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钱才该考虑做资产配置?

财富   财经   2024-03-27 22:57   北京  


今年我想开一个新的播客节目系列,聊聊普通人应该如何迈出资产配置第一步。当然,也会转录成文字版放在公众号上。

这个系列不会聊具体的资产配置理论或者资产价格,而是会着眼于心态和思维模式,以及我自身还有身边朋友的例子。

希望这几期节目可以与更加专业的文章、书籍、播客配合,帮助大家更好的开启自己的资产配置之路。

音频版请移步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平台收听:

以下为这期节目的文字稿,内含推广一枚,请酌情服用: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的播客节目起朱楼宴宾客,我是大卫翁。

这一期开始我想开一个新的系列,叫做迈出资产配置的第一步。

之所以会有这个系列,是因为最近经常被朋友问类似这样的问题——

如果有几十万或者是一百万流动资产,到底应该怎么做资产配置?如果我已经做了一些投资之后,又该怎么样去调整?

想起来也非常惭愧,作为一个资产配置的坚决拥护者,做了两年多的播客,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跟大家好好的来聊一聊资产配置这件事儿。

因为我觉得现在市场上已经有了挺多这方面内容,包括书籍、播客节目和公众号文章,有些我觉得做得蛮好的。

那我的这一系列节目又想从哪里切入呢?

其实这一期节目的主体内容是我去年底就录好的,当时一个常接到的问题是多少钱我才需要考虑资产配置这件事儿。

于是我觉得可以从这样一个问题出发,衍生出来一个系列。

这一系列的节目不会去讲具体的资产类别有哪些,以及经典的资产配置理论等等,这些大家可以在很多的书里,以及其他播客里面找到,当然我也会在这系列节目里面陆续跟大家去做推荐。

我更想做的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咱们都是经过这么些年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好,抓住了一些机会也好,可能攒下了一些金融资产,那么从思维模式来讲,我到底应该如何去迈出资产配置第一步?

我可能也会介绍一些实用工具,比如这一期之后介绍的,可以用来研究ETF配置的工具小程序——红色火箭

预计全系列会包括10集,其中有5集相对比较基础,另外5集会比较进阶。

除了这一期的“多少钱才应该考虑资产配置”,也包括下一期的“如何可以拓宽我们关注的资产类别”,再比如,“为什么大多数人会存不下来钱”这样一个资金来源问题等等。

我计划从现在开始,每个月播出一期,这样到年底,我们就应该可以一起把资产配置第一步这个问题聊清楚了。也请大家多多监督我这个系列的进展。

1

在这期节目正式开始之前,我想推荐几本书。

因为我觉得播客作为一种传播理念的途径确实是挺适合的,但是对于全面的理解一件事物,或者是像资产配置这么大的一个话题,显然靠一期、几期甚至很多期播客都是说不清楚的。

这个时候书籍还是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这件事情的全貌。

我自己也是从这几本书里面受益良多,所以想推荐给对于资产配置这件事情感兴趣的各位朋友们。

第一本应该也是听这场播客,或者说是对中文播客圈,特别是跟财经相关知识有兴趣的朋友肯定都会知道的,就是由有知有行推出的《投资第一课》。

我曾经跟知行小酒馆录过一期节目,聊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总结下来的几个我觉得非常值得注意的点。

实话实说,因为看投资第一课的时候,我自己自身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积累,所以我更多的倒不是通过他受到了什么启发,而是觉得这本书确实是比较好的总结了一些通识,但同时又稍微拔了拔高,并不是一本非常浅的书,你也可以在里边读出一些比较深的东西,这是我推荐的最重要的理由。

如果配合我们两串台的那期节目服用,可能效果更佳。

本就是霍华德马克思老先生的《投资最重要的事》。

听过我之前那期《停下来的自动步道,回不去的超低利率》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他了。

他曾经写过两本很有用的书,一本是《投资最重要的事》,另一本是《周期》。都非常的经典,都值得一读,而他也是现在还活跃在投资圈里,而且笔耕不辍的少数传奇投资者之一。

这本书的标题,所谓投资最重要的事,同时也是我自己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周期。

这本书教会我理解周期,或者说至少要感知周期。因为做资产配置的人都知道,周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我们自己而言也是无处不在的。

