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洁生产审核”越做越没意思?

百科   2024-08-06 08:01   内蒙古  
文/远山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环评互联网”,原文标题《为什么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越做越觉得没意思?》,文字有轻微改动。
1. 前言: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两个概念
本文讨论的是“清洁生产审核”,而非“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是两个有联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与联系在于:“清洁生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行为主体是企业自身,其内涵甚至可以包括环境工程这种末端治理措施。
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有很多,而“清洁生产审核”只是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的一种方法,既非必须,也非唯一。
清洁生产审核一般由企业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实施。


2. 原因:时代变了,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体系已基本落后于当今时代
单纯从商业价值来看,在自2017年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生产力又经过7年时间剧烈地更新叠代,目前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体系已基本过时。
如果将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所采用的方法体系视作一种理论,那么该理论很可能已经落后于中国目前的生产力现状了。
当理论不适应实践需要时,该理论自然就失去了价值,自然而然也会让人觉得该理论没什么意思。

3. 实践中的困惑

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流于形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多年来一直是被业内广为诟病的问题,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对于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高精尖行业难题,那是需要整个行业、国家的科研机构经多年科技攻关才能解决的问题,至少也得是某家大型企业经多年的技术积累才能突破的问题;决非任何一家单独的公司在大约一年的审核周期内通过清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35个步骤,就能解决得了的;
(2)对于上述难题之外的其它一般问题,由于目前科技发达、信息极易流通、产业人员素质高,基本不用通过清生产审核的七个阶段35个步骤,就能比较容易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审核流程就显得非常画蛇添足。
近年来,随着环保行业的下行,其形式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很多企业、咨询机构、编制人员感到审核报告越写就越编,越编就越没意思。
当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不能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价值时,越被企业看低,合同额就会越低,从而进入负反馈的恶性循环,导致链条上的所有主体都觉得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没什么意思——编个报告而已。

