有山西、内蒙古。


各地机构的工作范围不一,有的还主管大专学校毕业生分配或复退军人安置或干部下放,还有的管理城镇劳动力的全面安排。福建省革委会“四个面向”办公室把这几方面的任务都统管起来。社、队一般成立“再教育”领导小组,大都由革委会第一、二把手亲自抓。


安徽推广草场大队自力更生搞好安置工作的经验

【五月】 安徽省革命委员会推广草场大队自力更生办安置的经验。这个大队接收安置16名下乡知识青年,没要国家一分钱。他们的做法是:一、住房问题,采取分散到户、腾住公房和就地取材、自力更生建新房的办法解决。二、生活费用,通过生产队预付劳动报酬、由有条件的家庭负担一部分或全部、群众互相或集体适当补助等办法解决。三、生产生活用具,依靠集体或群众互助。四、组织下乡青年参加社队办的合作医疗。


草场大队根据自己的实践,向全省贫下中农发出了自力更生搞好安置工作的倡议。省革命委员会很重视这一经验,革委会主任李德生亲自听取汇报,并召集在合肥开会的贫下中农代表座谈。《新安徽报》作了报道,发表了评论。

金训华奋战山洪不幸牺牲

【八月十五日】 上海市68届毕业生金训华,1969年5月分配到黑龙江省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插队。8月5日,双河两岸山洪暴发,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红旗》杂志1969年第12期以“革命青年的榜样”为题,赞扬他的英雄事迹。根据他生前的多次申请,党组织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后授予他烈士称号。


党中央邀请314名下乡知青代表参加国庆观礼

【十月一日】 经毛主席批准,党中央邀请314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来京参加国庆观礼(女青年186名,占60%)。其中黑龙江38人,湖北19人,河南、安徽各18人,四川17人,广东、河北各16人,吉林15人,内蒙古、陕西、江西、云南各12人,辽宁、江苏各11人,湖南、广西、福建各10人,山西9人,山东、浙江、甘肃各8人,新疆6人,贵州、上海各4人,北京3人,宁夏、青海、西藏各2人,天津1人。11个跨省、区安置的下乡知识青年观礼代表有69名,其中,来自北京的26人,上海的25人,天津的12人,江苏、浙江各3人。从各地来京观礼的下乡知青代表中,还推选出30名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他们是北京的邵红,黑龙江的曲亚娟、杨一平、吴东旭、董凤兰,辽宁的朱小利、王淑敏,河北的胡志宏,山西的蔡立坚,内蒙古的徐春荣,江苏的陆小萍、史兆英、殷秀华,山东的张彪、金红卫,安徽的王乃华,江西的杨林良,福建的李敏,广东的陈玉容、陈长卿,湖北的刘敢庭、杨冬云,湖南的毛海如,广西的林妹女,四川的邓瑞萍,云南的李镇江,陕西的张艳、贾凯毅,甘肃的单秀,新疆的潘小琴。


党中央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给予的特殊关怀和荣誉,在广大知青及其家属中引起巨大的反响,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


京津沪就跨地区下乡商定具体政策

【十一月十三日】 京、津、沪三市就跨地区安置下乡青年的几个具体政策问题进行协调,并达成一致意见。1970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将三市的协商意见转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参照办理。


广东省召开下乡知青学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

【十二月十日至十六日】  广东省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学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大会。参加大会的下乡青年代表有2630名,并邀请贫下中农、社队干部和知青家属等各方面代表共687名。会上有32人发言,16人作了书面发言。表彰了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2月16日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白相国在大会上做了总结报告。


中央发出中专、技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

【十二月十八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69、1970年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生分配的通知》。通知指出:“毕业生应当坚定地走毛主席指出的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服从革命需要,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去当普通农民、普通工人,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锻炼成长。”


中央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入劳动部

【十二月】 在国务院机构调整中,撤销了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和农业部。原设在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内的中央安置城市下乡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请示李先念副总理同意,迁至劳动部办公,由劳动部军代表负责领导。因干部大部分下放“五·七”干校劳动,只留下2个人负责知青工作的日常事务。


