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和中短债基金为什么也可以跌这么多?”

财富   财经   2022-12-03 09:00   上海  

这一期播客回应一下几个朋友在后台问我的,关于近期持有银行理财和中短债基金的烦心事。

本来这两类产品都是非常稳健的,也是大家短期理财的好选择,却没想到进入11月以来屡屡下跌,甚至连活钱理财类型的银行理财都会出现亏损。至于在互联网平台爆红的中短债基金,有些净值甚至出现了10%以上的跌幅。

那么,这到底是个偶然现象?还是未来的常态?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一期播客同样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聊了这两类产品为什么会有净值波动,第二部分是这两类产品此次净值下跌的原因分析,第三部分则是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应有何对策。

这期只有15分钟,希望对大家的日常投资有所帮助。

后期制作:Immersion,感谢大神一直以来的支持!现在她工作越来越忙,依然抽出时间来帮忙做后期,跪谢!

以下为简单时间轴:

01:30 最近几周,每三支银行理财中就有两支是亏损的

03:40 资管新规前,银行理财一直在通过滚动资金池保持刚兑

04:50 今年是资管新规真正结束过渡期的第一年,未来理财净值波动会是常态

06:10 中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

07:30 银行理财和中短债基金的净值波动为何在11月再次出现?

09:10 此次的流动性负反馈的不同之点在于银行理财持有了大量基金

11:03 从一支“网红”中短债基金的案例分析下跌原因

12:20 此轮债市下跌对产品净值影响的路径特殊但清晰

13:50 中国的投资产品净值化转型路中,金融机构应该怎么做

14:40 对于个人来说,对于这两类产品有哪些投资建议?



以下为完整文字稿:

这一期想跟大家聊一聊银行理财,还有中短债基金的一些问题,因为最近也有很多朋友在我的公众号还有播客后台留言,说他们本来只是为了获取一份很稳健的收益,所以去买了理财产品,包括一些短债基金,但没想到最近不但没赚钱,还跌了不少,想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认知上来看,其实理财应该是一个非常稳健,几乎不会出现亏损的事情。

其实类似这样的下跌,在今年3月份也发生过一波,时间会更长一些,但是因为当时并没有涉及到很多的所谓的活钱理财,也就是现在很多银行会推的这种T+1就可以取出来的理财产品,而且当时的中短债基金也没有这次跌的这么猛,所以大家当时的感受不是很深。

但这一次就不一样了。看了一些研究报告,包括中金其实在11月16号的时候做过一份研究,说当时全市场破净,也就是净值破1的理财产品占比大概是2.45%。可是到了财新的一份新闻里面,统计显示截止到11月23号,也就是一周后,其实在所有公布净值的2.8万只银行理财产品里面,已经有4000多只破净了,这个比例就快速上升到了14.2%。

而且更夸张的是这2.8万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有1.9万只在11月18号到23号这一周收益率都是负的,其中有500余只更是亏损了1%以上。

要知道,银行理财的基本盘是中老年投资者,其实他们买银行理财一直是把它当做是存款的替代品,并不会想到这个产品会亏损,甚至会亏损超过1%以上,所以对大家的心理震撼力是非常强的。

那么在这个事情发生之后,我也看到有十几家的银行的理财子公司都发布了致歉或者是解释的公告,基金公司也是提供了非常多的陪伴内容。他们大多会把这种净值受到的冲击或者说下跌归因于债市的调整,然后会跟投资者说以后会变得好转,债市依然会提供稳健的回报。

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其实这个伤害已经造成了,因为大部分人就像我刚才说的,都以为银行理财就算不保本,但是至少不会亏很多。互联网平台这两年会大举的推荐中短债基金,也往往是以稳健或者说货币基金的替代这样的名义在推广的,所以大家也不会认为他会有一个会让自己亏钱的操作。

结果没想到这一次不但这种评级为R3,也就是平衡级的银行理财会亏钱,甚至到了R2,也就是刚才所说的这种T+1的活钱理财也出现了亏钱,这个其实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之后会不会出现,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这次的播客我想详细聊一聊这个问题。

1

第一块会跟大家聊的是,这些产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净值波动。

其实在早些年,大家对于理财或者说短债基金的理解,还是一个相当稳健的产品的。但事实上,在2018年的4月,当时人民银行等4部委就发布过一个文件,叫《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当时就要求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在此之前,银行理财产品一直处在一个刚兑的状态。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个背后是一个资金池,也就是说你所买到的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单独一个账户在运行的,而是在银行的一个大池子里面不断的滚动,如果往极端推一点,其实就是一种“庞氏骗局”,它是一种借新还旧的理财行为。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一个滚动之后,其实已经变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影子银行,所以逼的央行包括银保监会要出手去控制或者说彻底的扭转这种行为。

