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WCO-IOF-ESCEO 会议摘要概览第一期

文摘   2024-04-26 18:00   上海  



2024

WCO-IOF-ESCEO 

会议摘要概览第一期



WCO-IOF-ESCEO会议是由IOF(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和ESCEO(欧洲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临床经济学会)共同组织,此次会议于2024年4月11日至14日在伦敦举行。会议议程包括10个知名演讲者的全体演讲和从数百个提交摘要中选出的39个口头交流,以及20个选定海报的口头报告。此外,也有14个不同的专家会议和8个关于临床重要性问题的特别会议和专题讨论会,以及其他讨论会和展览。

本期山德士新知汇将带领大家概览WCO-IOF-ESCEO 会议文章摘要集(Abstract Book)中相关的丰富精彩内容。

  • 骨质疏松症终身管理的优化

  • 停止抗骨质疏松治疗:我们应该何时以及如何做

  • 几乎所有骨折部位都与骨折后不良结局相关

  • 唑来膦酸在印度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椎间融合术后对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 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脊柱固定术中的预防作用

  • 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序贯治疗策略:一项多中心四臂随机对照研究

  • 单次5mg剂量唑来膦酸治疗24个月后的骨效应



骨质疏松症终身管理的优化



骨质疏松症的终身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生命阶段和骨折风险。良好的营养和规律的体力活动是儿童和青少年期优化峰值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绝经期的高风险女性,及时识别和干预可以减缓骨量的快速流失和骨骼微结构的恶化,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虽然良好的营养、保持体力和平衡以及预防跌倒是必要的一般措施,但它们单独无法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对于已经出现骨质疏松的患者,优先使用促骨形成药物重建骨骼结构,然后转为抗骨吸收药物维持疗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间断性双膦酸盐治疗可以用于长期的骨健康管理。整个生命周期的骨骼健康优化是关键。





停止抗骨质疏松治疗:

我们应该何时以及如何做


长期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BP)可能与非典型股骨骨折(AFF)和颌骨坏死(ONJ)有关。由于这些药物与钙结合强度高,其抗骨吸收效果在停药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为了降低AFF的风险,推荐在3至5年的连续治疗后实施“药物假期”,以持续减少脆性骨折的风险。含氮的BP类药物如唑来膦酸(ZOL)在6次输注后能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具有最持久效果。长期药物假期可能逐步减弱其抗骨吸收作用。在老年绝经后女性中,单次5mg ZOL或5年1mg和2.5mg ZOL治疗能有效预防髋部和椎体骨丢失,持续效果8至10年。地舒单抗(DNB),一种2010年批准的抗骨吸收药物,是治疗高风险骨折患者的首选。停用DNB会导致骨密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但这可以通过使用阿仑膦酸钠(ALE)或唑来膦酸(ZOL)来缓解。另外,特立帕肽,一种被批准使用18至24个月的促骨形成药物,停药后可能需序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来维持其增强的骨密度效果。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使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的患者腰椎骨密度(BMD)增加了4.9%,强调了在特立帕肽治疗后继续使用抗骨吸收药物的重要性。特立帕肽停药后,其骨折预防效果可持续至31个月。





几乎所有骨折部位都与骨折后

不良结局相关


FRAX模型识别髋部、椎体、近端肱骨和远端桡骨骨折为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MOF),常导致其他骨折部位被误认为非骨质疏松或不重要。通过分析多个大型队列,我们研究了近端(如中轴骨和肘、膝近端四肢骨)与远端(如肘、膝远端四肢骨)骨折后的不良结果,发现非MOF骨折同样常见且具有严重后果。实际上,区分近端和远端骨折比单纯的MOF与非MOF更具实用价值。

根据Dubbo骨质疏松流行病学研究(DOES)和加拿大多中心骨质疏松研究(CaMos),非MOF骨折构成了所有初始骨折的40%,导致39%的后续骨折,其中25%涉及髋部,22%涉及椎体。这些骨折还导致了38%的所有骨折相关死亡。研究显示,大多数骨折部位的后续骨折风险增加了约两倍。非髋、非椎体骨折(NHNV)在近端和远端部位的后续骨折风险相似,增加后续髋部或椎体骨折的风险,但低于初始髋部和椎体骨折。

NHNV部位骨折后的死亡率提升未被充分关注,尽管近端骨折通常与显著增加的过早死亡率相关,增幅从30%至两倍不等。在某些子群体中,远端骨折也显著增加了死亡率。

残疾是骨折的一个严重后果,不仅限于MOFs。研究表明,所有骨折部位都可能导致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及需入住养老院。髋部、椎体和骨盆骨折预后最差,而下肢和上肢骨折也显著增加了住院风险,大约两倍。总的来说,非MOFs对后续骨折的负担、残疾和死亡率影响深远。



唑来膦酸在印度绝经后骨质疏松妇

女椎间融合术后对椎体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评估围手术期唑来膦酸在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脊柱融合术后椎体骨密度降低的效果。


