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肩袖修复术后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文摘   2024-09-27 18:00   上海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fter rotator cuff repair: a retrospective study

Sci Rep. 2024 Sep.

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肩袖修复术后疗效的回顾性研究







01

背  景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因骨密度降低,导致术后恢复能力受限。研究表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ARCR)可以改善肩袖(RC)损伤的功能恢复和临床结局。然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术后往往面临愈合不良及功能恢复缓慢的问题,这与骨代谢的改变密切相关。唑来膦酸(ZA)作为一种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具有很强的骨亲和力和持久性,改善骨密度和促进骨愈合,因而被认为在手术后具有潜在的益处。本研究旨在评估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肩袖修复术后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02

方  法


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96例患者,根据骨密度和ZA治疗情况分为三组:A组(骨密度正常患者)、B组(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接受ZA治疗)、C组(骨质疏松症患者,术后未接受ZA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评估V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ASES(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肩功能评分)、UCLA(健康调查量表)、CSS(康斯坦特肩功能评分)和肩关节活动范围(ROM),VAS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ASES /UCLA/CSS/ROM评分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和运动越好。同时,比较B组和C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并分析三组术后再撕裂率。



03

结 果


01

术前术后评分比较

术前,3组VAS、ASES、UCLA和CSS评分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A组和B组CSS评分无显著差异,其他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结局优于B组,B组的结局优于C组。

3组患者VAS /ASES/UCLA/CSS评分比较。(A-D)3组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E-H)3组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


术前,3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外展、前屈和内旋)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A组前屈和外展运动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内旋运动的结局优于B组,B组的结局优于C组(P<0.01)。

3组患者ROM的比较。(A-C)3组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D-F)3组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



02

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比较

术前,B组和C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无显著差异。术后6个月,B组骨转换标志物显著低于C组(P<0.01)。

B组与C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比较。(A, B)术前比较。(C, D)术后6个月比较。



03

术后再撕裂率比较

术后 6 个月,3组再撕裂率分别为A组6.1%(2/33),B组13.3%(4/30),C组30.3%(10/33),有显著差异(P=0.0256)。

3组术后再撕裂率和类型。



04

总  结


总之,骨质疏松症对接受肩袖损伤手术患者的康复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再撕裂率显著较高。研究表明,静脉注射唑来膦酸能够显著降低再撕裂的发生率,促进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此外,建议患者和临床医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积极管理和控制骨密度,以提高肩关节镜肩袖修复后的愈合率。这种综合方法有助于为患者带来最大的临床益处。



引用

Zhao Y, Shang D, Zhang Y,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venous zoledronic acid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fter rotator cuff repair: a retrospective study. Sci Rep. 2024;14(1):20891.




MCC号CN2409257139,有效期至2025年9月24日,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

长按识别二维码 

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