但事实上,在18年4月发了被这个行业称为资管新规的文件之后,监管又给了比较长的一个过渡期,特别是在疫情之后,过渡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长。

直到2022年,也就是今年才是过渡期结束之后的真正的第一年。所以为什么我们看到的银行理财的这种净值波动,两次中一次是今年3月份,一次是11月份都出现在今年,其实也是因为今年才是银行理财净值化的元年。

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想象,未来这种波动,甚至是出现阶段性的亏损,只会越来越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才是一个真正常态化的银行理财这一类产品的一个发展历程。

2

刚才也讲到,之所以会出现净值的波动,一个是现在的银行理财真正做到了不是资金池,而是单账户的管理。

另外之前经常会用到的摊余成本法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在这种中短债基金,也就是刚才讲过的最近净值波动的另外一种产品里面,更是不再适用,所以金融机构可以去平滑这些产品的收益的方式,其实是在急剧减少。

那么多说两句中短债基金。其实它是在早些年的大家比较熟悉的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大幅降低之后,包括互联网平台,也包括部分的银行,大力推广的一种替代产品。

但是其实,中短债基金和货币基金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产品。中短债基金其实更是债券基金里面相对稳健,但是跟债券基金是同一类产品。今年因为股市不好,所以包括支付宝,包括微信等等的互联网平台,原本的权益类基金都有了比较大额的赎回,那么中短债基金更被这些基金公司也好,平台也好,视为是救命稻草去推广。

但殊不知,它跟余额宝从本质上来讲是两种不同的基金。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可以采取摊余成本法,因此在历史上看,除了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在美国曾经出现过短暂的这种亏损之外,其实它最多就是收益非常低,很难出现亏损。

但是中短债基金完全不是这样的。而且在国外来看,其实这一类基金只能视作是一种过渡产品,因为它的收益率从长期来讲和货基是趋于一致的,但是风险就像刚才所说的,却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所以对于海外的投资者,更多的会看作是债券基金里面的一个分支,而不会像中国这样现在作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品种在向普通投资者推广。

3

刚才讲的是为什么银行理财也好,包括短债基金也好,会出现一个净值的波动。那么这一次的净值波动又是什么原因?

主要是从11月初开始,一个是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面其实在偏紧,第二其实是我们的这种防疫政策出现了一些优化的调整,至少大家预期未来会走向一个相对比较平衡,甚至是开放的状态,这会对经济造成一个比较正面的影响。

但是因为经济正面影响了,那么对于货币宽松的要求就会降低,所以反而对于债市是一个不利的影响。

另外一方面,其实前期债市另外一个比较支撑的因素就是房地产经济其实不太好。但是在11月8号,央行跟银保监会又共同发布了一个金融支持房地产的16条,所以大家预期其实房地产未来也不会再像过去两年这么惨。

综合以上的几点影响,股债出现了一个跷跷板,前期大幅杀跌的股市出现了回暖,反而债市就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

而且,债市这一轮的调整又触发了流动性的负反馈,也就是这种理财产品,包括中短债基金的净值下跌,然后理财被赎回。那么理财赎回之后,因为理财里面持有大量的基金——等会我们会讲到——基金又被赎回,基金为了应对这些赎回,它又需要去抛弃手上的这种债券,那么它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负反馈。

在这种情况下,债市就会越跌越急,就出现了我们看到的连活钱理财的这种银行理财都出现亏损的状态。

关于负反馈有一点是非常有意思,也是值得好好说一说的。

现在的理财产品里持有的大量的其实是公募基金,特别是债券基金,而不是直接持有债券。这个也是我先开始看了一些数据,比如说Wind里面的数据显示,现在的理财子其实持有1.27万亿元的公募基金——这是截止到2022年二季度末的一个数据——在这其中,债券型基金的占比是74%,也就是接近1万亿元。

我也跟一些理财子公司的朋友进行了交流,发现主要的原因是理财子公司往往都比较年轻,他们的投研能力其实还在构建之中,但是规模又上得非常快,因为银行理财这两年都已经大量的集中在了理财子公司,而他们又面对着原来的这种银行的理财投资部完全不同的压力,那就是净值化。所以他们的做法就是去直接买公募基金,这中间就有了一层的嵌套。

在这种债市下跌的时候,其实理财机构就会通过赎回持有的这些债券基金——特别是短债基金,因为短债基金有更好的灵活性——以此来应对资产的调仓,包括这些理财的赎回。这样,短期的纯债为主的基金产品就会遭受到比较大的一个抛压。

