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信息集锦(2023-06-15)

文摘   2023-06-15 17:35   浙江  

1

2023年前3个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7.50%

据我国海关统计,2023年1—3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10.10亿美元,同比增长47.50%;出口数量为16.06万吨,同比增长23.28%。其中,3月份出口额为3.60亿美元,同比增长56.71%;出口数量为5.89万吨,同比增长35.77%。


市场方面,前3个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地区/国家分别为中国香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额的85.44%。其中,中国香港是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最主要的市场,出口额为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0.22%。3月当月,出口额为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36%。


2022年,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34.62亿美元,同比增长23.29%;出口数量为57.88万吨,同比增长16.77%。市场方面,我国食用菌及制品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别为中国香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缅甸,合计占我国该产品出口额的80.12%。其中,中国香港的出口额为8.56亿美元,同比增长29.52%。


(摘编自2023-05-10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www.cccfna.org.cn/maoyitongji/hangyetongji/ff80808187f9e8350187ffa573ae025b.html)

02

2023年1—3月美国扣留我国18批次食用菌产品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的2023年1—3月份自动扣留产品信息的统计结果:2023年1—3月我国共有18批次食用菌产品被美国自动扣留。


其中,因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被扣留15批次,因农药残留(多菌灵、甲氰菊酯、咪鲜胺、甲基硫菌灵)被扣留3批次。提醒食用菌出口企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食品生产加工,注意产品中各种致病菌的存在,检查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情况,保证食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规避出口产品被扣留的风险。


另据云南省食用菌协会统计,2022年2—4季度,共收集到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相关机构扣留/召回我国出口食用菌产品137批次,其中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扣留我国食用菌产品最多,达118批次,比同期增加247%;其次为韩国食药厅扣留我国食用菌产品13批次,比同期增加44.4%;日本厚生劳动省扣留我国食用菌产品4批次,比同期增加33.3%;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召回我国食用菌产品2批次,比同期减少66.7%。


(摘编自2023-04-13食品伙伴网http://news.foodmate.net/2023/04/658277.html;2023-02-01云南省食用菌协会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v8UT27Fe00yG6UiK3fNELA)

03

食用菌领域两项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3年第1号),《松茸》(GB/T 23188-2023)和《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GB/T 42482-2023)两项国家标准同期获批发布。


《松茸》(GB/T 23188-2023)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牵头修订,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规定了松茸分级、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和检验规则,适用于松茸的鲜品、速冻品和干品。以这些要求指标对鲜品、速冻品和干品进行分级,对稳定松茸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据悉,松茸在我国云南、四川和吉林的分布最为集中,产量约占全国的95%以上。近半个世纪以来,松茸出口创汇居我国食用菌单品出口创汇首位,我国出口松茸产品占世界松茸市场的60%,占日本市场的80%以上,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资源品种和优势生物产业的代表。据海关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出口松茸产品约546吨,创汇3 446万美元。


《生鲜银耳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技术规范》(GB/T 42482-2023)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牵头制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适用于代料栽培生鲜银耳的包装、贮存与冷链运输,其以生鲜银耳前处理、预冷、包装、贮存、标识、冷链运输等为主要技术指标。该标准制定有利于推动全国生鲜银耳规范化包装、贮存和运输,从而保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促进银耳产业健康发展。


(摘编自2023-05-05 人民网http://yn.people.com.cn/n2/2023/0505/c378439-40403504.html;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网www.faas.cn/cms/html/fjsnykxy/2023-04-10/1714840168.html)

04

华中农业大学在稻菇模式固碳减排管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低碳稻作团队利用13C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稻菇模式通过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促进土壤外源碳固定,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机理。


为完善秸秆管理、加强稻田土壤碳汇功能、促进稻田生产碳中和,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低碳稻作团队联合东北农业大学土壤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了稻菇模式四种食用菌接种量对秸秆外源碳转化的影响研究,在大田试验初期,通过13C-CO2脉冲标记制备13C标记秸秆。试验结果显示,秸秆接种食用菌还田后,土壤真菌和菌丝体丰度显著升高,菌丝生长促进了秸秆外源碳向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显著降低外源碳甲烷转化比例。与此同时,食用菌菌丝生长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库芳香性,促进了土壤小团聚体胶结,加快土壤团聚体层级结构发育,加强土壤团聚体固碳能力。秸秆外源碳在土壤中的固存率与接种量正相关,食用菌菌丝体对土壤结构起到了保护作用,在本研究中食用菌接种量为3 000 kg/hm2时,秸秆堆肥外源碳土壤碳库转化比例最高,甲烷转化量最低。


研究结果以“The rice-edible mushroom pattern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mposted straw-C to soil organic carbon”为题发表在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IF= 6.576)期刊上。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胡权义为论文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刘天奇副教授为通讯作者。


(摘编自2023-05-15华中农业大学http://news.hzau.edu.cn/2023/0515/66534.shtml)

