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检查时注射造影剂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是一个标准的操作步骤,但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对比剂的用量,而生理盐水的重要性也往往被我们忽略掉。
我们知道对比剂是有一定的粘稠度的,那么在增强检查注射对比剂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压力,对比剂在血管内的压力也随即增加,对比剂突然注射完毕,那么血管内的压力也突然停止,这会导致部分对比剂残留在延长管,肘正中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这段行程中。
这不仅会造成对比剂的浪费,而且对比剂的渗透压较高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的刺激性(可能会增加静脉炎的发生风险)。这时生理盐水的作用不容小觑:对比剂是注射进血管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部位的。如果对比剂在注射器延长管和血管内壁残留过多,可能会影响影像的质量,在推注对比剂后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能冲洗血管中的对比剂,有利于形成体积小、高浓度的团状对比剂,更有利于图像动脉期的增强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盐水冲洗体积通常不足,导致每次注射平均浪费1.4 mL造影剂,最多可达3.8 mL。)管道横截面上生理盐水和造影剂在四个时间点的边界层现象。中央蓝色区域代表生理盐水,外围绿色区域代表造影剂。如果生理盐水不足,则无法完全清除造影剂残留层。
足量的生理盐水可对上腔静脉对比剂进行稀释,避免因对比剂浓度过高而导致上腔静脉中形成伪影,不仅可以避免伪影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还可以避免上腔静脉出现病变时,由于生理盐水冲洗不及时导致出现病变假象,进而影响对上腔静脉内部结构的显示。
对比剂注射后,由于对比剂渗透压较高,对血管壁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部分患者会感到局部轻微灼热感或血管不适感。生理盐水的冲洗可以帮助缓解这些不适,减少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滞留时间,降低静脉炎的风险。
另外,在需要高速率流速的增强检查中,生理盐水的用量需要适量的增加,这是因为血管压力大的时候,上腔静脉会生理性扩张,血管内壁的表面积增大会造成更多的造影剂残留,因此需要增加盐水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