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统计数据,在中国,脂肪肝人数已经超过2亿,超越乙肝成为第一大肝病。
此外,我国脂肪肝的分布有个很明显特点:东高西低。东部生活节奏更快,不少人吃饭匆匆几口就结束,一顿饭不超过5分钟,是不是有关系呢?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吃饭速度越快,脂肪肝风险越高,或许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吃饭速度快,
患脂肪肝的风险增加81%
2024年8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研究人员在《营养与糖尿病》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吃饭速度越快,患脂肪肝风险越大,如果每周吃饭太快2次及以上,患脂肪肝的风险陡增81%!
研究人员把吃饭太快(快速进食)定义为进餐时间5分钟以内,分为3组:每月吃饭太快≤1次、每周吃饭太快≤1次以及每周吃饭太快≥2次。
研究发现,这3组的脂肪肝患者比例分别为46.2%、50.5%和59.3%。
深入的分析发现:吃饭太快确实是导致脂肪肝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每周快速进2次及以上,脂肪肝风险就会陡增81%。
为什么吃饭太快,脂肪肝风险会升高呢?
研究人员认为,吃得太快,对肝脏产生不良影响的原因是:
吃得太快会导致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迅速升高,长此以往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进而增加脂肪肝风险。
大脑需要时间接收到“吃饱了”的信号,吃得太快往往不容易感到饱腹,导致摄入过多热量,引起肥胖和脂肪堆积。
吃得太快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胃肠道负担,影响代谢。进一步加速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引发肝脏炎症和损伤。
想要保护肝脏,
不妨改一改这些吃饭习惯
虽然吃饭快一般不会直接损害肝功能,但可能导致食物不经充分咀嚼而进入胃中,增加胃肠消化液的分泌量,间接加重肝脏解毒与合成等工作的负荷,引起暂时性的功能紊乱。
普通人群一口饭建议咀嚼20~30次左右,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及老年人群,每口饭菜尽量咀嚼25次以上。
饭前先喝一点汤,汤当中含有的水分比较丰富,喝了以后能够达到润滑胃肠道的作用,有助于食物的分解和吸收,然后依次进食蔬菜、肉类,主食食物,饭后半小时吃水果。
研究表明,肝脏与人体其它器官一样,遵循24小时生物钟或昼夜节律。进食时间被认为是肝脏维持一天24小时周期的外在提示。
除了规律时间一天三餐外,不建议晚上10点后进餐。研究发现,晚上10点后进餐,肝纤维化的发生率高出65%。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当饮食结构不合理时,肝脏的脂肪代谢功能会受到影响。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适量的蛋白质,还可以日常适当补充卵磷脂。
卵磷脂中的胆碱对脂肪有亲和力,若体内胆碱不足,则会影响脂肪代谢,造成脂肪在肝内积聚,形成脂肪肝甚至会发炎肿胀。
卵磷脂不但可预防脂肪肝,还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同时,卵磷脂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防止肝硬化并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
吃饭太快无形中在损伤肝脏,不妨减减速慢下来!
文章作者:Tiger
图片来源:摄图网
看图猜成语:
在留言区,留下你的答案吧
(上一期答案:【水手】--郑智化)
加入常笑健康交流群
一起来猜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