金融市场里面股市有周期,宏观经济里每个国家的经济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周期。甚至我们每个人来说,好像我们的好运厄运其实也有一定的周期性。

这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就像我们古人也经常会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者是我最喜欢的三国演义里面的开头就会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都是周期的体现。

有了周期,就会有针对周期的一些应对的办法。比如说对于农耕社会来说,古人都知道需要在收成好的时候要多留一些,为那些歉收的年份去做准备,比如把肉腌成腊肉,这些事情都是在那个年代去应对周期的方式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在这几年大家的感受会更深一点。

因为经济正在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周期,从过去三四十年大家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的这条直线上出现了一些波折。这个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于活在当下的我们来说,受到的冲击肯定是非常大的。

对于金融投资者来说,对于周期就更不陌生了,因为牛市熊市这个事情,就算你入市的时间短,但至少也应该听说过。如果入市的时间长,一定自己经历过。

所以理解周期这件事情对于我们后面要讲的如何迈出第一步,以及为什么要做资产配置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非常推荐大家去看这本《投资最重要的事》,它是霍华德马克思老先生对自己过去这么多年的投资生涯的总结——他经历的周期可能是除了巴菲特芒格外最多的一类投资者了。

最后一本想给大家推荐的,可能会更进阶一点,那就是大卫史文森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

这可以说是所有从事机构投资者资产配置领域的投资经理和研究员一定会去读的一本书,也是资产配置学派的经典之作。

关于大卫史文森的生平,我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大家只要知道他是之前耶鲁基金的掌门人,一手将耶鲁基金从名不见经传的大学捐赠基金一路带到了世界的顶流。

当然很可惜的是他在2021年,才60多岁就英年早逝,但是他留下来的很重要的一个遗产就是这本书,或者说是以这本书为代表的全新的资产配置理念,那就是拓宽自己的投资频谱。

他掌门耶鲁大学的捐献基金之前,整个机构投资者的思路是非常的死板的,基本就是股债平衡。大卫创新性地引入了另类资产,包括投资了公司股权地产,实物商品,石油汽油等等的一些硬资产。

当然我觉得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赶上了一波时代红利,因为那时候正好是风险投资,也就是VC和PE的发展大时代。所以在过去的30年里面,耶鲁基金创造了年化回报超过10%,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回报率。

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你不是金融专业的,看这本书可能会有点痛苦,因为里面还是有非常多的专业的术语,也有很多的是只有你真正操盘机构基金可能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认为还是非常值得一读,因为它能够打开你的整个思维的局限,让你认识到我们能接触到的资产远远不止股票债券,或者说有很多的都是可以纳入到我们的视野里面的。

虽然说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肯定没有机构投资者可以关注的资产那么多,但是随着这些年金融行业越来越卷,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越来越宽,我认为对于国内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也已经可以接触到很多原来想象不到的一些资产了。

比如说公募REITS也好,或者是通过港股通去买很多港股里面的一些有意思的公司,有意思的基金,或者再通过QDII去买一些海外的基金,再包括我们买房子买商铺。可以说除了没有办法投资耶鲁基金的什么林业等等的实物资产之外,其他他能投的,我们基本也能投。

就算公募的投资品种还是有限,但如果你把视野放到私募里面,可以买的东西就更多了。比如通过QDLP,我们可以买到全世界很多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的产品。所以我认为这本书对于我最深的一个感受就是帮我打开了视野,我也将它推荐给大家。

在书籍之外,我再介绍一款可以用来研究ETF配置的工具小程序——红色火箭。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做类似这样的产品推荐是非常谨慎的。

不过根据海外发达市场的经验,在普通人进行权益类的资产配置时,指数基金和ETF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所以有这么一款工具来做帮手也挺好。

这个小程序有三大核心功能,分别为指数浏览器、指数对比、热股选指数。

首先指数浏览器包含了400多个指数,基本市场上我们能想到的各种,比如医药消费、创业板,再比如中证红利等等都有。

比如我要投资红利策略,那么点击红利,就可以快速查找到所有的红利指数,甚至还有更细分的红利低波、红利质量等等方向可以选。

它可以把自己关注的指数或者ETF产品都添加为自选,点击进去就可以查看其基本面、持仓分析和近期相关事件。

相关数据也很详尽,历史估值水平、近期趋势、财务表现、指数档案、夏普、波动率等等数据应有尽有。

此外,在看指数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关联的场内、场外的基金产品,以及其成交量和规模数据。

