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LT-2i亮相CDS 2024,助力“Treat to Success”策略落地临床

健康   2024-11-23 19:02   湖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强效降糖、心肾双护、简化治疗,“Treat to Success”切实可行!





近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CDS 2024)在江苏南京盛大启幕。本届会议以“聚焦前沿,规范管理,赋能基层”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糖尿病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糖尿病防治的新策略、新进展。

作为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在本次大会上频频亮相。首先,SGLT2i不负众望,成功被纳入《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成为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ASCVD高危状态、慢性肾脏病(CKD)、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一线推荐。其次,大会特别设置多个专题板块,不仅围绕SGLT-2i多重器官保护的新机制、改善心血管-肾脏-代谢综合征(CKM)的新证据、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新研究进行了分享,更对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实现“Treat to Success”策略过程中的价值展开深入探讨。那么,在此背景下,SGLT2i到底有何作为呢?快跟随本文一探究竟。

:Treat to Success:通过早期/起始联合治疗达到血糖长期稳定控制,心肾并发症综合管理,和更好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最大程度的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助力糖尿病治疗赢在起点[1,2]








基于循证
SGLT-2i成“Treat to Success”优选药物


T2DM作为糖尿病的主要类型,可引发各种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CVD)是T2DM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合并CKD则显著增加T2DM患者的死亡风险[3]此外,T2DM患者常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等心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3]因此,对T2DM合并CVD或CKD、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管理一直是T2DM治疗领域关注的焦点[3]


此次CDS大会上,披露了SGLT2i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基因组学研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周凯欣教授入选大会的一项摘要提到,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在SGLT2i心血管保护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GLUT9,SGLT2i可以实现更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与血糖调控相关的不同代谢通路的多基因评分(pPS)也影响SGLT2i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该影响独立于己知的药物临床益处且不由单个位点驱动,提示还有复杂的未知机制参与到SGLT2i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另外,还有SGLT2i多重器官保护的新机制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入选大会的一项摘要指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相较于安慰剂,达格列净治疗24周显著降低CKD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无论基线肾功能是否正常,达格列净均显示了一致的肾脏获益。恩格列净可通过AMPK/AKUCREB信号通路,上调肾脏尿酸转运体ABCG2的表达,促进尿酸排泌,降低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小鼠的尿酸


:来自2024年CDS会议学术报告


目前,多项研究证实,SGLT2i可抑制葡萄糖重吸收,降低肾糖阈、促进葡萄糖从尿液排泄,从而达到降低血液循环中葡萄糖水平的作用[2]


➤ 达格列净临床III期研究[4]显示,达格列净治疗1周即降低空腹血糖(FPG)1.5mmol/L,12周降低HbA1c约1.5%,至治疗24周,相较安慰剂组,达格列净5和10mg组HbA1c分别下降为0.75%和0.82%(P均<0.0001)。


➤ 恩格列净III期试验[5]中,与安慰剂相比,第24周时恩格列净10和25mg组HbA1c相比基线降低0.74%和0.85%(P均<0.0001),西格列汀组HbA1c相比基线降低0.73%(P<0.0001)。

➤卡格列净III期试验[6]中,在第26周,100和300mg卡格列净组的HbA1c较基线降低0.77%和1.03%(P<0.001)。



除良好降糖作用外,SGLT-2i还具有直接的心脏和肾脏保护作用[2]:


➤ DAPA-CKD研究[7]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达格列净较安慰剂可显著降低CKD患者心肾复合终点风险39%,无论是否合并T2DM获益一致,并降低肾脏特异性复合终点风险43%。

➤ DAPA-HF试验[8]证实,对于总体HFrEF人群,相较于安慰剂,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或HF恶化风险达26%;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与安慰剂组相比,达格列净显著降低HFrEF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18%。

➤ DECLARE-TIMI 58研究[9]显示,在标准治疗基础上,与安慰剂相比,达格列净可显著降低合并ASCVD或CVD多重危险因素T2DM人群的HF住院或心血管死亡风险17%(p=0.005)。

➤ EMPA-KIDNEY研究发现,相比于安慰剂,恩格列净可使CKD患者主要终点发生风险降低28%(P<0.001)[10]

➤ CANVAS研究显示,相比于安慰剂,卡格列净组T2DM患者CVD总体风险降低14%(P=0.02)[11]





(以上数据来自不同研究,人群基线不同,结果数据并非横向对比,仅供参考。)