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机构喜欢买的,特别是这些银行理财喜欢买的短债基金再被赎回,然后再抛出债券。那么另外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去向散户销售的这些中短债基金也在被赎回,也在抛售手上的债券,两者形成了一个合力,这是在过往的这种债市调整里面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个情况。

举个例子,也是最近一个非常网红的中短债,叫做富荣中短债基金。其实是一个小公司的中短债基金,但是前期其实在互联网平台上卖得非常好。

他出名的原因是因为在11月21号当天净值居然下跌了12%,而这对于一个中短债基金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为一般来说,一年的年化收益率就在三四左右,换句话说,它在一天跌掉了三年的收益。

看了网上的一些对他的分析,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他在2022年三季报里面披露的重仓的债券,前两位是两只银行的永续债。

而永续债券有什么特点?第一,它的收益率比起其他银行发行的债券来说确实是要高的,但它的久期也很长,另外它的流动性非常差,所以一旦基金本身遭受到了集中的赎回,它需要急于卖出手上的债券来应对赎回的时候,就只能贱卖资产套现。那么从Wind上的某只银行永续债的收益率曲线可以看出来有明显的一个价格下跌,很可能就是被这一轮的赎回潮所影响的。

当然了,不是每一只中短债基金都会这么的不谨慎,但整体来说聊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一轮银行理财,包括中短债基金净值下跌的一个路径就非常清晰了。

第一步其实是因为各种外界因素,包括经济上的也好,资金面的也好,带来了整个债市的调整,本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但经过了这两年银行理财市场以及中短债基金的飞速发展,这一类基金品种的规模被快速扩大。而他们要追求一个相对的高收益率不但要比货币基金高,甚至要高出比较多的一个水平才能够吸引到客户,所以他们就会比较激进的去配置很多的债券品种,会更容易受到这种债市回调的影响,那么他们就被这一类比较激进的基金带来了赎回。那么在赎回之后,他们又必须要抛售自己手上的资产,然后带来了债市的进一步下跌。

在这个时候,原本比较稳健的银行理财,还有其他比较稳健的中短债基金被卷入了漩涡之中,净值出现下跌,又被赎回,再进一步的去抛券,就造成了整个的流动性负反馈。

4

实际上,以上这些分析都只是针对这一次的债市波动,但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讲,整个最近的理财市场,包括中短债基金市场的波动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那就是整个中国的投资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之路,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特别是对于银行理财子这一类的金融机构,最需要的是增强自己的投研能力,然后减少投资的趋同化。

因为本来银行的这种债券投资也好,或者说理财投资也好,应该是以配置盘为主的,那么它应该是给市场起到一个稳定剂的作用。而公募基金的投资本身就是以交易型的为主,两者是可以互补的。

但是因为银行理财现在买了大量的公募基金,所以导致两者的投资者行为趋于一致,那么这肯定会使整个债市,特别是信用债的一个利差波动会变大,而且当像现在的市场调整时候,也会出现一个放大效应。

对于理财子公司来说,这一次大量的产品破净包括亏损,应该是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也必须要理解,保本保收益的一个理财产品市场绝对是一去不复返了,特别今年是真正的净值化的元年。而且通过这一次的市场教育,甚至我们会发现连无脑买入这种银行提供的活期理财的时代可能都已经结束了。

不要看这些活期理财可能收益率比起货币基金高上那么一点点,但如果你真的追求无风险或者说波动小,那么货币基金或者是短期存款,可能是更好的一个选择。

因为不管理财产品也好,中短债基金宣传的多好,它始终都有净值波动的风险。如果把手上的一些短期要用的钱放在里面,那么你可能想追求的是那么一点点的收益,没想到最终会被夺去的是一部分本金。




播客:


vol.15.“美国加息和我们究竟有关系吗?”

vol.14.“中国的股市为什么如此难以预测?”

vol.13.“我的房贷该提前还吗?”

vol.12.“我还能信任我的基金经理吗?”

vol.11.全球资本市场深度复盘暨下半年投资实战指南

vol.9.这一轮史诗级大通胀从何而来?到哪里去?

vol.8.经济下行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普通人生活的?

vol.7.人民币为什么又开始贬值了?我们应该担心吗?


宏观:


三季报中的真实中国(温暖升级版)

当欧元和美元重回1比1



市场:


从此再无中概股,也无风雨也无晴

理解未来一段时间资本市场的十二个关键问题(精华版)


起朱楼宴宾客
金融狗记录这个大时代,播客同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