要记得,买ETF产品,一定要买规模大、流动性好、费率低的。

第二个功能是指数对比,可以看PB、PE、ROE、指数相关性、成分股相似度分析,甚至可以分成牛市、熊市、震荡市时间段区分,来看不同指数的投资回报和简单的归因分析。

比如有时我们不知道如何分析红利低波和红利低波100,再或者沪深300中证A50这些指数之间要怎么去选择。

打开首页指数对比功能,如下:

我们能看到,沪深300集中度较低,但两者的成分股其实非常的类似。

此外还可以对他们进行情景分析,以及相关性系数的比较。

最后,热股选指数功能也很有意思。可以根据一些热门股票来看在哪些指数基金或者ETF有最高的权重。

总而言之,就是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发现自己感兴趣的ETF产品,如涨跌、资金关注、行业、策略风格、热点轮动等。

2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来聊一聊怎么迈出资产配置的第一步。

其实我前面卖的关子,说普通人做资产配置有一个前置条件,这里可以揭晓了,那就是我们要认清自己。

这个话一说出来,肯定有很多朋友要嗤之以鼻,觉得不就是KYC,也就是Know Your Customer。既然问的问题是有100万或者有20万要怎么做资产配置,那显然自己已经认清自己了。

但是我觉得,拥有多少钱其实只是每个人状况中非常小的一块,手上的金融资产绝对不是你的全部。

我对这个事情理解的最初感受,又要回到我在学CFA的过程中接触到人力资产这个概念。

我记得我在之前可能有几期节目里边都提过这个概念了,但我还是想把它在这里再重复一遍,因为它对于个人投资者迈出资产配置的第一步是非常关键的。

你要把你自己所拥有的资产,从口袋里的那些钱中间拓展出去,去看到你自己这个人本身。

你要了解你自己也是你资产的一部分,把你未来这些年的收入进行一个折现,算出来的值就是你的人力资产。

这个也很好理解,因为我们在投资股票的时候要去计算一个上市公司的价值,其实有一种叫NAV的折现现金流模型,它的原理就是搞清楚这个公司未来很多年中间每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再除以一个折现率,算出它现在的价值。

当然了,对于公司来说还有一块非常重要的价值,那就是最后的永续价值。

换句话说,我们在计算一个公司的价值的时候,我们会假设这个公司将一直存在下去,百年老店千年老店。所以那个永续价值其实会占到整个公司价值里非常重要的一块。

但是对于个人的人力资产来说,显然是没有这块的,因为我们不可能一直工作下去对吧?我们也不想活到老工作到老,所以少了这一块永续值之后,反而一个人的人力资产是更容易计算的。

为什么那么多公司的价值在不断的大幅波动,今天可能市值在1,000亿,明天就掉到了500亿,背后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它的永续价值在不断的被人质疑——公司现在在成长期没问题,但等到进入成熟时期之后,还能不能活得下去,护城河还够不够深等等的,这些会大幅的影响到一个公司的价值。

对于个人来说没有这一块的影响,但是个人的人力资产又有另外一种复杂,那就是人是多变的。

人不像一个公司。一个医药公司大概率不可能在5年后变成了一个家电公司,10年后变成了一个食品公司。

但是一个人的职业路径的选择,甚至不一定是由自己控制的。比如说由于家庭的因素,职场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个人在未来这些年的工作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对你的人力资产就会产生很强的一个影响。

另外人会分成很多类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或者你是一个体制内的职员,那么显然你的人力资产是一个呈线性增长的,可以预期到你未来赚到的钱是非常平稳的收入。它可能每年会有一些增长,而它整体是一个非常平缓向上的曲线,非常类似债券。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说,公务员型的人力资产其实就是类债券的资产。

相对比的,像互联网公司或者是一些普通公司的朋友们,他的人力资产就没有这么的稳定了,可能是一个上蹿下跳的类似股票型的资产。

对于互联网公司可能还更加极端一点,它可能会在20岁到30岁到40岁有一个快速的冲高,然后在之后有一个快速的回落,甚至是如果按照现在的经济状况,可能还是一个戛然而止的状态——可能你到某一天你就不再有收入了。

