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全球范围内,肺癌依然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在早期(局部或局部晚期)被诊断。随着早期诊断比例的增加和肺癌筛查的推广,改进治愈率的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早期肺癌的管理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主要依赖局部治疗(如手术或放疗),并可能结合辅助放疗或系统治疗。尽管手术和放疗技术不断进步,复发率仍高。因此,近年来,奥希替尼、帕博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等新药被批准用于辅助治疗,以期改善治愈率。
循环肿瘤DNA(ctDNA)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有望用于检测微小残留病(MRD)。术后ctDNA的状态可以帮助调整治疗策略,并可能在影像学检查之前揭示疾病进展。然而,ctDNA的检测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仍面临挑战。该项研究中使用了个性化的mPCR NGS检测,评估了术前ctDNA状态和治疗后MRD,并探讨了ctDNA状态与无复发生存期(RFS)的关系[1]。本文特别编撰整理研究相关综述核心内容,以飨读者。
该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3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NCCS)诊断为可切除I–III期NSCLC的患者。研究者对患者切除组织和匹配的种系DNA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用于设计针对每位患者的个性化mPCR基于NGS的检测,以追踪血浆样本中的多达16种单核苷酸变异(SNVs)。
患者基线及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65名患者,8名患者(12%)被排除。因此,最终分析的血浆样本来自57名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0岁(范围43–83岁),其中60%为男性,54%为从未吸烟者,84%为腺癌。
➤在这些患者中,有2名(4%)为ALK重排,27名为EGFR突变NSCLC。
➤分期分布中,68%为I期,16%分别为II期和III期。共有15名患者(26%)接受了病理II期或III期疾病的辅助铂类双药化疗。5名患者(9%)接受了辅助放疗,所有这些患者均为病理III期,并且也接受了化疗,化疗方式为序贯(n=4)或联合(n=1)。
➤在中位随访40.8个月(范围4.9–82.3个月)后,15名患者(26%)出现了复发,9名患者(16%)已死亡。在15名复发患者中,8名(53%)通过活检确认了复发,而其余患者仅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复发。
➤在57名患者中,有40名(70%)在手术当天收集了术前或基线血浆样本(中位数为手术当天;平均为手术前0.5个月;范围为0至3.4个月)。
➤术前ctDNA阳性(检测到至少两个16个SNVs中的变异)与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HR为3.54;95% CI,1.00–12.62;p=0.009)相关,平均每名患者检测到7个变异。
➤在27名EGFR突变NSCLC患者中,14名(52%)的EGFR突变被纳入定制试剂盒中,因为选择仅限于SNVs。
➤在整体队列中,ERBB2和KRAS突变分别在1名患者(2%)中被纳入。基线ctDNA检测与吸烟史、鳞状组织学及较高的分期相关。
术后长期ctDNA检测早于影像学复发
➤术后研究者共收集了108个血浆样本。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至少有一个血浆时间点的样本,其中第一个时间点的中位收集时间为9.9个月(范围为2.7至56.3个月;四分位距为4.0至19.8个月)。
➤对于接受了辅助治疗的患者,第一个血浆时间点在辅助治疗后收集。第二次监测时间点在34名患者中收集(中位数为17.2个月;范围为6.6至58.9个月;IQR为10.0至29.7个月),第三次时间点在13名患者中收集(中位数为25.5个月;范围为11.6至55.7个月;IQR为16.5至32.6个月),第四次时间点在4名患者中收集(中位数为26.2个月;范围为19.1至37.0个月;IQR为22.1至31.3个月)。
➤在七名检测到ctDNA的患者中,100%(阳性预测值为100%)在中位15.5个月(范围为4.9至43.0个月)后发生了影像学复发。
➤ctDNA阳性在影像学发现前有中位2.8个月的提前时间(范围为0至12.9个月)。
➤纵向上,任何术后时间点的ctDNA检测均与较短的无复发生存期相关(HR为16.10;95% CI,1.63–158.9;p<0.0001)。
➤未检测到ctDNA的患者预后较好,其阴性预测值为84%(50名患者中4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