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照片于2008年拍摄,高光才回家探亲合照。从左往右分别为:高光芳(妹妹)、高光才、高光玉(哥哥)、刘家辉(弟媳)、覃科凤(嫂子)。
与煤结缘的伯祖父高光才
高楚杨
我的伯祖父高光才,现已是鲐背之年,虽然听力不甚好,但精神矍铄。他从一个农民的儿子经过不断努力成长为一名区厅级干部,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他用自己平凡且又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书写了一部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他与坎坷命运作抗争体现出来的精神,不仅是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更是需要传递给下一代的宝贵精神财富。
1933年12月,一个男婴在地处偏僻的广西博白县旺茂镇康宁村白泥岭屯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长相端庄,双眸明亮,他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欢喜。曾祖父高孔璠对他寄予了厚望,经过一番思索,给他取名为“高光才”,寓意他日后能成为一个给家庭带来改变,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随着两个弟弟(十五弟、光林)和一个妹妹(光芳)的出生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捉襟见肘,曾祖母刘氏因难产离世更是给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带来了重创。年幼丧母,使得伯祖父在日后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学会了勇敢坚强、吃苦忍耐。曾祖父高孔璠深知没有文化知识的艰难,宁可省吃俭用也要大力支持儿子光才的读书。勤劳善良、不善言语的他经常是独自去地里干活,嘱咐儿子在家里学习文化知识。他也深知父亲的良苦用心,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白天在康宁村初级小学刻苦读书(成立于1919年,民国时期中共重要的地下情报站),放学后常协助家人分担点家务,晚上借助家里唯一的一盏松油灯来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以前用松树的油作为燃料做成的灯,叫做松油灯)。酷暑严寒,勤学不辍。从小就体会人间疾苦,知道生之劬艰,因此,在他心里根植了一个信念:只有读书,才能谋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完成了康宁村初级小学学业后(民国时期1-4年级为初级小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凤山镇第一高级小学(成立于1935年,民国时期5-6年级被称为“高小”,1949年前夕全国尚未普及“高小”班教学)。虽然步行至凤山镇求学的路途遥远,但阻止不了他对知识渴求的脚步,坚持不懈直至毕业,以求学有所成报答父亲。据村中老人回忆,光才人小志不小,胸怀广大。在康宁村读初级小学时,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受当时先进思想的影响,还曾经冒险帮地下党员送信,当过地下党员的送信童。
高光才和妻子、大女儿合影
1950年1月5日,合山煤矿公司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军管会接管后改为省营煤矿。接管时采取原职原薪原制度不变的“三原”政策,由政府投资维持,招回工人,复工生产。1950年4月,为了解决工人缺乏难题,合山煤矿公司派博白籍王志英作为招工代表回博白招工。根据黄永才主编的《博白当代人物志》记载:‘他是1950年1月参加革命,1月至3月是博白县政府工作队员,4月份才去合山煤矿工作’。因此推测他应该是在母校康宁村初级小学的地下党员引荐下参加革命,当了一名博白县政府工作队员。刚好碰上合山煤矿博白籍王志英回博招工,他应聘上了才去合山煤矿工作的。建国初期来宾县土匪猖獗,土匪常到合山煤矿开展阻挠煤矿开采和威胁干部人身安全的活动。为了保卫煤矿的安全和协助解放军主力部队开展剿匪工作,合山煤矿保卫科应运而生,由接管煤矿的解放军部队领导筹建并统一指挥。伯祖父高光才被选为保卫科干事,并在开展的多次剿匪中表现比较突出,深受领导的器重后被提拔为班长。1954年开工新建煤矿里兰四一平硐,还购买两台钻机成立了一个钻探队,矿区开发急需一批工人。伯祖父高光才作为合山煤矿青年团招工代表被派回博白招工,其妹高光芳(生于1939年)也因这次机会来到矿区。刚处于开发的矿区,当时挖煤方式比较落后,主要靠人工来完成。在矿井里既没有通风设备,也没有机械传送装置。下井干活的工人一般是赤膊上身,钻进矮小的通道里用铲子一点点地挖煤,再用推车把煤炭从井里运送到地面。由于煤炭是黑色的物质易粘附在其他物体表面上,所以工人们下班时都变成了一个个“煤黑人”从矿井里爬出来。工人们不仅挖煤辛苦,而且生活也很苦。因为用煤煮出来的饭难咽进肚子里,同时也难喝得上干净可口的水,所以出现有部分新招聘的工人因受不了这种苦中途就回家了。为了帮助工人们补习文化知识,让他们快点适应矿区的生产生活,作为青年团干的高光才积极响应国家扫盲运动的号召,他白天工作,晚上作为扫盲教导员给工人们上课。他对工人的好,合山煤矿的老工人至今仍记在心中。