全年在动乱中动员267万青年下乡

【年末】 这一年,全国仍处在动乱中,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状况继续恶化,但生产连年下降的局面有所改变。虽然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0.9%,而人口突破了8亿,比上年增长2.7%。人均口粮从上年的586斤下降到523斤,比1952年水平还低53斤。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商品粮供应不足问题,结合备战和城市66—68届初高中毕业生分配,国家继续压缩城镇人口。据统计,全年共动员了267.38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其中到人民公社插队220.44万人,到国营农、林、牧场46.94万人。城镇个体劳动者又比上年减少15万人,降至111万人,是连续第8年下降。

来源:道勒七连  黄均幸 




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1970年—1972年

·第三阶段·


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政治运动阶段

(一九六七 —— 一九七七)

本文为第2部分 
1970年—1972年


“文化大革命”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混乱,在农村的下乡知青也被卷进了串连、“造反”的浪潮,上山下乡停顿下来。


400万“老三届”中学毕业生呆在城里,既不能升学,也不能就业,成了突出的社会问题。1968年底,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全国各地迅即掀起了上山下乡的政治浪潮。许多地方出现“一刀切”、“一锅端”、“一片红”的极端做法。1974—1977年再次出现高潮,全国又有700多万城镇青年上山下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下乡知青积极地分担了国家的困难,在农村和边疆经受了磨炼,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但作为一场席卷全国的上山下乡运动,得不偿失,历史教训是深刻的。


目 录

【一九七〇年】


  • 各地普遍加强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

  • 国务院召开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

  • 贪污、盗窃、挪用安置经费问题严重

  • 中央转发毛泽东批示的〔1970〕26号文件

  • 首都三大报刊发表“改造世界观”的社论

  • 北京市召开动员知青下乡的万人大会

  • 中央调整合并安置工作机构

  • 中央三个单位发出加强安置费管理的通知

  • 中央批准首都两所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知青工作的社论

  • 《吉林日报》刊载安图县下乡知青工作条例

  • 全国近3年中有573万名知青到农村落户


【一九七一年】


  • 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

  • 山东省革委会要求严加查处迫害知青案件

  • 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两个估计”

  • 中央发出杜绝高校招生“走后门”的通知

  • 周恩来接见日本农民代表团邀请侯隽等作陪

  • 外国记者采访延安地区插队知青

  • 内迁工作中的知青问题

  • 参观学习扬州、上海配合“再教育”的经验

  • 湖南省委要求全省进一步做好知青工作

  • 各地开展务实活动迎接“一二·二二”指示发表3周年

  • 周恩来提出要注意解决“三个突破”


【一九七二年】

  • 天津市召开下乡知青及其家长代表会

  • 要重视下乡女知青的健康保护

  • 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要求控制“三个突破”

  • 杜恒昌等69名知青被大火吞噬

  • 国务院发出召开全国知青工作座谈会通知

  • 山东组团赴内蒙古慰问下乡知青

  • 锦州地区捕判奸污迫害女知青的犯罪分子

  • 黑龙江省委紧急通知各地解决知青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 “三个突破”继续发展,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一九七〇年


各地普遍加强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

【一月二十四日】 据中央安置办公室《上山下乡简报》反映:从196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许多专区、市、县召开了上山下乡讲用会、积极分子代表会,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再教育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样板,推动上山下乡运动的深人发展。在此基础上,有些省、市、自治区如辽宁、黑龙江、安徽、广东、广西、天津、北京召开了规模较大的讲用会或积极分子代表会。黑龙江省在首届讲用会结束后,各地(盟)、市(特区)、县(旗)革委会普遍召开常委会讨论贯彻,并召开政治工作会、广播大会、群众大会、现场会和巡回讲用,迅速传达落实。通过传达和讲用,城乡人民和知识青年普遍加深了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认识,增强了自觉性,许多青年家长积极支持子女下乡。四川省革委会毕业生分配组抓住成都市的经验,召开用战备观点促进城镇居民下乡工作现场会。他们运用各种形式大造舆论,大讲上山下乡的战略意义,树立为战备下乡,造成以农为荣的新风尚。


国务院召开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

【三月十日至二十六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纪登奎和北京市市委书记吴德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延安地区和12个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北京市革委会和7个区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周总理接见了到会的代表,并对发展延安地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加强知识青年“再教育”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3月26日,会议制定出《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纪要》、《首都关于支援延安地区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案》和《延安地区来京代表给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致敬信》三个文件。


