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纪言教授|得了心脏病,做非心脏部位手术被拒绝?临床管理难题何解?

学术   2024-11-01 19:46   湖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历时两年,专家共识重磅发布!


 
整理 | 范智华
审核专家 陈纪言 教授

在2024年中华医师学会心血管年会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陈纪言教授以《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核心进行了专题报告(图1)。

据悉,这份共识由陈纪言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历时两年撰写,旨在为冠心病患者在非心脏手术的围术期管理提供系统、规范化的临床指导[1]。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呈现本次报告中的精华内容。


图1 陈纪言教授及其讲题

聚焦患者,挽救生命的关键时刻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冠心病患者越来越多,其中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的患者也不在少数。由于存在心脏病史,这类患者的手术风险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过去,医务人员面对这些患者时,常常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大多数患者也因担心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而避免进行手术。这样的做法不仅可能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可能使原有病情进一步恶化。

陈纪言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他曾接诊一位50多岁的女性患者,早在七年前就发现了早期乳腺癌。然而,由于该患者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改变,因此多家医院拒绝为其进行乳腺癌手术。这导致患者的病情不断恶化,七年后再度就诊时,癌症已发展至晚期,肿瘤溃烂并伴随恶臭。

这个病例让陈纪言教授深有感悟,在临床实践中,目前非心脏手术中对于心血管风险的管理还缺乏系统的指导。正是基于此,专家团队决定编撰这一专家共识,旨在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1]

医者仁心,权衡风险与获益的智慧抉择


共识首先明确了对于冠心病患者的术前评估和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心脏手术中,如何平衡手术风险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每一位临床医生都需要重视的挑战[1]

陈纪言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由于术前评估过于谨慎,导致手术被过度延迟,甚至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机会。比如,在急诊手术中,如开放性骨折或严重外伤,手术的延误可能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生应当优先处理紧急情况,而非过度关注心血管风险评估。因此,专家共识中提出,对于急诊手术,应该在尽可能减少心血管事件风险的情况下,尽快开展手术(图2)。


图2 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整体流程图

与此同时,共识也明确了针对择期手术和限期手术的管理策略。择期手术通常指那些可以延迟进行、对手术时间要求不高的手术,比如甲状腺切除、白内障手术等。而限期手术则是指那些如果手术时间过度延误,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手术,比如恶性肿瘤的手术。在这些情况下,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围术期管理方案,合理调整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使用。

药物管理与风险评估,如何进行?


在围术期管理中,药物调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陈纪言教授特别强调了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的合理使用(图3)。在手术前,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手术类型,评估是否需要暂停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例如,对于某些低风险手术,如乳腺手术、口腔手术等,如果患者的血管事件风险较低,可以在维持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进行手术。而对于一些高风险手术,如大血管手术或某些复杂的肿瘤手术,则可能需要在手术前暂停抗凝治疗,以降低术中出血风险。


图3 NCS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管理流程图

此外,陈纪言教授还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术前风险评估工具,其中就包括修订心脏风险指数(RCRI)。RCRI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风险评估工具,虽然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在当前仍然是临床医生进行围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对于有冠心病、心衰、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RCRI评分有助于医生精准评估风险,制定个性化的围术期管理方案。

围术期管理:多学科协作与临床决策


陈纪言教授指出,围术期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科室的工作,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病例时,多学科协作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对于那些同时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临床医生需要在心脏科、麻醉科、外科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讨论下,决定是优先处理心脏问题还是优先进行肿瘤手术。这样的多学科决策能够有效平衡心血管风险与手术风险,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系统的围术期管理指导,还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应如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陈纪言教授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围术期管理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类型、术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



作为一部针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


陈纪言教授在报告的最后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围术期管理的标准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通过持续的临床研究与数据积累,未来或将出现更加完善的评估工具和治疗方案,进一步降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随着冠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加,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陈纪言教授希望,这份共识的发布能够帮助全国的临床医生在面对复杂病例时,能够更加从容应对,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高效的治疗。


专家简介


陈纪言 教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广东省冠心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病学院会员 欧洲心脏病学院会员,世界心脏联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WHF)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亚洲心脏病学会理事会副主席,亚太CTO俱乐部副会长,广东省心血管代谢联盟主席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长,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会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 51110):1043-1055.

医生站网页版上线啦
敬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无需下载便可浏览更多外科资讯
👇👇👇


本文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责任编辑: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戳“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外科频道
感谢关注医学界外科频道!我们为外科医护们提供实用、靠谱、有趣的新闻资讯和医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