05

研究揭示黑紫灵芝中发挥抗炎抗氧化活性的化学成分及分子机制

黑紫灵芝(Ganoderma neo-japonicum Imazeki)是一种一年生腐生真菌,生长在腐烂的热带竹林中,亚洲许多国家都有种植。黑紫灵芝粗提物已被证实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但具体的活性部位(主要是化学成分)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不清晰。


近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创新团队联合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者通过UHPLC-Triple TOF-MS/MS从黑紫灵芝粗提物中鉴定出47种三萜类化合物。然后对粗提物进行柱层析,得到Fr (a)、(b)、(c)、(d)、(e)和(f)6个馏分,其中Fr (c)具有最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LC-MS/MS联用鉴定了Fr. (c)中灵芝酸L、灵芝酸D、灵芝酸β、灵芝酸F、灵芝酸B、灵芝三醇、灵芝酸S、灵芝酸A等8种三萜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及生化方法,研究表明Fr. (c)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和激活NRF2/HO-1通路来降低LPS诱导的炎症和氧化应激。该研究可为黑紫灵芝的进一步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该研究结果以“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active fractions of Ganoderma neo-japonicum Imazeki”为题发表在国际食品期刊《Current Research in Food Science》(中科院2区 IF=6.269)上,农产品加工与营养研究所刘超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张静为共同第一作者。(文/刘超)


(摘编自2023-02-15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官网www.saas.ac.cn/art/2023/2/15/art_162958_10313100.html)

06

研究揭示鹿茸菇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鹿茸菇,学名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 (Fr.)Singer),具有鲜美的风味和脆爽的口感,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近日,上海城建职业学院肖瀛教授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俞苓副教授、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刘艳芳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中科院Q1区,IF=6.064)发表题为“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Lyophyllum decastes (Fr.) Singer on gut microbiota via in vitro simulated digestion and fermentation”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采用体外模拟唾液-胃肠道消化和人结肠模拟发酵模型评价鹿茸菇子实体多糖LDSPs的消化和发酵特性,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LDSPs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显示LDSPs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消化特性,在体外发酵中可被肠道菌群分解利用;相较于菊粉对照组,LDSPs组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群落多样性发生了明显变化,LDSPs促进了产丁酸菌Blautia、Roseburia和Bacteroides以及有益菌Prevotella丰度的增加,并显著抑制了条件性致病菌Escherichia-Shigella的丰度,而产丁酸菌代谢产物丁酸作为结肠主要能量来源,具有增强肠道屏障、减少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调节肠道外的能量代谢等功能。


提示LDSPs可作为潜在的新型益生元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


(摘编自2023-02-28 X-MOL学术期刊网www.x-mol.com/paper/1625190735724756992)

07

湖南省成功研制出20种常见毒蘑菇的快速检测试剂盒

野生食用菌种类多,分布广,毒蘑菇中毒事件每年都有发生,给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多种不同毒素,可导致不同中毒症状,其中部分剧毒者可引发肝、肾损害、横纹肌溶解和溶血等症状,可危及生命,需要对症进行不同的治疗。因此,发生中毒后的早期准确识别、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毒蘑菇中毒死亡的关键。


不少有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肉眼分辨难度大,而在中毒事件中,煮熟和人体消化后的毒蘑菇往往无法通过外形对其准确识别。为此,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陈作红教授与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申报了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湖南省有毒蘑菇快速检测与鉴定方法研究》,开展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研究,并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相关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Food Chemistry等高水平杂志。


陈作红教授介绍,传统的PCR或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长、检测仪器依赖程度高等弊端,无法适用于现场的快速检测。而本研究采用的LAMP技术是一种等温扩增方法,可在恒定温度(约65 ℃)下进行扩增,采用简单的水浴或金属浴装置即可完成反应,反应结果可通过基于颜色变化的可视化方法进行判断,无需昂贵的设备。


本次研制的毒蘑菇快速检测试剂盒可鉴定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亚稀褶红菇等湖南省常见中毒蘑菇种类,可用于现场采摘的新鲜蘑菇、煮熟的蘑菇或中毒事件未被完全消化的蘑菇样品的快速检测,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实现30分钟内完成检测,便于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在接诊中毒患者和处置中毒事件时进行快速检测,为毒蘑菇中毒的早期识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可以减少误判率,特别是对规避部分剧毒蘑菇的假愈期意义重大。


(摘编自2023-05-19湖南疾控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g7WOZ6e1XUhlZUIAFnWTpA)

08

近期研讨会

百年施尔丰:科技创新中国双孢蘑菇产业——2023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学活动



本次活动是2019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学活动的升级版。历时3天的活动,来自欧美的双孢蘑菇栽培专家将为所有参会人员分享双孢蘑菇栽培全流程各环节的知识,内容更加全面,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更加聚焦。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

承办单位: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6月27日 全天报到;6月28—30日全天会议

会议地点:江苏淮安金陵大酒店

活动费用:人民币 3888元/人

费用说明:费用包括邀请嘉宾的往返交通费用、会议期间交互翻译费用、会议室租金、会议期间餐费,27日晚的联谊会费用,28、29、30号午餐费用。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

会务联系: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及及制品分会 赵东明 13910657921    

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钱静波 13401197903;宋亚璇 1529868358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