这次会议是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召开的。周总理说,使延安问题引起我注意的是几个青年,我认识几个学生(指在中南海,总理问及几名在延安插队回来探亲的青年,他们反映了延安的落后面貌),我一听插队青年谈起延安情况,心里非常难过。全国解放20年啦,北京这样好,延安那样,怎么行呢?怎么对得起延安人民,怎么向主席交待!还有北京去的知识青年的问题。总理为这件事,同谢富治、纪登奎副总理说过两次,要他们把延安插队知识青年工作抓一下。同时,要以首都人民的名义,给延安以实际的支援。


为召开这次会议,国务院、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同中央各有关部委进行了较充分的准备工作。会议开始,谢富治、纪登奎和吴德到会听取了延安地区同志的汇报,进行了座谈。周总理在中南海同李先念、纪登奎、余秋里、苏静、吴德等接见了会议代表,并语重心长地讲了很多很中肯的意见。


会后,延安地区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和党中央首长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重要指示和“延安地区插队青年工作座谈会纪要”的决定》。


贪污、盗窃、挪用安置经费问题严重

【四月十三日】 据中央安置办公室《上山下乡简报》反映:各地革命委员会对安置经费的管理使用问题,进行了较普遍的检查清理,发现有些地方的贪污、盗窃和任意挪用的现象相当严重。例如河南省有个生产大队把4800元安置费用于派性活动。陕西省有个大队干部动用400元安置费娶儿媳妇;有个生产队干部把下乡青年的建房费私占后,唆使青年去偷国家木材,砍伐国有林木。甚至有个别干部拿安置费去赌博。盗窃、挪用下乡青年建房木材的花样百出,有的以旧换新,以劣顶优,有的甚至给老人做了棺材。


据初步揭发,在安置经费的管理使用上,存在种种错误倾向,造成损失,浪费很大。如:一、管钱不管法规纪律,拨款不问效果。认为只要大方向正确,浪费点没关系。二、有些地区下乡计划订得很大,房子盖了,没人来,造成浪费。三、有些地区,数万人一哄而上,站不住脚又一哄而下,被迫反复安置几次,浪费惊人。四、有的地方安置青年是为了多捞一笔钱,只要把钱抓到手,就不管巩固人的工作,甚至加以排斥,促使青年回城。五、有的地方在刮经济主义妖风的时候,煽动下乡青年回城,把生产、生活资料变卖一空,知青长期逗留城市。有的甚至按月发给回流人员生活费,造成政治上、经济上很大损失。还有的公社安置费成了“万能费”,挪用的名目繁多。对以上种种问题,各地分别进行了检查处理,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制订了法规措施。


中央转发毛泽东批示的[1970]26号文件

【五月十二日】 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即毛泽东批示“照办”的中发[1970]26号文件。《报告》中提出:一、各级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要把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二、报刊、广播要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事迹的报道。三、推广江西省派干部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经验。四、城乡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工作。五、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解决下乡青年住房问题。六、打击破坏上山下乡的坏人坏事。同时,要求在近期检查一下知青工作,总结经验,并向中央写一报告。


文件下达后,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加强了对知青工作的领导,进行了深入检查,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击了破坏上山下乡的坏人,城市向插队知青集中安置地区派出了大批的带队干部。


首都三大报刊发表“改造世界观”的杜论

【五月二十三日】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改造世界观”的社论。社论提出,在条条战线上工作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应当按照毛主席“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群众中去”的伟大号召去做。目前,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正在通过插队落户,参加“五·七”干校,定期去工厂、农村参加劳动和蹲点等各种形式,走上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北京市召开动员知青下乡的万人大会

【六月十四日】 北京市召开万人大会,动员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会议由市委副书记丁国钰主持,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杨俊生讲话,谢富治主任也到会讲了话。会上还有上山下乡的好典型发了言。


中央调整合并安置工作机构

【六月二十二日】 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关于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决定将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务院工业交通办公室、全国物价委员会、物资部、地质部、劳动部、国家统计局、中央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等9个单位,合并组成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劳动部变为国家计委劳动局,中央安置城市下乡知识青年领导小组办公室成为劳动局的安置组。


