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发展 助推珍稀菌“出海”——第一届厦门国际珍稀食用菌产业大会成功举办

文摘   2024-04-22 16:17   浙江  


4月20日,“第一届厦门国际珍稀食用菌产业大会”在厦门佰翔五通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食用菌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珍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创新与开拓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原主席齐扎拉同志,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国际蘑菇学会主席Greg Seymour,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谭琦,中国种子协会食用菌分会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


谭琦研究员作《珍稀食用菌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主旨演讲,她首先强调了“珍稀食用菌”定义在国内外的不同,在我国其指区别于平菇、香菇、木耳等常见大宗品种,具有栽培规模较小、人工驯化栽培时间较短且处于技术发展中一类菇种;而在国际上,除双孢蘑菇以外的食用菌,都被称为“珍稀食用菌”。她介绍了世界食用菌生产整体情况,指出2022年全球食用菌产量达到4833.6万吨,而中国为4222.54万吨,占比超85%。欧美等国基本以双孢蘑菇为主,生产处于技术成熟、生产平稳的状态,研发投入少;而中国处于由技术进步带来的快速增长期,食用菌种类繁多实现大规模栽培的已有30余种),整体生产成本较低。
介绍中国香菇、木耳、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真姬菇等22个食用菌品种近20年的产量变化及发展现状后,她指出,未来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产业应注重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通过标准化引领珍稀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应适度发展,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提质增效。


Greg Seymour及Nicholas Bez先生一起作《中国珍稀食用菌企业开拓不断增长的国际市场的挑战与机遇》主旨演讲,他们从全球经济、食用菌需求和价格、供应链及消费者变化方面指出食用菌企业普遍面临困境,但西方市场的一些主要的消费趋势变化如多维度健康需求、对食材的重新认识和重视、对环保及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关注等为中国珍稀食用菌在国际市场上提供了更大的机会。他们认为全球食用菌市场正在不断扩大,而珍稀食用菌在食品和医药中的传统应用增加了其神秘性和真实性,提高了人们的消费兴趣。


他们建议中国珍稀食用菌企业“出海”应注重了解不同国家的价值链和商业链,注重在当地栽培并当地的“交易促进者,同时全面了解涉及环境、投资、税务、劳工、市场的各类法规。



张金霞研究员则在《中国多样化的食用菌生产》演讲中介绍了中国食用菌栽培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食用菌栽培在栽培种类、生产方式、栽培基质、产品形式等方面具有的多样化特点。她指出未来食用菌栽培应避免盲目追求高产导致恶性竞争,建议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生产模式,适度规模,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注重降低能源、劳动力等成本,提高产品产出品质,从而提高投入产出比。



在“中国珍稀食用菌如何进入西方主流市场”高峰对话环节,在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刘自强秘书长主持下,李玉院士与谭琦研究员、张金霞研究员、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谭方河副研究员、南非Farm 69食用菌有机栽培农场陈启桢博士、四川菌益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亚先生、江苏丽莎菌业股份有限公司董政先生围绕珍稀菌出海的必要性、适宜出海食用菌种类、出海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建议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凝聚共识


珍稀菇出海的必要性,已有的产品出口和海外生产经验印证了珍稀菌出海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出海是当前深挖国际市场的重要出路,从“产品出海”转变为“企业出海”,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是应对我国当前食用菌生产整体”内卷“挑战,要寻求新的盈利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资源,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的重要途径。


就适宜发展食用菌种类,目前侧耳类(平菇、白灵菇、杏鲍菇)、香菇羊肚菌、猴头菇等在国外不同地区已有一定市场,是向海外拓展的可尝试品种


对于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张亚先生认为,挑战主要在于定位和团队问题。先应针对不同市场做好调研,找准定位,根据市场的喜好和大小决定自身发展的品种和规模,其将直接决定企业后续发展的成败;其次是国外栽培面临成本增加、产量降低问题打造技术过硬、综合能力强、能经受考验可控的团队是关键。
陈启桢博士同样认同发展定位问题,并指出珍稀菇“出海”应自动化设备先行,否则海外生产困难;且欧美重视本土生产,环保严格,限制屑使用,建议首先在当地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
董政先生则认为,在海外市场要稳定发展,在当地市场建立相互信任是根基,应根据当地需求生产产品,维护当地市场生态。

谭方河副研究员指出,羊肚菌出口面临高品质产品保障难问题,海外生产则在品种和设备方面具有挑战性。


李玉院士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珍稀菌出海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议企业出海应有文化自信,注重传播中国特有文化,如“xianggu"作为香菇英文名等;由于不同地域对不同珍稀菌品种的接受度不同,要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发展品种,多样化发展,国内金针菇式发展是反面案例;对于保障产品品质与安全,应首要建立技术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方式。



此次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珍稀食用菌产业展望” “珍稀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多场主题报告,涉及黑牛肝菌、平菇、杏鲍菇、香菇、羊肚菌、猴头菇、草菇等品种栽培专题,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END】

推荐阅读:

*中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现状及趋势

*产业信息集锦:2023年前8个月我国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21.64亿美元...

*后疫情时代我国食用菌出口形势分析丨黄亚东

*16种菌类药材的菌种、菌株、纯化、培养、发酵和生产工艺被纳入新版《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日本阻碍进口中国香菇的主要措施分析和应对建议

*从出口贸易角度谈羊肚菌生产的良好操作规范

*《食药用菌》投稿、撰稿指南(2022)


2024食药用菌杂志协办单位:

浙江青风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电话:4008-085-888)
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电话:400-001-905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