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WCO-IOF-ESCEO
会议摘要概览第四期
WCO-IOF-ESCEO会议是由IOF(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ESCEO(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共同组织,此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至14日在伦敦举行。会议议程包括10个知名演讲者的全体演讲和从数百个提交摘要中选出的39个口头交流,以及20个选定海报的口头报告。此外,也有14个不同的专家会议和8个关于临床重要性问题的特别会议和专题讨论会,以及其他讨论会和展览。
本期山德士新知汇将继续带领大家概览WCO-IOF-ESCEO 会议文章摘要集(Abstract Book)中相关的丰富精彩内容。
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水平
依从性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预防中的作用
唑来膦酸在男性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和炎症性关节疾病中的作用
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相当: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特立帕肽治疗类固醇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揭示患病率、特征和对椎体骨折治疗的影响
特立帕肽联合地舒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来自爱尔兰骨健康专科诊所的经验
24个月每日特立帕肽治疗复杂性绝经期骨质疏松之前和之后的序贯治疗
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
认识水平
目的
了解绝经后妇女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和性质。
方法
对绝经后妇女进行问卷调查。150人参与了这项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66.8岁(范围:57.4岁至73.8岁)。不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存在可能影响填写问卷质量的严重疾病,以及患者拒绝或不能参与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体测量数据、遗传、生活方式、不良习惯和其他危险因素,以及骨质疏松及其预防知识。
结果
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妇女生活方式积极,每天至少参加30分钟的体育活动(112人,74.7%)。88%的女性(132人)以牛奶和奶制品作为钙的来源,50%的女性(75人)另外服用钙补充剂。仅有36%的调查对象(54人)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26%和12.7%的妇女认为存在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24%的调查对象(36人)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20.7%的调查对象(31人)认为身高下降超过3 cm是骨质疏松症的症状之一。28%的患者(42人)报告经常跌倒。每三分之一的妇女在成年后发生低创伤性骨折(48人,32.0%)。每两个妇女中有一半有2个或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占人口的52.0%)。大多数调查对象知道什么是骨质疏松症(112人,74.7%),但不知道其危险因素(120人,80.0%)。42.0%的妇女(63人)知晓维生素D在防治中的作用。
结论
大约一半的绝经后妇女有2个或以上的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揭示了对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认识水平较低。
依从性教育在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
预防中的作用
目的
骨质疏松症(OP)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依从性对新发低创伤性骨折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两阶段前瞻性研究,分析包括2236例40-92岁患者的门诊记录。
结果
第一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715例患者(31.98%)仅进行了一次检查,其中115例有低创伤性骨折史。这些患者组成I对照组。其中509例(71%)骨量低,但这些患者拒绝接受教育学习,不寻求治疗,26.51%的患者报告新的低创伤性骨折。其余68.02%的研究对象在骨质疏松症中心进行了全面检查和定期观察。其中82.97%的患者骨量低。这些患者接受了骨质疏松症培训和抗骨质疏松治疗。其中62.12%的患者完全遵守了医生的建议,这些患者构成II组(高度依从患者)。在这些患者中,只有11例新发低创伤性骨折(1.4%)。III组(低依从性患者)占37.88%,仅部分遵守医生建议。本组8.79%的患者新发低创伤性骨折。
结论
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依从性教育在预防新发骨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依从性患者的新发低创伤性骨折率显著低于低依从性患者和未接受教育的患者。
唑来膦酸在男性类固醇性骨质疏松
症和炎症性关节疾病中的作用
目的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骨量减少和骨折风险增加。尽管骨质疏松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近年来男性骨折的数量有所增加。预防和治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男性骨质疏松症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唑来膦酸在治疗伴有炎症性关节疾病的男性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唑来膦酸对患有炎症性关节疾病的男性类固醇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方法
