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ommendations for the optimal use of bone forming agents in osteoporosis
Aging Clin Exp Res. 2024 Aug.
目前,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管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这类患者需要最有效的治疗和全面的监测,以实现最佳的临床效果。然而,只有少数这类患者得到了正确识别,并接受了最佳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此外,在各国之间,促骨形成药物的处方可及性和使用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这些原因,欧洲骨质疏松症、骨关节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临床和经济学会(ESCEO)召集了一个工作组,回顾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对极高骨折风险的定义、支持的依据以及促骨形成药物的可及性,以提出骨质疏松症中促骨形成药物的最佳使用建议。为了形成共识,每项声明的支持或反对意见必须获得投票小组中至少75%的支持。
研究表明,相比安慰剂或抗骨吸收药物,促骨形成药物能更显著地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这对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然而,尽管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促骨形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临床医生仍需提高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和随访。此外,由于促骨形成药物的使用时间有限,序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促骨形成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对于提高患者依从性至关重要,特别是考虑到绝经后妇女中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率。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数据均证实了阿巴拉肽和特立帕肽对心血管结局的长期安全性。虽然罗莫佐单抗可能存在心血管风险,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需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
各国在识别高或极高骨折风险患者时采用了不同的标准,这导致在不同国家中,被推荐使用促骨形成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存在差异。但不论标准如何,各国一致认为应优先考虑对极高骨折风险患者进行促骨形成药物治疗。
患者沟通是成功治疗的关键,尤其是在强调促骨形成药物相较于抗骨吸收药物的显著优势时。促骨形成药物的使用不必担心颌骨坏死和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风险。尽管早期对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可能导致骨肉瘤的担忧已被证实没有依据,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建议避免在骨肉瘤风险增加的患者中使用这些药物。
研究表明,促骨形成药物的成本效益主要受药物成本、患者年龄及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影响。一般来说,60岁以上患者以及极高骨折风险患者的成本效益更为显著。
总 结
促骨形成药物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极高骨折风险患者。识别最能从这些治疗中获益的患者至关重要。对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阿巴拉肽或罗莫佐单抗)通常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因为它们能刺激新骨形成并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尽管这些药物成本较高,但它们在显著降低骨折风险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尤其是在考虑长期成本效益时,值得推荐。此外,促骨形成药物治疗后的序贯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对于维持骨密度增加和降低后续骨折风险至关重要,从而确保持续的保护和最佳的资源利用。
引用
Veronese N, Briot K, Guañabens N,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optimal use of bone forming agents in osteoporosis. Aging Clin Exp Res. 2024;36(1):167. Published 2024 Aug 9. doi:10.1007/s40520-024-02826-3
MCC号CN2408161452,有效期至2025年8月14日,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