这些其实对你的人力资产都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最后一种就是创业者。创业者的人力资产更像是一份期权,它在达到行权价,达到一定条件之前,几乎都是没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负的一个价值。但是一旦成功了,可能会有一个巨大的财富,有一个巨大的增值。

所以当你把你的人力资产跟你的金融资产结合来看目前的资产状态的时候,可能会得出一个跟刚才截然不同的结论,那就是你现在到底拥有多少的资产。

3

但是这还没完。

下一步是什么呢?是要考虑除了你自己之外的因素。

因为人是社会的人,可以说99.9%的人都不可能只为了自己而活,你会有家庭,你会有双亲,你会有爱人甚至有小孩等等的,要把这些外部环境再进一步的考虑进去,才能形成你真正认清你自己的全貌。

这里包括要不要赡养老人,现在有没有配偶,配偶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你们有没有小孩?你的小孩多大了?你会不会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小孩等等的这些问题,都会对你的资产配置产生非常剧烈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吐槽一点,就是为什么我对中国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现在所谓的投顾都比较的不认可。

因为对于一个投资顾问而言,他是很难真正了解到他的客户的全貌的。不可能通过一个十几个问题的问卷,或者哪怕是一个面对面半小时一小时的访谈去真正的理解这个人的需求——毕竟有一些需求是客户自己都说不清楚的,但是通过观察他的整个人和他的家庭的状况,你可能会得知的。

所以现在在国内,我认为反而有一类人是可以被称之为投顾的,那就是上次跟麦子店圆桌的小二在交流的时候他说到的银行邻家小妹。

不要小看银行邻家小妹,她/他跟客户因为有了长年累月的接触,非常清楚的了解了客户家里有几口人,小孩是干嘛的,这位客户到底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还是能够接受一定风险的等等的这些东西。

在这个时候如果邻家小妹还具有比较专业的素养以及知识的话,反而真的有可能给他的客户推荐一些比较合适的产品。

所以我觉得作为投顾而言,核心的其实不是所谓的推荐产品,而是你要了解清楚你的客户。

说回投顾这个行业现在到底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家办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家族办公室。

当然它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一个阶层。但是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一个家族,他专门请了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来帮他打理家族资产,那么这个人或者这个家办,其实是会非常的了解这个家族的全部状况,然后可以根据这些状况以及家族未来的需求去安排资产,这个时候做出来的资产配置相对来说会比较的合适的。

除此之外,如果你想指望现在国内的某一个投顾机构,或者说一个投资顾问能够解决你的所有的关于资产配置的困惑,投资的困惑,我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4

那么这个事谁能做?还是得靠我们自己。

只有你真正了解你自己,以及你目前所处的状况。

只不过在此之前,可能你没有把这个事情跟你要做的金融投资挂钩起来,甚至是你没有细细的想过,你目前以及你的整个家庭目前的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就轻易地做了一些重大的投资决定。

那么这里我也可以浅浅的分享一下我的情况。当然我不会把我所有的家底都给大家看,但是我可以给大家一个大概画像,像我或者说我的家庭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以此来决定了我现在的资产配置。

其实在不久之前,我和我的爱人都是在体制内工作的,我们都拥有一份非常稳定的收入,可以说闭着眼可以看到未来这些年收入,可能还可以有微微的提升,但至少它不会有大幅的下降。

除了这个之外,我们没有特别大的赡养双亲的压力,因为父母都是大学老师,他们有非常稳定的退休金,甚至有很多人都非常羡慕的医疗条件,所以不用为他们去做很多的考量。

同时我们没有打算要小孩,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没有准备要孩子——吞金兽这个词儿不是大家瞎造的。

有了这些条件之后,你可以想象我们简直就是非常典型的可以全攻全守型的投资者。

我可以把几乎所有的金融资产都投在权益类资产,或者至少可以通过牺牲流动性来换取高收益,所以我之前也确实投了比较多的私募股权,以及一些另类资产等等的。

因为我不需要这些金融资产来给我提供现金流,我自己本身有非常稳定的收入,我可以让它在那里滚10年20年,去获取一个比较好的增值。

但就像刚才说的,人跟企业不同的一点,就是人真的是可能会产生非常大的变化的。

现在对于我的家庭而言,我们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我们决定牺牲自己这种类似债券型的职业生涯,换取一些生活的灵活度。