共纳入40例炎症性关节疾病患者,平均年龄58岁(范围:30至76岁)。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并接受了至少5年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治疗时间为3.80±0.67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为腰椎T评分≤-2.5或腰椎T评分≤-1.5,伴有2个轻度或1个中度椎体骨折。研究对象被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20例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并每年输注一次唑来膦酸5 mg,2组为20例患者仅接受标准治疗,未使用唑来膦酸。所有患者在基线和研究结束时均进行了骨密度(BMD)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的评估。
结果
两组间在基线和研究结束时的BMD和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3年治疗,1组关节痛等症状发生率显著低于2组(P=0.01)。1组骨密度增加显著高于2组(P=0.05)。2组患者在3年内发生压缩性骨折的比例为35%,显著高于1组(P=0.01)。
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男性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伴炎症性关节疾病有效且安全。其使用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这表明唑来膦酸在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潜在重要作用。
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在糖尿病骨质
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相当:一项基
于人群的队列研究
目的
抗骨吸收药物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其对糖尿病人群的疗效证据有限,且缺乏两种疗法之间的比较。在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ASBMR)2023年年会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分析提示,在未接受过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患者中,地舒单抗比唑来膦酸更大幅降低了骨折风险。然而,最近发表的一项比较研究提示,地舒单抗组的死亡率高于口服双膦酸盐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
研究人群通过与以色列一家大型医疗机构的骨质疏松登记系统交联的糖尿病登记系统的电子记录确定。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指数(CCI)、糖尿病并发症、骨密度(BMD)T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eGFR、他汀类药物和抗骨吸收药物使用情况。暴露组按年龄、性别和eGFR进行匹配。绘制Kaplan-Meier曲线以评估至结局的时间。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共纳入27503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患者,其中13343例(48%)开始治疗;12214例(91.5%)开始口服双膦酸盐,627例(4.7%)开始口服唑来膦酸,502例(3.7%)开始口服地舒单抗。中位随访时间为8.9年。匹配前,地舒单抗治疗的患者年龄较大(75.7 vs 71.9岁,p<0.01),糖尿病病程较长(8.4 vs 7.2年,p<0.01),更多使用胰岛素治疗(29.7% vs 23.9%,p=0.02),eGFR较低(59.4 vs 75.3,p<0.01)。两组的男女比例、BMI、CCI、吸烟、饮酒、髋部骨密度、HbA1c水平、微血管并发症、低血糖事件和他汀类药物处方情况相似。匹配后,仍有400对受试者接受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治疗。在两个治疗组中,骨折和死亡事件的5年累积发生率相似(分别为38% vs 31%,36% vs 41%)。我们未观察到两组之间的骨折风险HR=1.17(0.78-1.75)或死亡风险HR=1.12(0.87-1.44)有任何显著差异。
结论
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唑来膦酸和地舒单抗在治疗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和死亡率方面的可比性,为这类人群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特立帕肽治疗类固醇诱导的骨质疏
松症:揭示患病率、特征和对椎体
骨折治疗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探讨了由类固醇诱导的骨质疏松症导致的椎体骨折(VF)的患病率和管理,特别关注特立帕肽的作用。我们研究了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对VF的影响,确定了VF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部位,并评估了特立帕肽治疗骨折的疗效。
方法
这项横断面研究筛选了415名长期接受类固醇治疗的患者。数据收集包括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和FRAX信息,以及胸椎和腰椎的放射学影像。一名独立的骨科医生在不了解患者细节的情况下查看了VF的影像,并使用Genant半定量方法对严重程度进行量化。此外,研究还探讨了既往骨折与新发骨折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
