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还能往哪里去优化和改革?

百科   2024-09-18 23:48   广东  
文/汤贤乱
去年九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释放改革效能,以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里的“进一步优化”,大抵是相比更早之前的“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而言。
政府部门所谓的“优化”,跟公司的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也逃不了精兵简政、砍钱裁员的藩篱。
从优化到进一步优化,能上的手段基本都上了,再往后就得改革。
果不其然,今天业内圈中都流传着一份《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红头文件,官方没有正式公布,但禁不住“新政策”会不胫而走。
环评行业本身无甚活力,别说没有像样的学术论坛,连线上正儿八经的技术探讨都已几近奢侈。
人们对通报批评、扣分停业习以为常了,迟钝的神经很难被刺激,只有最高主管部门的红头文件,能稍微搅动一下这一潭死水。
这份延续了十四五以来环评优化改革政策方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引发了一小波悲观的讨论。
有网友感叹要失业,自己也要被优化了。
先简要回顾一下最新版环评法修订之后,环评的这趟优化之旅。
第一步是2020年优化小微企业项目环评,手段包括缩小环评范围,简化环评报告表编制内容,探索打捆环评,共享环保基础设施等。对于要做环评的小微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帮扶,以免它们被不良环评单位坑了花冤枉钱,在压实环保责任的同时灵活开展环境监管。
这一阶段的优化,彰显了部里柔性而有温度的监管,以服务出发点,应该能让小微企业心中一暖。
第二步是中间的打击环评弄虚作假、更新环评信用平台和导则、规范环评报告编制、与排污许可衔接等动作,一套组合拳,或多或少都在强调“聚焦重点、优化流程、提高效能”。
一直风传要更新的、需配备两个环评师的新版环评编制监管办法,靴子却迟迟没有落地。
第三步是2023年的优化环评工作意见,这份“意见”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摆到指导的位置上,用以指导产业园区开展规划环评,探索推进环评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
其它优化动作还有联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试点登记表免手续,推广报告表“打捆”审批,简化规划环评内项目报告书(表)编制内容,完善项目环评总量指标审核,开展“两重”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等。
此一阶段还表现出松污染类而紧生态影响类项目环评监管的势态,要从事中事后监管上加以体现。
以上这三步棋走完,基本上关于环评工作能优化的手段都上齐了,感觉没办法再进一步优化了。其成效如何,有待时光检验,更待后来赓续。
环评优化的步伐不能停,如今要迈出第四步了,该如何出脚呢?
改弦更张是不可能的,毕竟要保持政策动向的延续性,唯有老调重弹,旧瓶装新酒。
本月上旬出台的《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便重申了环评相关的改革动向,主要内容依然是第三步走的那几招,只是没提温室气体纳入环评试点的事。
部里能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在各类文件中强调环评的优化和改革内容,说明这是取得高层共识且必然要完成的工作。
以上这些优化之旅,既是环评正走之路,也是环评未来之路。
这条路,在官方尚未正式公开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改革的通知》中,又重新描绘了一遍,坚毅而宽坦。
这份“通知”算是环评优化和改革的最新一步,那它通往何方呢?
与前面几步路一样,“通知”也可通往环评制度的优化和改革,如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对项目的指导,加强环评与排污许可、执法监督等制度联动。
但它更有自己新的路要走。至于有哪些新路呢?我们可以从这份“通知”的全文中找到端倪。(这份文件已在各环保公众号流传,如果你非要看原文,请后台回复“遇见清合
一是有放有收,特别是重大项目的审批权限,有上收的考虑。
以前的“放管服”尺度太大,连镇级环保部门一年都批几百个项目,环评质量肯定难以保证,在简化或豁免“小影响项目”环评后,存在重大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项目,审批权限原则上都要上收到省级了。省级以下的审批权限要评估调整,以便与基层能力相匹配。
二是试点胆子再大一些,突破环评名录的约束,在某地或某园区取消部分环评报告表。之前只是探索登记表不备案,这次改革直接针对报告表,步子大了很多。
三是环评要走技术化、智能化的编审之路。
比如编制环评报告时,基本信息标准化填报,选址智能化论证,预测评价自动化在线完成。审批报告时,利用历史项目审批结果等大数据,自动生成批复意见。
以信息化支撑环评文件质量,科技感一下子就提上来了。
历数近些年的政策文件,大概环评优化与改革也是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环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管理者都在推陈出新,勇探新路,那环评从业者的进化和提升,自然也不能停滞不前。


END


原创不易, 请多鼓励, 欢迎参与。


清合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