高光才夫妇和子辈、孙辈合影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基础,而家庭教育的主心骨是父亲。光芳老姑回忆说,父亲高孔璠是一个老实善良、性格温和、勤劳寡言的人。他在家教方面常告诫我们,做人要勤劳踏实,不要弄虚作假;我们家虽然贫穷,但不能穷志气;做什么事都不要怕困难,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的。铭记父亲的教诲,高光才自求学始就一直践行父亲的优良品质。从1960年至1970年间,他先后在溯河矿、河里矿、里兰矿等矿区任党委书记。为了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经常到井下与工人一起劳动,与技术员一起研究工作的安全和进展之措,因此煤炭的产量得以快速提升。1974年被任职为合山矿务局党委书记后,积极开拓进取,善于利用新技术破解开采难题。到了1976年合山矿务局的年产能力已达200万吨,成为全国少见的大型煤矿企业。因此多次被自治区、国家煤炭工业部表扬。1977年他到北京参加由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主持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合山矿务局被煤炭工业部授予“大庆式企业”的荣誉称号。因在抓生产管理方面比较出色,合山矿务局的煤炭产量常排在全区各局产量前列。他在提升煤炭产量的经验文章《依靠老工人办好企业》得到了当年《广西日报》的宣传报道。他的能力被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工业厅认可后,组织对他拟提拔使用。但是在这期间却遇到了一个小插曲:“有人举报合山矿务局煤炭产量是虚报的,这是个很严重的政治性问题。”上级接到举报后即刻由自治区机械厅副厅长带领十多个人组成的核查组进驻合山矿务局,对煤炭产量的真实性进行复核。经过复核证实合山矿务局报的数据是真实的,而且还不包括当时可以算进上报数据的煤干石产量。从1977年10月-1987年4月间,他先后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局、厅政治处副主任、生产处处长、局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到了80年代,党中央作出建设第三梯队的重大战略决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干部“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因他没有上过大学,被认为“专业化”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在第一次评选区煤炭工业厅副厅级干部时落选了。几年后钦州稔子坪煤矿发生了大塌方事故,有十多个工人被困在矿井里,情况非常危急。救援组在使用多种方案施救仍未成功后,有人提议可以让高光才来参与试试,因为他做了十多年矿长,实战经验比较丰富。他到达钦州稔子坪煤矿现场,经实地了解情况后提出救援方案,在得到了救援组一致同意可行后实施,工人们终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救出来。因在实践得来的“专业化”知识比其他上过大学得来的“专业化”知识还强,因此在第二次煤炭工业厅领导换届时,他被提名为副厅级干部,在得到了上级组织批准后,于1987年5月被任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煤炭工业厅副厅长、厅党组成员。
回顾伯祖父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我感触颇深,他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少年丧母,生活凄苦,在迷茫中矢志苦读以求改变人生。与煤矿结缘,不怕艰苦,积极投身祖国需要的建设事业,锐意进取,奋楫笃行,终于在煤矿的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他身上,让我明白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如同在漫漫黑夜里,它发出的光可以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般;从他身上,让我明白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必需性;从他身上,让我明白感恩做人的可贵性,如同孔子云:“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感恩所拥有的一切,积极进取,是我们幸福进步的源泉和立人之本。人生之路,并非康庄大道,偶遇崎岖、荆棘的山路,亦或是遇到需要开辟前行之路的情形。他为生存求发展而奋斗的历程,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或许能给我们以勇气和智慧找到了通往成功的前行之路。家族精神是我们每代人前行的指路灯,作为后辈必须铭记于心,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也只有这样,古老的家族之树方可枝繁叶茂、生生不息,源远的家族之河方可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
2008年全家族合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