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节假日值班变成基层的形式主义包袱

百科   2024-10-01 08:31   广东  
文/达达
国庆假期第一天,先祝各位读者朋友节日快乐,祝祖国繁荣昌盛。
在咱们国家的各个角落,基层干部们就像是那守护家园的哨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特别是在那些关键时刻,比如汛期防洪、旱季防火、假期治安,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但如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悄然滋生——节假日值班,似乎正逐渐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给基层工作平添了不少负担。
一、值班制度的初衷:守护与应急
值班制度,原本是为了确保在紧急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而设立的。
想象一下,夜深人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威胁到百姓的安危,这时,如果有人能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协调各方力量,那将是多么重要。
因此,对于公安、应急等这些直接关乎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部门来说,节假日值班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值班制度似乎在一些地方走了样,形式大于内容。
二、形式主义的阴霾:值班变“空耗”
有基层的同志私下里吐槽:“我这值班啊,除了接几个查岗的电话,啥事也没干过。”
这话听着让人心酸,也引人深思。更有甚者,一些根本就不具备紧急调度处置能力、连管理服务对象都没有的岗位,也被迫安排了值班人员。
这哪里是值班,简直是“坐班”嘛!
还有老师们,本该在假期里好好休息,陪陪家人,或者规划一下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却也被拉去“值班”。
说是值班,其实就是照看空荡荡的操场、教室、餐厅,这样的值班,除了能让上级检查时显得“有人在岗”,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三、考核的指挥棒:科学精准是关键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除了部分负责人缺乏担当,更重要的是考核的指挥棒不够科学、不够精准。
上级部门往往在节假日前,要求各单位上报值班表,仿佛只要有人“在岗”,就能说明工作到位了
殊不知,这种“一刀切”的考核方式,不仅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助长了形式主义之风。
要知道,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都是不同的,有的需要24小时待命,有的则可以在关键时刻迅速集结。
因此,在安排值班时,应该根据部门的实际职能情况,灵活变通,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有人就行”。
四、通讯技术的进步:值班方式的革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通讯技术和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值班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现在,乡镇干部大都住在附近,手机信号稳定,随叫随到。
在这样的背景下,还有必要让所有人都坐在办公室里“待命”吗?显然不是。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实现远程值班、灵活调度,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轻了基层的负担。
五、制度的完善:让值班回归本真
要想真正扭转这种既增负担又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就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
一方面,要优化考核体系,让考核更加科学、精准。
比如,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值班情况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值班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要鼓励基层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值班。
对于那些确实需要值班的岗位和部门,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而对于那些无实质需求的岗位和部门,则可以取消或减少值班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让值班制度真正回归其初衷——守护与应急。
六、让基层轻装上阵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每一名基层干部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我们更应该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爱护他们。
让节假日值班回归本真、拒绝形式主义,不仅是一种制度上的要求,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基层干部们轻装上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更加坚实的保障。
人是社会性动物,假期外面热热闹闹,一个非应急的啥事也没有的基层岗位,非要派个人在空荡荡的单位孤独地静坐,让他情何以堪?


END


原创不易, 请多鼓励, 欢迎参与。



清合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