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下肢静脉CTV扫描经验

文摘   2025-01-08 17:57   河北  


一、什么是下肢静脉CTV呢?


下肢CTV是指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下肢CTV是通过将一种特殊的染料注入患者的静脉系统,然后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来观察造影剂在下肢静脉中的流动情况。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下肢静脉是否存在狭窄、血栓或其他异常。下肢CTV可能用于诊断多种与下肢静脉有关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曲张等。这些疾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腿部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温度升高以及出现静脉曲张。下肢CTV通常作为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的补充手段进行。患者需要躺在CT扫描床上,双腿保持固定姿势,以便于获取清晰的图像。
二、下肢静脉的解剖


三、下肢静脉CTV的检查意义

1.血栓排查(尤其是深静脉的血栓)
2,术前评估:下肢静脉曲张深浅静脉组的沟通情况
3.狭窄判断:腔内阻塞与腔外压迫
四、扫描技术


有两种扫描方法,一种是直接法,一种是间接法。
  • 直接法CTV:直接从患者足背部静脉注射稀释对比剂,完成下肢静脉的扫描
  • 间接法CTV:从浅静脉注射对比剂,经过循环完成下肢静脉显影。

那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呢?

直接法CTV
优点:操作简单,对比剂用量少,扫描时相易把握,下肢静脉强化程度高,VR图像效果好。
缺点:血栓完全阻塞血管时,血栓的近心端血管无造影剂,血栓长度、范围无法确定。
间接法CTV
优点:注射部位同其他增强一致(右肘静脉),符合护理人员工作习惯。
缺点:造影剂用量大,增加风险个体及不同病情差异大,延迟时间不好把握,下肢静脉造影剂浓度低,VR效果差。

一般每公斤需要2ml的药,假如一个80公斤的人做检查,就要160ml的药,这大大增加了对比剂的用量,相应的风险也会增加,尤其对肾脏的负担会加重。
对于这两种扫描方法做了一个类比,如图:

五、下肢静脉CTV检查的影响因素

1.患者因素:体重,BMI,心功能
2.对比剂因素:浓度,用量,流速,碘流率
3.扫描因素:螺距,球管转速,扫描时间,延迟时间

下面有几个曲线图可以更好的帮大家理解
1、以体重为变量:
我们可以发现:在对比剂浓度和总碘量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患者体重的增加,血管增强的程度降低,但达峰到达时间(TTP)不变。
2、以对比剂总量为变量:
我们可以发现:相同体重患者,在对比剂浓度和注射流率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对比剂总碘量将导致血管强化程度增加,峰值到达时间延迟,峰值强化时间延长,有利于扫描更大范围,获得更多信息。
3、以对比剂流速为变量:
我们可以发现:在对比剂总碘量和碘浓度相同的条件下,提高注射流率,动脉强化程度更高,峰值到达时间(TTP)前移,动脉峰值宽度变窄(动脉峰值保持时间缩短)。
4、以对比剂浓度为变量:
我们可以发现:在碘浓度和注射流率相同的条件下,对比剂碘浓度增加,血管强化程度将增加,峰值到达时间提前,动脉峰值宽度变窄,获得动脉峰值所需延迟扫描时间更短。

六、扫描注意事项
这里注意我们用的是三叉型连接管(Y型管)。
这里注意绷带主要是为了促进对比剂向深静脉回流,减少对比剂在深静脉的充盈不良。

七、关于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时间-扫描时间
对比剂注射时间=280÷4=70s(对比剂总量➗流速)
扫描时间:大概20s(因人而异,腿的长度不同时间也不同)
因为药物和血液经常在髂静脉里面出现混合不均,可能会造成血栓误判的情况。对此我们做了一个改良,就是加扫一期。
在第一期扫完之后,再过6秒左右,再扫一期,但是第二期我们不全扫,我们的扫描范围是从髂骨上缘到耻骨联合的这个范围。
如图:
这样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再扫一期的话,可以让这个静脉回流的药物经过充分的回流,这样就会大大减少血栓的误判。

八、病例举例

1、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CTV表现:髂总动脉压迫髂总静脉,受压髂总静脉显影不良,管腔狭窄或闭塞;受压的髂静脉主要是左侧髂静脉,但也可见于右侧、双侧。
2.下肢静脉曲张
CTV表现:下肢浅静脉管径增宽,呈蚯蚓样迂曲、扩张,局部可呈瘤样扩张,当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时可见深静脉腔内充盈缺损,甚至呈截断征,周围有侧支形成。
3、静脉血栓的判断
最后,在接受下肢CTV检查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以减少对下肢静脉的压力。同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期锻炼、合理饮食和充足睡眠,有助于预防下肢疾病的发生。


END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编   辑:白子博
审   核:杨在利


衡水医学影像
隶属于衡水市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成立于2016年,宗旨是团结从事影像的工作者,遵守国家政策法规,推广医学影像技术的精准检查理念和技术规范化,展示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应用成果,促进影像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