说人话就是我们都离开了体制内,去过一些自己可能更希望过的生活。由此我们的整个资产配置也要发生非常重大的变化,这是我这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它不能再这样的没有流动性了,也不能再这样的追求增值而忽略稳定了。

我需要靠金融资产每年去产生一些被动收入,同时我要用这些金融资产来代替我自己人力资产的这种债券属性,来规划出一个相对比较平稳的下半生。

但是还是必须重申,我们能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有非常大的前提,那就是我刚才说的,第一没有小孩,第二在工作了这么多年之后有了一些积累。

所以在我看到一些社交媒体上面,很多年轻人就是喊出要fire,赚100万、200万甚至300万、500万之后就不工作了的帖子也好,或者说一些这样的话语也好——这么说可能真的是有一点爹味十足——但我作为一个油腻大叔,是为他们捏把汗的。

因为他看到的可能是在当下,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当有了这些钱之后,就可以去过想过的生活。

但是他没有考虑到未来不管是社会经济宏观面的一些变化,还是自己个人,包括家庭的一些可能产生的变化,其实要把这些因素全部囊括进来,再来考虑到底要有多少钱才能够去做这么一个决策。

唠唠叨叨说这么多,其实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在大家考虑资产配置这个问题之前,可以坐下来细细的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盘一盘,我目前的一个状况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家的一个状况是什么样子的,未来很多年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

想清楚这些事之后,咱们再来谈资产配置这件事。

5

现在我们就可以回到最早,或者说是这一期的标题的这个问题了,那就是多少钱可以考虑做资产配置。

根据以上内容,我可以给出几条建议:

第一, 不要只考虑你手上的金融资产,应该把人力资产也好,家庭的资产或者是负债也好,全部通盘考虑进去,来做一个资产配置的决策。

第二, 如果现在你手上是有几万块钱或者是十几万块钱这么一个量级的话,大概率你还处在职业生涯的一个发展的早期,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其实就是投资自己。尽可能的把自己的人力资产充实起来,让他未来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大的一个收获。

你要相信,真的有可能在某一天,你一个月或者几个月拿到的工资就比你现在手上所有的资产的总额还要多。

那个时候当你回想起来自己在多年前曾经为了这几万块钱到底该怎么投资而烦恼的时候,你会感慨当时应该去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

当然了,这个时候就意识到投资这件事情是非常好的,就像之前在很多期里面我们也经常在聊的事情,就是投资这件事情应该越年轻去做越好,去做更多的尝试,试错成本越低,能积累更多的经验。

但是在这个阶段可能你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把这些钱拿来提升你自己,不管是去深造也好,考一些证书也好,哪怕通过出国旅游或者是看更多的书等等的,去积累更多的经验知识都可以,但是这时候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投资你自己。

第三, 如果当你手上有大几十万或者是上百万之后,这个时候你大概率进入到职业发展的下一个阶段了,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考虑的是要不要建立一个家庭,或者是有一些更加长远的发展的考虑。

这时候很多人会做的一个想法就是我要考虑买房子。虽然时至今日,买房这个事情,特别是年轻人会觉得已经不是一个必须选择的项目,就是说真的不一定会去买房子了,但是在我看来,可能还是有80%甚至更多的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做出这么一个决定。

因为就算你去看那些发达国家,甚至是像我现在在日本,看日本房地产经历过泡沫,然后破裂的这么一个群体,在40岁或者更大年纪依然是没有买房而处于租房状态的,还是少数。

大部分的人还是会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安定下来,考虑买房这件事情。

如果你需要考虑这件事情的话,它其实对你的资产配置又会产生一个非常重大的冲击,因为它会占据你很大的一笔现金不说,另外还会给你带来一块大量的负债。你未来每个月都要去还房贷对吧?这其实是一个对你现金流上面的冲击。

所以当你有了这样的想法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因为手上已经有了100万了,就可以去把里边的大量的钱都拿来买股票,或者是所谓的要去做长期投资。