基于SGLT-2i的循证积累,其在各大指南中的推荐地位不断提升。2023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代谢病管理指南推荐,合并ASCVD或有高危因素、合并HF的T2DM患者,应起始并全程使用SGLT2i;合并CKD的T2DM患者,无论血糖情况或是否使用二甲双胍,只要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ml·min-1·(1.73m2-1,推荐首选肾脏获益明确的SGLT2i[12]



在本次大会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朱大龙教授分享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的更新内容。新版指南中提到,伴ASCVD或其高危状态的T2DM患者,首选有ASCVD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SGLT2i。T2DM患者合并HF者降糖药首选SGLT2i;伴CKD的T2DM患者,首选有CKD获益证据的SGLT2i。








尽早起始,简化治疗
复方制剂助力“Treat to Success”落地临床


本次会议上,陈莉明教授在“Treat to Success--关注早期联合治疗”专题会上对《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进行解读,指出为实现追求治疗成功策略,学界倡导通过更积极的联合治疗方案,减缓或阻止T2DM进展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2]。而SGLT2i联合二甲双胍,可针对T2DM不同的病理生理缺陷,发挥机制互补、协同增效的降糖作用,更有助于维持血糖控制,同时还可以带来多重代谢获益,延缓疾病进展,改善T2DM临床结局,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双一线”联合治疗方案[2]


在“Treat to Success”策略中,除了强调“联合治疗”,还特别强调了两点内容:


1)联合治疗的时机——起始/早期:UKPDS研究证实,早期严格血糖控制可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风险[13-16]。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共同发表的2022年共识报告指出,对于确诊时HbA1c水平高于血糖控制目标值1.5%(通常为HbA1c>8.5%)的患者、40岁以下的患者(不论HbA1c水平如何)、以及需要心肾保护的患者,都推荐考虑起始联合治疗[17]。2024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标准》[18]也指出,成人T2DM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就可以考虑早期联合治疗,以缩短达到个体化治疗目标的时间(证据等级:A)。


2)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T2DM患者往往因合并多种共患疾病,需要每日服用多种药物,导致漏服药物概率增加或依从性变差,而漏服降糖药物是影响血糖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19]。基于此,临床应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2]推荐选择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并明确指出,SGLT2i/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可覆盖多重病理生理机制和多个靶点,具备两种药物的治疗优势,同时可简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助力“Treat to Success”策略更好的实现,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满意度及临床结局。


结语
T2DM患者面临较高的心肾疾病风险,防控形势严峻。起始/早期联合治疗能够使T2DM血糖尽早达标,延长有效控制血糖的时间、延缓疾病进展,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SGLT2i再获《2024版指南》推荐,成为T2DM“Treat to Success”策略中的优选药物,其与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将助力“Treat to Success”策略更好的落地临床。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码:CN-147898         过期日期:2025-5-22

参考文献:

[1]梁蝶霏,李焱.药品评价,2016,13(21):18-21.

[2]《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专家组.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43(5):437-448.

[3]曲伸.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0,36(8):723-726.

[4]Ji L, Ma J, Li H, et al.Clinical therapeutics, 2014, 36(1): 84-100. e9.

[5]Roden M, et al.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3;1(3):208-219.

[6]Stenlöf K,et al. 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2013, 15(4): 372-382.

[7]Heerspink H J L,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0, 383(15): 1436-1446.

[8]McMurray J J V, et a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1(21): 1995-2008.

[9]Wiviott S D, et al.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 380(4): 347-357.

[10]EMPA-Kidney Collaborative Group.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388(2): 117-127.

[11]Neal B,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7, 377(7): 644-657.

[12]代谢中心学术委员会,代谢中心专家顾问委员会,代谢中心理事会,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39(6):538-554.

[13]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1998,352(9131):837-853.

[14]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UKPDS) Group. Lancet, 1998,352(9131):854-865. 

[15]Stratton IM,et al. BMJ,2000,321(7258):405-412. 

[16]Holman RR,et al. N Engl J Med,2008, 359(15):1577-1589.

[17]Davies MJ, et al. Diabetes Care, 2022, 45(11): 2753-2786.

[18]ADA. Diabetes Care, 2024, 47(Suppl 1):S1-S321.

[19]《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固定复方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80-1386.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欢迎关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每天提供该领域及相关学科前沿资讯。投稿或合作,请联系yxj_nfm@yxj.org.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