4.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历程分析

4.1 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典型特征
(1)目前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其实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制造业傲视全球,蓝星独一份的存在。作为制造业全球第一的国家,除了芯片、光刻机等少数极其顶尖的行业外,其余绝大部分制造行业都已经代表了全球数一数二的领先水平了。也即我们已经走过了2000年以前粗放、混乱、无序的生产状态了。
(2)信息极度发达,人才流动非常容易,剧烈的竞争导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非常迅速。
由于信息、人员、技术的快速流通和普及,导致在国内某一行业内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是透明的。大家都是润滑油的厂,你的工艺设备,我的工艺设备,大同小异。
你有个新工艺、新设备,很快行业内所有厂家都会知道。在一般的行业内,基本不存在技术信息方面的代差,只有老板愿不愿意花钱提升装备水平,与技术关系不大。
(3)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有好的技术、工艺,政府会主动要求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会主动为全社会提供更先进的产业政策、技术导向目录、指南。
对于落后的工艺、设备、产品,政府也会强制要求企业必须按期淘汰、关停相关生产线、设备等。
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堪称是最大的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
政府在主动运用宏观调控手段一次又一次的推广先进、节能、低耗、环保的技术,淘汰落后技术、设备、工艺。除了产业政策外,还有许多技术推广目录、技术指南等等。
比如,从本质上看只要某行业有了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其实咨询机构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时的咨询机构的角色更像是一家评级机构,但作为评级机构又缺乏被广泛认可的公信力。
4.2 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时代
根据资料调查,在欧美,清洁生产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更准确的说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的《21世界议程》中将清洁生产看作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1994年中国建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中国在2003年实施了《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发布了《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之后我国才有了比较明确的清洁生产审核的概念。
之后又过了好多的,直到2010年,随着《关于全面深入推进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的通知》(环发【2010】54号)发布,我国才在某些重污染行业、产能过剩行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也就是说国外清洁生产审核的理论体系比较成熟时是在1992年以后的上世纪90年代。而我国的清洁生产审核的理论体系也主要借鉴欧美国家的经验,其理论体系发展和成熟的年代应该是在1994年到2004年之间,比国外要延迟几个年头。
4.3 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我们现在的环保工作做得已经很好了,容易产生一种印象,觉得环境污染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一样。
要知道仅仅在35多年前,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实际上正处于巅峰状态。中国发展的稍晚,所以污染的峰值来得晚一些。
在20年前的2004年前后,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正处于最恶的状态;仅仅是在10年前的2015年,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穹顶之下》,怒批中国的环保问题,那是大气污染最恶劣的时代。
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环保是什么样的状况?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时间跨度从193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其实是在1986年才发生的。
1987年才提出了臭氧层保护问题。
1990年代,瑞士化工公司Ciba-Geigy在美国的工厂因排放污水和废物,导致汤姆斯河地区的癌症儿童数量不断攀升,儿童白血病和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值。
2015年,因杜邦公司严重污染地下水事件,美国环保署才禁止在民用商品中使用特氟龙。
1994中国互联网才诞生,1998年电子邮箱才开始使用,1999年聊天软件QQ出现,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2000年百度成立
在中国十大水污染事件中,最早的事件是1994年的淮河水污染事件,其余事件发生在2004-2007年之间。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乡镇企业开始起步和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0年到2014年的腾飞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期间是中国经济粗放、迅猛发展的阶段,也是各种环保问题频发的阶段。
4.4 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时代生产力特征
考察清洁生产和清洁生产审核产生的时代背景,就会发现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如下特征:
(1)产生于技术、生产力比较落后,生产活动普遍较为原始、粗放、简单的时代。
尤其是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血汗工厂时代,几乎没有太先进的技术,不顾一切挣钱的时代。在中国,也是自2000年以来,职业病报告病例才开始快速增加。
(2)当时信息传播极不方便,技术难以扩散。
整个清洁生产审核的程序和步骤的开发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及之前。而1994年我国才接入国际互联网,在2000年后中国互联网才进入了大发展时期。1998年,‌中国才修筑了第一条高速公路。2003年,我国才建成第一条高铁,同时中国铁路才开始快速扩充运输能力。
(3)比较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主体以自私为原则,主动制造技术差、维护技术差,以谋求企业利润。
在上述三个条件下,由于市场主体彼此间的对立性、信息传播困难、技术落后,由此才有了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存在的空间和价值。也就是第三方咨询机构存在的意义:由于当年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咨询机构类似于今天的智库,是属于高精尖的存在,开始时也是大学、科研机构里的教授们在做。
由于当时生产力比较原始、粗放(当时环境保护也才刚起步而已),所以在较短时间内针对某一企业,做一些技术开发工作是比较容易的。
又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奉行以自私为原则的比较纯粹的市场经济,因此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会尽力将自己的技术保密,不让同行知道。
这就给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带来了商业价值。每家企业自己的技术方案其实就是它的竞争力,这就是清洁生产审核的商业价值所在。每家企业都需要做,而且彼此间相互技术保密,相互竞争。
又由于当年信息传播困难,人才流动也慢,导致技术的应用和普及速度很慢。这进一步放大和延长了咨询机构的生存空间。
4.5 我国当今时代技术呈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状态
(1)第一种叫做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高精尖行业难题。
比如比亚迪的超级混动技术,芯片技术,光刻机,太阳能光伏电池,核能利用技术,特种技术等。这些顶尖技术的清洁生产价值简直不可估量,但这些技术之大、之难,绝非任何一家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攻克和完成的了,甚至举国家之力也很难短时间内攻克。
因此,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对这些超级高精尖技术,必定是无能为力的。
而这些最顶尖的技术,就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要绝对保密的东西,绝对不会对同行透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钙钛矿电池技术,中国有哪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机构在审核期间内能够研究明白吗?
(2)第二种叫做除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高精尖行业难题以外的其它问题。
除了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高精尖行业难题外,在我们中国现在信息极度发达,人才流动非常容易的时代,而且政府又在不断推出各种技术导向目录的情况下,可以说在全社会基本都是公开的信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
国家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你,这些就是清洁的技术,你只要照着这些来就行了;又由于信息传递极度发达,其它技术很容易在社会层面普及。
方案、方法、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基本都是现成的,根据不需要再重新发现方案了,唯一的点就在于你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建厂条件、运行管理情况、市场走向、成本、发展规划等决定,你要不要上这些技术罢了。

5.总结:为什么在新时代背景下,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体系变得落后了?

对于一般技术,在整个社会中几首都透明状态,没有多少机密可言,就导致清洁生产审核没有了商业价值——它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产生方案的,结果现在方案都是现成的,根本不再需要那套复杂的程序和步骤来产生方案了。
清洁生产审核的复杂的方法体系都是用来发现方案的,但如果当今社会不用那些繁琐的程序和步骤即可快速、低成本的发现方案,那么是否有必要强行走原来的那些程序?
而对于行业共性问题、关键问题、卡脖子问题、高精尖行业难题,清洁生产审核这套复杂的程序和步骤又完全无能为力。那些真正需要解决的大事、核心问题,仅仅凭借清洁生产审核是解决不了,需要投入整个行业、国家多年的科研攻关努力才行。
因此,最终从商业价值来看,清洁生产审核失会了存在的价值。但清洁生产的概念不会过时,仍然是极具价值的理念。
例如:在我国,从2000年开始的20多年时间内,光伏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从15%提升到25%左右,从宏观上看这仍然是清洁生产的巨大进步,但跟清洁生产审核并无多大关系。


清合
联合青年,造环保生态林,品文化艺术汤,论社会苍生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