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1世纪全球增长最快的疾病之一,为了延缓糖尿病年轻化趋势,个别国家将糖尿病早筛年限提早到35岁,可见其发展的紧迫性。
中国人常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除了那些众人皆知的糖尿病并发症之外,糖尿病还有不少不省心的”难兄难弟“,随时都可能上门拜访!
高血压
高血压和糖尿病由于发病机制诸多重合,它们是最“亲密“的兄弟。
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很容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肾小球损伤。前者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也就稳不住了;后者影响肾小管对钠的吸收,发展成糖尿病肾病,从而导致肾性高血压。
高尿酸
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是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的共同致病基础,这二位兄弟经常“狼狈为奸”,在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达45%-75%,而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中,又有12.2%-26.9%合并糖尿病。
“不省心”的高尿酸,还经常会添“倒忙”,不仅会加重糖尿病的代谢紊乱,还会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脂肪肝
很多糖友即使不喝酒也会得脂肪肝。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49%-62%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数字非常惊人,平均2个糖友,就有一个是脂肪肝,如果是肥胖的糖友,患病率更高了!
长期胰岛素抵抗,会影响血糖的利用效率,导致脂肪酸、甘油三脂积累,诱发脂肪肝;而脂肪肝的形成,又会加剧胰岛素抵抗。二者兼得,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死亡、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肝癌等都会成倍增长。
肌少症
糖尿病患者中肌少症的发病率高出普通人许多,达到了15.9%。这类人往往营养状态很差,更容易出现骨折、跌倒、骨质疏松的情况。
肌肉是血糖的“天然仓库”,肌量减少,肌糖原就不够用,代谢异常,血糖更容易失控,而高血糖又会进一步影响肌肉的营养供给,导致肌肉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带状疱疹
糖尿病人要比普通人更重视预防带状疱症,血糖长期不稳,除了会引起靶器官和胰岛功能减退,还会降低机体免疫水平。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带状疱症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是要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的[1],而且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风险也会升高。
甲亢
糖尿病和甲亢看起来二者并无关系,但据不完全统计,普通人群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约为7%,Ⅱ型糖尿病人群之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上升到12%。
甲亢最会干的事儿是 “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甲亢本身就会影响糖代谢,其次,它还会影响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且两种疾病症状相似,极易被忽略。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会影响人的寿命,有研究显示,与无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病友的平均寿命将缩短9年。
但如果你拥有比较强的自律能力,控制好以下5个因素,活到八九十也不是难事。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指导:
血糖: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小于10mmol/L;
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
血脂: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
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功能不全、肾功能损伤等疾病的人群,尿酸水平要小于360µmol/L。同时要定期进行甲功5项的检查。
体重指数20-24是糖友的“安全区”,可以适当偏胖,但不能过分,太胖太瘦都可能影响寿命。
其次,合理适量的运动也能提高身体代谢和血糖管控能力。比如快走、游泳、哑铃等,同时要避免久坐、久躺这些不良习惯。
静息状态下,心率要在60-100次每分钟,超过90就要警惕。尤其是即将来临的冬季,要保护好神经末梢,预防微血管病变。
饮食以低糖、低脂、低盐为主,蛋白质、脂肪、碳水的摄入不仅要均衡,还要优质。多吃蔬果、鱼类、全谷物等,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可以通过膳食纤维补充剂,同样可以控糖。
在生活中不要易怒、易燥,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血糖的控制是正向的,不要因为一时的治疗不顺或者血糖不稳,就给自己额外的心理压力。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但这不意味着一旦得了糖尿病,生活质量就要走下坡路。
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的健康管理,乐观的心态,都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守护好健康红线,不给糖尿病的“难兄难弟”留一丝可乘之机。
文章作者:陌陌
图片来源:摄图网
什么人怕太阳?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梦)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猜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