在接受筛查的患者中(平均年龄45.3±25.12岁),65.3%的患者有放射学VF。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胸椎(52.02%),骨折类型以楔形骨折为主。与安慰剂组相比,特立帕肽显著减少了新发VF。特立帕肽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有所改善,表现为疼痛评分降低和生活质量提高。
结论
这项研究强调了长期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VF的高患病率,揭示了新发VF和非VF的风险增加。特立帕肽作为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显示出骨密度的显著增加和新发椎体骨折的显著减少。研究结果提示特立帕肽在治疗继发于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椎体骨折方面具有潜在疗效,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表明特立帕肽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显著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
特立帕肽联合地舒单抗治疗骨质
疏松症:来自爱尔兰骨健康专科
诊所的经验
目的
已证明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联合治疗比任一药物单独治疗更能增加髋部和椎体的骨密度(BMD),但缺乏抗骨折疗效的数据。联合治疗并不常见,而且缺乏关于其使用的明确指导。在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在骨健康门诊进行联合治疗的经验。
方法
这是对过去6年在骨健康诊所就诊的患者进行的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开始接受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双重治疗,或者在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立帕肽。我们评估了这些患者的特征,包括他们的骨折史和骨密度测定(DXA)。
结果
共纳入33例患者,其中女性32例,平均年龄为76±8岁。52%(n=17)的患者同时开始特立帕肽和地舒单抗治疗,其余患者在已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特立帕肽(中位持续时间为55个月,IQR 15-87)。在同时开始联合治疗的患者中,94%既往有椎体骨折,71%髋部或股骨颈T值<-3.0,1例患者有髋部骨折。在加用特立帕肽的患者中,75%(12/16)在使用地舒单抗期间发生椎体骨折,25%(5/16)在使用地舒单抗期间发生腰椎骨密度降低。与加用特立帕肽的患者相比,开始同时联合治疗的患者在椎体(P=0.040)和全髋(P=0.02)的T评分更低。
结论
在我们的诊所,同时开始接受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治疗的患者中,有严重的椎体骨质疏松,通常髋部T评分<-3.0。地舒单抗治疗后发生椎体骨折是加用特立帕肽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指南尚未就联合治疗提供建议,但对于髋部和椎体骨折风险均较高的患者,联合治疗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接受地舒单抗治疗且骨密度无改善或再发性椎体骨折的患者,加用特立帕肽可能也有益,但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探讨这一点。
24个月每日特立帕肽治疗复杂性绝
经期骨质疏松之前和之后的序贯治疗
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是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失衡,导致骨吸收增加。特立帕肽是一种促进骨形成的药物,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特别是在椎体。本文介绍了一例接受24个月特立帕肽治疗、之前和之后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
病例报告
患者为59岁女性,入院进行DXA检查。51岁时,DXA确诊为骨质疏松L1-L4 BMD T值=-2.5 SD,股骨颈 BMD T值=-2 SD,全髋 BMD T值=-2 SD。她开始每周口服利塞膦酸钠,治疗持续3年后发生一次椎体骨折。之后,她开始接受特立帕肽治疗。在2年特立帕肽治疗结束时,DXA结果显示L1-L3 BMD增加,T值=-1.8 SD,股骨 BMD T值=-1.8 SD,全髋 BMD T值=-1.7 SD。治疗结束后,继续使用抗骨吸收药物。目前,患者在接受3年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治疗后,DXA显示无进一步骨量丢失,且无新骨折发生,L1-L4 BMD T值=-2 SD,股骨颈 BMD T值=-1.7 SD,全髋 BMD T值=-1.6 SD。TBS为1.474,证实骨微结构正常。患者继续接受伊班膦酸钠IV和维生素D补充剂,并被建议终生进行骨骼健康监测。
结论
对于在接受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后仍发生脆性骨折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特立帕肽是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强烈建议在特立帕肽治疗后进行双膦酸盐的序贯治疗,以维持骨密度和减少骨折风险。这种综合治疗策略对复杂性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
引用
WCO24-AbstractBook P843
WCO24-AbstractBook P309
WCO24-AbstractBook P1025
WCO24-AbstractBook OC5
WCO24-AbstractBook P854
WCO24-AbstractBook P701
WCO24-AbstractBook P1041
P3编号:CN2405232054 有效期至2025年5月22日,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