中央三个单位发出加强安置费管理的通知

【六月二十三日】 中央安置办公室、财政部军管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军代表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安置经费管理使用的通知》。通知对管好用好安置经费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各地在分配使用经费时,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发扬“节约闹革命”的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政策。二、各地要按照已经下乡的人数、规定的开支标准和实际花钱进度,分期分批进行拨款。三、各地必须把安置经费切实用于解决知青的住房、生产和生活方面,不得挪作他用。四、对安置经费,必须实行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群众监督。五、为了及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广泛交流经验,要求各地随时报送管理使用安置经费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材料。


中央批准首都两所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六月二十七日】 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决定先在以上两校进行试点。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知青工作的社论

【七月九日】 《人民日报》发表“抓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的社论。社论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深入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抓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吉林日报》刊载安图县下乡知青工作条例

【八月六日】 《吉林日报》发表“安图县革命委员会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条例(草案)”,条例分总则、组织领导、政治思想工作、生产管理、知识青年5部分共18条,试图把下乡知青的安置和管理教育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吉林日报》的编者按语中指出,准备将此条例在全省农村展开讨论,以推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26号文件。


全国近3年中有573万名知青到农村落户

【年末】 本年度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也很大。职工人数是1960年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但城镇个体劳动者又比上年继续减少5万人,下降到96万人。这一年,全国共动员371.4万人上山下乡,其中知识青年106.4万人,城镇居民160万人,其他人员105万人。从1968年以来的3年中,总共有1225万城镇人口到农村安家落户,其中知识青年573.4万人。


一九七一年

规定下乡两年以上的知青可以作为招工对象

【二月十九日】 全国计划会议结束。会议确定1971年计划招收固定工144-155万人。招工对象包括经过劳动锻炼两年以上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由贫下中农推荐招收一部分。


另据国家计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反映:1971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多数省、市拟在春、秋掀起两次大的下乡热潮。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报来计划,安排下乡274万人,其中知识青年140万人;津、沪、川、浙4省市有25万人左右跨省区下乡。1971年的任务是艰巨的,不仅要动员和组织几百万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加强对上千万下乡人员的教育巩固工作。


山东省革委会要求严加查处迫害知青案件

【二月二十七日】 中共山东省革委核心小组批转省上山下乡办公室《关于当前阶级敌人破坏上山下乡工作的情况报告》。《报告》反映:临沂、昌潍、烟台、德州4个地区部分县的统计,发生严重打击迫害下乡知青、破坏上山下乡工作的案件100多起。其中有的是造谣诽谤、挑拨离间、拉拢腐蚀下乡知青,破坏插队;有的是利用职权辱骂殴打、非法审讯、无理揪斗下乡知青,以至吊打致死、被逼自杀或折磨致残;有的是对下乡女知青逼婚、强奸,严重摧残女知青的身心健康。中央[1970]26号文件传达、宣传后,绝大部分案件仍未查处。公社、大队干部有的说“这些小事,没时间处理”。有的颠倒是非,把罪责推归下乡女青年;甚至有的公开包庇纵容犯罪分子,为其辩护开脱。省革委在《报告》的批示中强调指出: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必须充分认识当前破坏上山下乡工作的严重性。对于这类案件,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肃处理,狠狠打击。


全国教育会议提出的“两个估计”

【四月十五日至七月三十一日】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在会议通过并经毛泽东主席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中,提出了所谓“两个估计”,即:解放后17年“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大多数教师和17年培养出来的学生的“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这'两个估计”长时期成为广大知识分子的精神枷锁。


“两个估计”也为正在进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多添了一层思想基础,助燃必须接受“再教育”的火势。


中央发出杜绝高校招生“走后门”的通知

【五月一日】 中共中央发出毛主席批示“同意”的《关于杜绝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现象的通知》。《通知》指出:遵照毛主席关于“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指示,自1970年招生试点以来,招生工作的主流是好的。1972年春季招生工作正在进行。当前值得认真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各地招生工作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走后门”现象。《通知》指出“走后门”的种种表现及其危害后提出,为了反对特殊化,纠正招生工作中“走后门”的不正之风,各级领导部门要加强对招生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按照毛主席批示“同意”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对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定,对招生工作认真进行一次检查,对检查出违反招生规定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制止和纠正。干部子女应和广大工农群众子女一样看待,都要按招生条件办事。


周恩来接见日本农民代表团邀请侯隽等作陪

【五月七日】 周恩来总理接见日本农民代表团时,邀请侯隽和殷维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徐书清(北京丰台区四季青公社农民)作陪。