方法

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涵盖了2017年7月至2020年5月在印度因腰椎退行性疾病接受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研究排除了患有严重合并症或可能影响骨代谢的患者。共有92例患者在术前和术后期间未接受任何抗骨质疏松治疗(未治疗组),另外92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了唑来膦酸治疗,两组在年龄和BMI上均匹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术前和术后的DXA扫描,以测量腰椎和股骨颈的BMD。


结果

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67.33±10.14岁,未治疗组的平均年龄为67.17±10.30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89±1.8个月。唑来膦酸有效预防了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后的骨密度损失,治疗组的腰椎BMD变化为-0.76±4.73%,显著优于未治疗组的-11.46±16.45%(P<0.001)。股骨颈的BMD变化为1.52±5.89%,显著优于未治疗组的-1.27±6.57%(P=0.036)。


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唑来膦酸可以显著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在脊柱融合术后腰椎骨密度的显著降低,支持其在这类手术中的使用。




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

折后脊柱固定术中的预防作用



目的

探究特立帕肽在长段脊柱固定术后预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继发椎体骨折的效果。


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分析了2016年至2020年间因OVCFs且伴有神经功能缺损接受三个或更多节段融合手术的94名患者资料。其中38名患者在手术前后接受了特立帕肽治疗(TP组)。平均年龄75.6岁,平均融合椎体数为4.9。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继发椎体骨折发生率,并通过时序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同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各种危险因素。


结果

在参与者中,38%(36/94)出现继发椎体骨折。两组在年龄、性别、融合节段数量、历史骨折及矫正丢失方面均无显著差异。TP组的继发椎体骨折发生率(16%)显著低于非TP组(54%,P=0.014),时序检验亦证实了TP治疗显著降低了继发椎体骨折的风险(P=0.048)。Cox模型分析表明,特立帕肽治疗是减少OVCFs患者融合手术后继发椎体骨折的独立保护因素(HR=0.281, P=0.047)。


结论

该回顾性研究结果表明,特立帕肽能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脊柱固定术后的继发椎体骨折发生率。为验证其治疗效果,需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序贯治疗策略:

一项多中心四臂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地舒单抗作为一种RANKL抑制剂,在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表现出持久效果。鉴于停药后可能出现的骨密度快速下降,本研究评估了四种不同的骨质疏松症治疗方案,以确定最有效的随访治疗策略。


方法

在这项为期两年的研究中,共有101名每年至少接受两次地舒单抗治疗两年的绝经后男性及女性纳入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为四组:持续地舒单抗治疗、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后继续使用地舒单抗、连续两年唑来膦酸治疗、以及唑来膦酸治疗后接受药物假期指导。主要研究终点为各组在24个月时的骨密度(BMD)变化百分比。


结果

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的交替使用导致了腰椎骨密度增加(2.25%,IQR:0.02%至5.82%)。定期注射唑来膦酸能在停用地舒单抗两年后维持BMD(-0.71%,IQR:-3.67%至2.69%)。然而,地舒单抗治疗后仅一次使用唑来膦酸导致了显著的BMD损失(-2.76%,IQR:-6.12%至2.06%)。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在停用地舒单抗后采用序贯治疗策略的重要性,尤其是地舒单抗和唑来膦酸的交替使用可以有效“追赶”并维持骨密度。尽管存在随访时间短等局限,此研究为地舒单抗停药后的骨健康管理提供了新见解,未来研究应验证这些替代方案的长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单次5mg剂量唑来膦酸治疗24个

月后的骨效应


随着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女性的骨脆性及骨折风险会增加。为此,确保患者持续接受治疗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一位78岁绝经后女性接受单次5mg唑来膦酸注射后24个月的骨状态。


病例简介

该患者在50岁左右自然绝经,既往有肋骨和桡骨远端骨折史,61岁时才开始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阿仑膦酸钠及后续的伊班膦酸钠和阿仑膦酸钠。六年治疗后,通过中央DXA检测,其骨密度得到显著改善,L1-L4骨密度T评分为-3.2SD,无再发骨折。之后,尽管停用了所有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仅维持维生素D补充),该患者继续每年进行DXA和骨标志物评估。连续六年的评估显示,她的骨密度持续提升,L1-L4 骨密度T评分为-2.8SD。因有既往骨折史,她接受了单次5mg唑来膦酸静脉注射,24个月后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L1-L4骨密度T评分为-2.5SD。随后,治疗间隔根据骨密度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又延长了三年。


结论

单次5mg剂量的唑来膦酸显示出超过12个月的持续效果,因此,在接受治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内,其效果可以被视为长期效果而非仅仅是暂时的药物假期。这种治疗策略不仅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还可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引用

WCO24-AbstractBook PL2

WCO24-AbstractBook NSS73

WCO24-AbstractBook NSS15

WCO24-AbstractBook P514

WCO24-AbstractBook P515

WCO24-AbstractBook P496

WCO24-AbstractBook P1046



MCC:CN2404267756,有效期至2025年4月24日,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