因为很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你突然想要去做买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你会发现手上的流动性不足,所以这些事情一定要提前被纳入到你的考虑范畴内。

第四, 那么当你的手上有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时候,很可能你事业也有成了,你的家庭其实在面对着下一个发展阶段。

比如说你的孩子是不是要出国读书,你是不是要生二胎?你的老人是不是需要留些钱给他们来准备未来的医疗?甚至是你的爱人工作是不是稳定,或者他是不是有想要创业的蠢蠢欲动的一些想法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我们在日常会遇到的一些可能的情况,这个时候一定也要把这些情况纳入到你的资产配置的范畴之内。

因为当你的手上的金融资产比较多的时候,很多机会也会来找到你。比如说要不要投一点股权?要不要买一些私募产品?或者是刚才说到房子的问题,要不要置换一套房子?

但是这个时候也是一样的,就是在你考虑资产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把除了金融资产之外的很多家庭的状况,个人的状况考虑进去,通盘的做一个打算。

接下来,虽然今天不会再做更多的一些具体资产配置建议,但是可以浅浅的带到一点。

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全貌之后,比如说你发现你对流动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你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就会有用钱的需求,这个时候你要做的肯定是尽量的少配,甚至是不配另类资产。

你需要高配的是那种流动性好的资产。如果一定是往权益类投,你可能需要去买发达国家的权益类资产,因为它相对来说波动会小一点——注意是相对来说——所以你高配它,未来会比较容易在盈利的时候变现。

如果说到买房子这件事情上,你可能买的就是一二线城市,相对来说比较有流动性的房子。比起远郊的大house来说,它的流动性显然是更好一些的。

再比如说你发现其实你对收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因为偏债型的人力资产或者其他原因,投资期限无所谓。这时候你就应该高配另类资产,就应该损失你的流动性去获取收益。

再比如说你发现你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或者说因为你的整体家庭状况,或者你自己个人本身已经在一个高风险的互联网行业或创业的过程中,那么这个时候你要做的事情,当然就是尽量去把你的金融资产去配一些更加稳定的,然后跟你现在的行业相关性比较低的资产。

我其实能遇到的最常见的一类朋友的投资理念是,比如说我是医药行业的,因为我对医药行业最了解,所以我的很多钱都会投到医药行业相关的基金里面,股票里面,甚至是股权里面,这其实是大家非常本能的一个做法。

但是如果是站在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其实就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因为你的人力资产,你的职业生涯跟医药行业息息相关,它好你也会好,这个时候你的金融资产又是跟这个行业强相关的,导致的结果就是万一这个行业出现了问题,很可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其实在前几年的互联网行业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我身边也有朋友,他自己持有自己公司的股权,也很看好互联网行业未来的发展,所以买了很多这方面的基金股票,结果就遭受到了非常重大的打击。

这个时候在一个资产配置学派的眼中,如果你已经是某个行业的人了,你的工作是在这个行业了,你的金融资产就应该尽量少配这个行业的东西,然后去配一些完全跟挂不上钩的行业也好,或者是黄金或者是一些债券等等的这些东西。

6

好,絮絮叨叨也说了挺多了,其实今天真正想跟大家分享的就一点,那就是如何迈出资产配置的第一步,你有多少钱才能来做资产配置,完全取决于你是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的人力资产,了解自己的家庭资产,了解自己以及你的家庭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变化。

你需要先做出这些观察,一些总结之后,再去进行资产配置,才能扎扎实实地迈出第一步。

这个系列的下一期我们会来聊一聊如何拓宽资产频谱这件事儿。因为只有当我们关注的,以及可以买到的资产类别足够多,我们才可能构建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资产配置框架。




宏观:

关于2024年的五个预测和十五张图


随笔:

当一个普通日本人决定开始买股票

推荐几篇近期财新周刊上的文章

Every dog has its day

沧浪之水


播客:

vol.58.全球宏观和资本市场2024展望:我们看到的,和我们期待的

vol.52 我们的“租房焦虑”如何解?

vol.51 遭遇业绩滑铁卢后,基金经理最近都在想些什么?

vol.49 补上普通人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

vol.47-48.停下来的自动步道,回不去的超低利率

vol.43. “国家要救的是房地产,不是房价”

起朱楼宴宾客
金融狗记录这个大时代,播客同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