当代表团提出邀请中国农民代表团到日本访问时,总理答复后,向客人介绍了候隽:“这是我们北京的中学毕业生,1962年下乡到农村落户,当了9年农民了。她父母都是干部,家住北京,可是她却在农村安家了,她爱人也是个农民。我们现在有大批的城市人口下乡”。


接见结束后,总理问侯隽:“你今天有收获吧?你不是说要站在窦家桥,胸怀全中国,放眼全世界吗?”侯隽回答后,总理说:“慢慢学习吧”。接着,总理在详细询问宝坻县的农业情况和农民情绪后,对侯隽说:“我是听黄宗英介绍了你的情况才知道你的,后来派陶桓馥(中央安置领导小组组长)去看你”,并请她“向邢燕子问好!向给你们再教育的贫下中农问好!”


外国记者采访延安地区插队知青

【六月十七日】 阿尔巴尼亚、越南、保加利亚、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苏联、美国等10几个国家的驻首都记者及其夫人,在外交部和省、地革命委员会的同志陪同下,参观访问延安城区柳林大队时,访问了北京去的插队知识青年,并就他们的学习、劳动、生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座谈。外国记者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这种新鲜事,感到非常惊奇,记录了插队青年的生活、学习和劳动片断,敬佩城市学生下乡当农民的勇气和精神。


北京赴延安插队干部驻延安城区革委会代表,详细地记述了这次参观访问活动。


内迁工作中的知青问题

【七月十四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关于内迁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报告》中规定:内迁职工的子女,已经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原则上不随职工内迁,需要照顾的(如独生子女),经迁人地区同意后亦可迁去。迁入地区可以招收为新工人,也可以和当地的知识青年一起,服从统一安排。


参观学习扬州、上海配合“再教育”的经验

【七月中旬】 国家计委劳动局组织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广东、陕西、四川7省市安置部门负责人到扬州、上海学习城市配合农村做好“再教育”工作的经验。


扬州市琼花居民区,是全省配合“再教育”工作的一个先进单位。地、市革命委员会抓住这个典型,加以大力推广。这个居民区的群众,人人支持上山下乡,为下乡知青做好事蔚然成风。他们制定了《配合农村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条例》,使这一工作更加经常化。


上海市在近3年里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达74万多人。全市上下发扬负责到底的精神,积极配合兄弟省区做好下乡青年的教育巩固工作。例如,组织应届毕业生到郊县、工厂、医院,开展学农、学工、学医的“三学”活动,为上山下乡打好基础。在“教子务农立新功”的响亮口号下,推广了“教子务农小组”开展写红色家信活动。层层召开教子务农讲用会、代表会,表彰先进,教育群众。市委选派1600各干部到重点安置上海青年的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落户插队;还向云南、贵州、安徽、吉林四省派出600名干部,组成长期学习慰问团,协助当地做几年的教育巩固工作。编印140多万册学习材料,免费发给下乡青年学习。支援各地大量农机具和一些急需的药物等。


来两地参观学习的代表感到:“我们没有想到的,人家已经做到了,我们碰到的问题,人家已经解决了”。各地代表回去之后,省、市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都听取了汇报,立即采取措施,开展学上海、赶扬州,进一步落实中央[1970]26号文件的活动。


湖南省委要求全省进一步做好知青工作

【九月十八日】 中共湖南省委针对当前有些地方领导不重视知青工作、“再教育”措施不落实、破坏上山下乡案件增多等问题,批转了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的专题报告,要求全省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一、各级领导必须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地、县党委要有一名负责人分管,经常听取汇报,定期进行检查,每年要讨论几次。二要认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让毛主席的指示更加深入人心,在社会上形成“下乡光荣”的新风尚。三、基层安置单位,要真正做到政治上有人抓、生产上有人教、生活上有人管。各地要按照中央[1970]26号文件精神检查安置工作情况,发现问题抓紧就地解决。城市要在适当时候组织慰问团下去。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对待“可教育好的子女”要热情帮助,多做教育工作,不得歧视。城市招工要严格按规定办事,不得“拉关系”、“开后门”,发现破坏上山下乡的活动,就要依法处理。特别是对利用职权为非作歹的,要撤职查办。对过去发生的案件要逐件检查,处理不当的要重新处理。


各地开展务实活动迎接“一二·二二”指示发表3周年

【十二月】 为了迎接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3周年,进一步贯彻执行毛主席批示“照办”的中央[1970]26号文件,各地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


