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0月票据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文摘   财经   2024-11-20 17:21   上海  


前言

2024年,票据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将对2024年1-10月票据市场承兑、贴现、交易三大环节进行逐步分析,供诸位同仁参考。


一、承兑业务情况



2024年前10月承兑金额3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6.01%,增长原因主要为2024年票据利率中枢较2023年下降30bp左右,企业低利率的融资成本与银行吸收的低负债成本推动了承兑发生额的增长。除此之外,票据最长期限由一年调整为半年也是2024年承兑发生额大幅增长的原因,由于2023年仍有2022年承兑的足年票据,而这也使得2023年承兑到期量分布相对分散,这种分散的到期量分布有助于减轻承兑市场的补到期压力。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二、贴现业务情况



2024年前10月全市场票据贴现金额24.09万亿元,同比增长35.48%,较承兑增长率高约10%。增长原因为:承兑增长带动贴现;贴现利率大幅低于贷款利率,企业持票需求减弱;银行以票补贷需求强烈。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三、票据交易业务情况



(一)交易量

2024年前10月全市场票据交易金额86.88万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转贴现交易金额60.98万亿,同比增长6.93%,增幅远低于承兑和贴现业务增幅,主要原因:一是资本新规的实行,转贴现卖出计提风险资产,交易摩擦成本提高,银行机构票据交易活跃度降低;二是票据利率长期与隔夜资金成本倒挂,交易沉没成本抬升,导致交易量能的萎缩。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数据来源:qeubee

(二)交易票据类型

2024年前10月,商票和财司票交易总占比由2023年前10月的10.85%提升至12.84%,银票交易占比降低,商票财司票占比提高,主要原因:首先,交易不活跃后,转向配置为主,商票财司票更具配置价值;其次,交易型机构开始转型,由交易转为发力商票贴现流转,商票贴现实现可以银企互赢,公司客户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对于贴现机构而言,与贴现银票相比收益更显著,同时可以做流转价差。但是商票和财司票流转交易也面临客户渠道、行内配合协同、风险资产计提、机构信用等限制条件。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三)持票余额与参与方机构类型

截至2024年10月末,全市场票据持票余额14.25万亿,较2023年10月末的12.94万亿增加10.16%。参与方机构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参与机构仍为国有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和非银,但部分机构持票占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国有行2024年10月持票余额达到6.4万亿元,相比2023年10月增加约1.5万亿元,增幅达29.55%,增幅显著,余额占比也升至44.89%。国有行持票余额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大行承担了更多信贷规模指标压力,在企业普通贷款需求疲软的形势下,国有行大幅增加票据贴现与转贴现买入业务。因此在票据二级市场利率研判与波段操作中,针对大行二级操作的主力行为分析格外重要。

数据来源上海票据交易所

-----
-----


您的点赞、在看,就是我继续写作的动力!


票风笔记
致力于为读者提供简洁、及时、专业的票据内容分享,注重以数据说话,精进自己,分享他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