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儿时的记忆:上海西藏中路200号(陈志强)

文化   2024-11-26 22:11   上海  

...



寻找儿时的记忆:

上海西藏中路200号

作者:陈志强


       2024年11月24日,我到上海南京东路派出所办理户籍证明,我在南京东路派出所很快就办妥了我们一家5口人曾在西藏中路200号生活过的户籍证明。我看到派出所户籍民警放在桌上查阅的户籍资料,纸张都已发黄了,近70年的户籍资料,仍然保存完好。我递上身份证,报出我父母亲的名字和我家在西藏中路200号里603房的门牌号,民警立时就找到了我家的户籍资料,当场就开出了我父母和我弟兄三人5口人曾在这里生活的户籍证明。完事后就近去了西藏中路200号的大中华大楼。这里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在这座大楼里度过了我的童年。这里有我儿时的记忆,我7岁离开了这座大楼。如今70岁又重返旧地,大楼里的一切对我来说即熟悉又陌生。记忆中大中华大楼的一层是水果店,现在看到的是全家商场,蛋卷专卖店和杏花楼蛋糕店。二楼则成了各个店铺的办公室。

        建于1927年的大中华大楼,原本是大中华饭店,解放后大楼被上海市政府接管,成了上海华东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家属的居住楼,华东合作总社的干部都是南下干部,1953年我父亲任华东供销总社组织科副科长。50年代时大中华底楼是水果店,2楼至6楼是上海南下干部及其家属居住楼。7楼是华东合作总社领导办公室以及华东合作总社干部子女的托儿所幼儿园。现在7楼的大门和边门都用锁锁住了。昔日的托儿所幼儿园早已不复存在。

      进入大楼过道,走上楼梯,儿时的记忆扑面而来。小时后因为家住六楼,每天早上自己走楼梯到七楼的幼儿园,很少下楼。印象里即使下楼,也不坐电梯,也是走通向底楼的水果店的楼梯。水果店的水果都装在筐子里,随便地放置在大楼的过道上。

      我坐电梯到了6楼,楼道两边都是居民自己搭建的煤气灶台。记得小时候楼道两边是干干净净没有什么搭建的灶台,而且我父母也没有在家烧饭烧菜,想来那时候楼里居住的干部家属都是吃食堂的。我敲了603房间的门,开门的是一个持外地口音的家政阿姨,她问了我的来意后就让我进了门。603房间只住了一个90岁的老人,她的子女都搬出去住了。河南家政阿姨是照顾这个老人起居生活的。老人名叫沈宝兴。退休前是上海气象局的干部。老人身边的桌子上放了很多的药,我看了一下有厄贝沙钽,阿斯匹林,都是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

      老人的头脑还是很清醒的。我问阿姨:“这间房间面积有多大?”老人回答我;"18平米。"河南籍阿姨告诉我:“6楼的住户也有3人住一间的,也有一人住一间的。条件好的就搬出去住了,条件差的就住在父母亲留给自己的房子里了。”大中华大楼虽然地段是上只角的黄金地段,但毕竟是老房子,生活设施还是几十年前的,厕所,洗澡都是公用的。

     老人的房间比较凌乱,一张床横放在房间中间,18平米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外,还有橱柜,冰箱,桌椅,房间显得很挤,阳台里堆满了杂物。我还记得小时候我家的床是靠墙竖放的,房间里除了四把椅子,一张桌子外,就没有其他的家具了。有一个皮箱,衣服就放在箱子里。那时候大人小孩也没几件衣服。

       其实我是见过老人一面的。当年我父亲工作调到奉贤,全家随父亲一起到奉贤。一个星期后母亲又带我回到上海西藏中路,我们去了工人文化宫,又去了人民公园,玩累了妈妈就带我去我们原来的家里看看新住客是怎样的人,顺带再休息一下。妈妈敲开了603室的门,开门的是一个和我妈妈年龄相仿的阿姨,她问明了我们的来意后,就把我母子两人迎进了门。这个阿姨一定就是眼前的王宝兴老人。那次我妈妈带我去大中华大楼后,直到去世,她再也没有去过西藏中路200号大中华大楼了。而我也是相隔60多年才回到我的儿时的旧居。

      我出生在北京东路保健医院,我在西藏中路200号度过了我的童年。此后我在奉贤生活了十年。17岁上山下乡去了云南,在云南西双版纳生活了十年,1979年我去了安徽中学任教四年,1983年回上海青浦,在青浦区图书馆工作一直到2013年退休。一生漂泊,何处是家,又处处为家。无论去了何方,我的根永远在西藏中路200号。

南京东路派出所位于汉口路695号南京东路,离西藏中路福州路的大中华大楼大约100米的距离。


大中华大楼位于西藏中路福州路交叉位置,面向人民广场,距中山公园30米的距离。是上海市中心之中心。是上海最黄金地段。上海市民喜欢用上只角和下只角来形容上海人所住的地段。60年代上海人眼里的上只角是黄埔,静安和卢湾。


人民广场区域是上海市的地理中心和行政中心而大中华大楼是中心的中心周边环绕众多文化地标,是一处卓越的文化高地。


大中华大楼是黄埔区不可移动文物。楼里的居民永远不必担心有朝一日会被拆迁。


大楼内原本就有小电梯,是个老旧的小电梯。现在的电梯是新安装的。有南北两个电梯。小时候电梯是有专人坐在电梯里开停电梯,现在没有了。以前大厅里的旧的建筑都重新装潢过了。但地上的马赛克地砖可能还是几十年前的。


底楼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幅介绍大中华大楼的历史照片。


7岁时在楼梯爬上爬下,如今70岁又重走当年的楼梯了。


小时候我每天早上自己从家里出门走楼梯到7楼的幼儿园。现在7楼的门是锁着的,从门窗往里看,里面很乱,没有人在里面活动的迹象。


小时候的6楼走廊通道是宽敞干净的。如今的通道两边都是各家垒起的煤气灶台。


大中华大楼内的公用淋浴房。大楼的房间面积太小,生活设施差,大家还是使用公用淋浴房。有能力的人都去外面买房子居住了。

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我陪老人谈了很久。


大中华大楼真是个风水宝地。马路对面就是人民广场。


出门就是地铁2号线人民广场站。


人民公园紧挨着地铁2号线站。


人民公园又与南京路的新世界商场隔接相望。


站在603室的阳台往下看,福州路的街景一目了然。 


,,,


作者简历


作者陈志强

1969年12月从上海奉贤上山下乡到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水利二团三营十三连。

1974年上调到勐腊县瑶区公社。先后在沙仁小学,老白寨小学,瑶区公社中学任教。

1979年调离云南瑶区,到安徽芜湖鲁港公社中学任教。

1983年调离安徽鲁港,到上海青浦图书馆直至2013年退休。





荐读




【知青情缘】陈志强文集(150篇)





荐读:

【知青情缘】作者文集(89+8集/2965篇)(2024.7.19.)

知青情缘
欢迎你!知青朋友!这里有简单而真实的快乐,这里有同龄人的心声,这里有往事的回眸,让我们走进《知青情缘》打开心灵之窗,共同谱写生命中永不熄灭的人生之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