一是开展慰问、汇报活动。河北、福建、湖南、新疆、江苏、宁夏以及其他地区的许多地、县革命委员会,都先后发出通知,开展对下乡人员的慰问活动。河北省的慰问团分若干分团,吸收各界代表760余人参加。他们本着“村村到,人人见”的精神,分赴10个地区进行慰问座谈。


吉林省和延安地区,都组成了插队青年和贫下中农代表汇报团,分别到北京、上海、天津和浙江进行汇报和宣传活动。他们通过报告会、图片展览的形式,深入街道、学校介绍“再教育”成果。


二是开展学上海、赶扬州活动。四川省在全省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上介绍两地配合“再教育”工作的经验后,各地很快行动起来了。重庆市组织应届毕业生开展学工、学农、学医“三学”活动,为下乡打基础。自贡市派出47个联络小组共250多人到安置地区协助工作,全省有60多个居民委员会建立了配合再教育小组。天津市各区都召开了知识青年家长代表会。广东省召开了全省配合再教育座谈会。


三是各地报刊、电台普遍加强报道,形成了宣传声势。《光明日报》开展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怎样看待理想和前途”的讨论。


周恩来提出要注意解决“三个突破”

【十二月十六日至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日】 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计划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指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建设战线规模过大,导致“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了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了300亿元,粮食销量突破了800亿斤,给国民经济各方面带来一系列问题,应注意解决,否则非犯错误不可。


本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2.2%,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上年降低2.5%。原计划1970年、1971年两年内增加职工306万人,实际增加933万人,超过计划2倍多。全年下乡人数减少,共动员下去114.6万人,其中知识青年74.83万人。由于从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中大量招工,使许多下乡青年及其家长觉得积极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吃了亏,不少人倒流城镇,集体上访人数大量增加。


一九七二年

天津市召开下乡知青及其家长代表会

【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天津市召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及其家长代表会议,推动全市积极配合安置地区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及下乡人员的教育巩固工作。


在出席会议的2000名代表中,有送子务农的家长代表和优秀的下乡青年,有社队干部、贫下中农代表,有特邀回乡、下乡知青邢燕子、李秀芳、王乃茹和带队教师郝广杰等。中央安置办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11个兄弟省、区安置办的领导干部,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代表会议。


会议结束时,市委第二书记、市革命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吴岱作了总结报告。最后,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家长倡议书”、“给安置地区的一封感谢信”和“给下乡知识青年的一封信”。


为进一步表彰送子务农的家长,鼓励下乡知识青年坚持乡村,继续配合安置地区做好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天津市又于1975年1月中旬召开了第二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家长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2000名代表,认真学习了中央[1973]30号文件和毛主席、党中央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系列指示,听取和讨论了天津市知青领导小组组长马瑞华所作的工作报告。


通过这次大会的传达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学先进,争上游,掀起群众性的上山下乡自我教育高潮。


要重视下乡女知青的健康保护

【三月二十五日】 据国家计委劳动局《上山下乡简报》刊载: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五·七”办公室转发的吉林省蛟河县池水公社党委《关于下乡女知识青年健康保护情况的调查报告》,指出这是当前值得重视、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的一个问题。


池水公社过去因对女知青的健康保护有所忽视,全社约有70%左右的女知青患了程度不同的妇女病。造成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有些女青年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在月经期也抢着干重活或下水;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生产队干部不注意女青年的生理特点,和男青年同样地分配重活,认为请“例假”是“娇气”、“怕苦怕累”,致使有些女青年在经期得不到适当休息,患病时又不能及时治疗。池水公社党委针对存在的问题,帮助生产队建立了一些必要的制度,规定女知青在月经期做些轻活,适当休息;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卫生科,注意宣传妇女保健常识,对已患病的给予及时治疗;妇女组织要关心女青年的健康,经常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要求控制“三个突破”

【四月七日】 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严格控制增加职工、充分挖掘现有劳动力潜力的通知》。根据“三个突破”的情况,要求严格控制增加职工。新增加的职工,一般不要从农村招收。矿山井下、森林采伐和地质勘探招工时,可以招收本单位职工子女。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主要是接收统一安置的城市下乡知识青年,不要另外招工。1972年计划增加职工100万人,必须从严安排。


