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9岁,无明显临床表现,体检发现胰腺占位5天就诊。
女,53岁,上腹部胀满,余无特殊临床表现。
实性部分增强三期CT值:167,144,129HU。
实性假乳头状瘤(SPN)
好发年轻女性,2—30岁
好发部位:胰腺头部及尾部
单型上皮细胞形成实性、假乳头型结构
低级别恶性肿瘤
病理免疫组化:β-catenin(链蛋白)表达异常,对SPN最敏感,WHO组织学诊断标准之一。
分型:
1、实性成分为主型:
实性成分大于等于75%,囊性成分位于包膜下或者散在分布于实性成分中。
2、囊实性成分相间型:
实性成分占25%-75%,囊实性成分相间分布。
3、囊性成分为主型:
实性成分小于25%,实性部分呈壁结节或乳头状伸向病灶中央,实性成分“漂浮”于囊性成分之中,形成“浮云”征。
影像表现:
孤立性,体积较大,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呈囊实性; 囊性成分为主型,可见“浮云征”钙化及分隔是特征性表现,且多见于肿瘤边缘; 包膜完整,边缘清晰瘤内出血、坏死常见; 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包膜强化明显,动脉期多为轻度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程度较明显,但始终低于胰实质,恶性程度不同FDG摄取也不同。
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CT平扫以等密度为主,靠近胰腺表面胰腺外形可发生改变,容易发现。由于其属于富血供肿瘤,因而增强扫描往往可见肿瘤部分强化程度比正常胰实质更明显,动脉期则表现为均匀增强、边界清晰。
功能性肿瘤特征:为体积较小、多呈实性、边界清晰、强化明显等。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较大,由于患者多出现囊变、出血、钙化,因而CT检查结果往往囊性、实性、囊实性、密度信号等均较为多见,且多见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及神经内分泌瘤都属于退变性囊性肿瘤。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典型的影像表现,鉴别不难,但部分病变影像相似,易混淆。
“浮云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典型影像特点,囊实性病变,囊性为主的病例中,实变部分明显强化,位于囊性部分中如同浮云。
孤立性,体积较大,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呈囊实性;✔
囊性成分为主型,可见“浮云征”钙化及分隔是特征性表现,囊性成分且多见于肿瘤缘;✔
包膜完整,边缘清晰瘤内出血、坏死常见;增强扫描肿瘤的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包膜强化明显。✔
动脉期多为轻度增强、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强化程度较明显,但始终低于胰实质,病例一肿瘤前壁结节强化明显,高于胰腺,年龄。✘
好发年龄40-70岁(中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疗指南2020) ✔
无功能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体积较大,囊实性 ,囊性成分多位于中心;✔
完整包膜结构,动脉期以不均匀或环形增强为主。✔
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程度比正常胰实质更明显,动脉期则表现为均匀增强、边界清晰。✔
低度恶性肿瘤,占比不到3%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90%)青春期及年轻女性(女儿瘤)。
男性发病平均晚于女性10年,恶性程度较女性高。
临床症状轻微或偶然发现。
肿瘤较大并边界清晰。
胰腺内囊实性肿块,囊性为主的病变,囊性成分多位于边缘。
实性成分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胰腺但不是绝对。
可见钙化和出血。
周围结构受压改变。
不伴有胰管及胆总管扩张
作者:衡水市人民医院 王东昕
编辑:白子博
审核:杨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