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k factors for new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fter vertebroplasty and efficacy of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 STROBE-compliant retrospective study
NovMedicine (Baltimore). 2023 Nov.
背 景
椎体成形术(VP)是一种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的有效方法。然而,VP术后继发新VCFs (SNVCFs)的问题仍有待解决。因此,识别VP术后SNVCF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制定降低SNVCF风险的策略。本研究旨在回顾性评估VP术后SNVCFs的危险因素,包括与VP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类型相关的危险因素。
方 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单节段V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P术后1年内是否发生SNVCF将患者分为SNVCF组(n=28)和无SNVCF组(n=100)。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压缩性骨折部位、既往病史、骨密度(BMD)、长期激素使用史、骨质疏松药物使用史、骨折至VP时间、VP实施方式(单侧或双侧)、VP内骨水泥使用情况、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情况、VP术前压缩比、术前术后椎体最低高度恢复比、骨折椎体后凸角度等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确定VP后与SNVCFs相关的因素,并研究针对SNVCFs的抗骨质疏松治疗类型的影响。
结 果
28例(21.9%)患者在VP治疗后1年内发生SNVCFs。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从骨折到VP的持续时间、BMD、长期使用类固醇和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与SNVCF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长期使用类固醇、BMD和椎间盘骨水泥渗漏与SNVCF显著相关。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P后唑来膦酸治疗组SNVCF发生率明显低于钙剂治疗组(P<0.001)。此外,与阿仑膦酸钠(P=0.05)、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P=0.26)或利塞膦酸钠(P=0.22)治疗组相比,唑来膦酸组SNVCF发生率较低。
唑来膦酸与其他骨质疏松药物VP术后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的比较。
讨 论
骨密度
骨密度(BMD)是衡量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骨质疏松症的程度。先前的研究已经将低BMD确定为VP术后SNVCF的危险因素,这与本研究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结果一致,表明SNVCF的发生与低BMD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使未进行VP,初始VCF相邻的椎体也可能骨折。VP后,刚性骨水泥增加了椎间盘压力,并导致与椎体相邻的终板向内隆起。这种机械变化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结构性退变,因为这些患者的正常骨重塑周期受到损害。因此,强烈建议在VP前后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尤其是对于OVCF患者,以降低SNVCF的发生率。
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
骨水泥渗入椎间隙会机械性地刺激椎体的终板,并加速椎间盘退行性变,从而增加相邻椎体的压力和骨折风险。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将骨水泥渗入椎间盘确定为SNVCF的危险因素。因此,在VP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骨水泥渗入椎间盘的情况。
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类型
在双膦酸盐类治疗药物中,唑来膦酸具有最大的潜力。虽然本研究中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证实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类型是VP术后SNVCF的危险因素,但结果表明,与其他双膦酸盐、钙剂或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相比,VP术后使用唑来膦酸可能更有效地减少SNVCF的发生。
长期类固醇使用史
糖皮质激素通过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来改变骨的细胞组成,导致骨形成受损、骨吸收增加和骨微结构恶化。在本研究中,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长期使用类固醇为SNVCF的危险因素。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和皇家内科医师学会的指南,推荐使用双膦酸盐等抗吸收剂作为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的一线治疗药物。本研究的结果与这些指南一致,表明双膦酸盐,特别是唑来膦酸,应优先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在接受长期类固醇治疗的患者中。
早期手术干预
延迟手术增加了骨水泥渗漏入椎间盘的风险。这是因为在骨愈合过程中发生了血肿吸收和骨折线硬化,这些变化起到了屏障作用,使骨水泥向低压方向渗漏。此外,这些椎管内裂隙和硬化性改变会在骨水泥和骨小梁之间形成屏障,阻碍它们的牢固整合,从而增加SNVCF的发生率。单因素分析中,骨折到VP之间的持续时间是显著的危险因素,但在多因素分析中未显示显著差异。因此,VP不仅应在骨折后1个月内进行,而且应尽早进行。
结 论
本研究表明,低BMD、长期使用类固醇和椎间盘骨水泥渗漏是单节VP后发生SNVCF的危险因素。重要的是,与其他骨质疏松药物相比,唑来膦酸可降低VP后的SNVCF发生率,可能是首选药物。这些数据为VP后SNVCF的最佳预防提供了证据。为了避免并发症,目前可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危险因素调整手术方法和治疗策略,临床医生应确保术后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管理。
引用
Park S, Sik Choi S, Kim H, Yoon Byun S, Lee CH. Risk factors for new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after vertebroplasty and efficacy of osteoporosis treatment: A STROBE-compliant retrospective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23 Nov 24;102(47):e35042.
MCC号CN2406074277,有效期至2025年6月5日,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