但是,各地对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到年末,实际增加职工292万人,另外集体所有制职工增加155万人。


杜恒昌等69名知青被大火吞噬

【五月五日】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草原起火,正忙于春播的北京和呼和浩特市的知识青年在连长的率领下,奔赴火场扑火,结果被大火围困在山沟里。连指导员、北京知青杜恒昌从大火中带出来20余名知青,当他再次冲进去后就再也没出来。大火之后,草原上多了69座坟茔。6月12日,《内蒙古日报》以“壮志凌云”为题报道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国务院发出召开全国知青工作座谈会通知

【九月五日】 国家计划革命委员会请示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同意后,国务院发出《关于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座谈会的通知》。会议定于11月召开,主要内容是: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和中央文件,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交流贯彻执行中央[1970]26号文件的经验,以及做好动员、安置、再教育工作和下乡青年大有作为的经验;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协商安排规划,修订《关于安置经费的开支标准和管理办法》。


11月25日,国家计委劳动局向余秋里并计委党的核心小组汇报了会议的准备工作情况,并提出将会议推迟到明年召开。


山东组团赴内蒙古慰问下乡知青

【十月七日至十一月五日】 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组织慰问团,到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慰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慰问团由干部、工人、家长、教师代表等58人组成。他们到了3个师、21个团、210个连队,通过召开慰问大会、中小型座谈会,对5070名山东下乡知青进行了热情的慰问和鼓励,同时对这些单位其他省市的知青也进行了探望和问候。两年后,山东省又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慰问检查活动。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成立总团,各市、地、县也都组织了分团,全省党、政、军近万名干部参加,慰问检查了1643个公社、10129个生产大队、6127个知青小组,同10万余名下乡、回乡知识青年和2000余名带队干部见了面。整个慰问检查体现了党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关怀,对广大下乡知青和带队干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对参加慰问检查的各级干部是-次生动的教育。


锦州地区捕判奸污迫害女知青的犯罪分子

【十一月十六日】 公安部就辽宁省锦州地区捕判奸污女知青的犯罪分子编发了《公安工作简报》。锦州地区今年七八月间,捕判了奸污女知青的犯罪分子21名。其中有队干部17名,社员及其他公职人员4名。公安部在按语中指出:迫害、奸污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对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战略方针的严重破坏。对这一类案件,必须坚决依照中央[1970]26号文件的精神,严肃处理。对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小撮坏人,要坚决给予打击。凡是强奸下乡女青年的,都要依法严惩;对女青年进行逼婚、诱婚的,要坚决进行批判斗争。干部利用职权为非作歹的,要认真查办,以保卫下乡知识青年在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


黑龙江省委紧急通知各地解决知青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十一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解决好当前知青工作中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今年以来,甘南、北安、呼玛、爱辉、逊克、嘉荫、宁安等地先后发生奸污迫害下乡女青年案件。不少地方对此未引起足够重视:处理得很不严肃、很不及时、很不认真。要求各地对此类案件采取坚决态度,逐件查清,及时地严肃处理。


二、要求各地抓紧清理下乡知识青年的档案,以利团结广大青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知说,许多干部已经解放使用,但他们的子女的档案里还有不少“材料”没有清理;有的地方把下乡青年的档案乱扔乱放,甚至有的已经散失。为此,各地一定要认真进行一次档案清理。需要外调的,迅速查清;应当销毁的材料,经主管单位领导批准后及时销毁。档案要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插队青年的档案由县知青办管理;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由师、团政治机关管理;农场青年的档案由场党委统一管理。


三、切实做好上山下乡青年过冬的生活安排,各地都要进行一次检查,逐户地安排好。


最后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上山下乡工作的领导,做到书记亲自抓,委员分工抓。有青年点的公社、大队要指定专人负责,使下乡知青的政治教育、生产和生活安排都落到实处。


“三个突破”继续发展,全年知青下乡67万人

【年末】今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有所增长,基本建设战线有所收缩。但“三个突破”的情况还在继续发展。全民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下降5.4%,是连续第二年下降。由于城市招工量大,许多青年等待招工,下乡人数继续减少,全年下乡67.4万人,而返回城镇长期不归的下乡青年不少于10万人。

来源:道勒七连  黄均幸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阅后请在下方点击【分享】【点赞】【在看】,谢谢支持!

.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