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日子
覃子芸
热闹给予了繁华,孤独背负了沧桑,有些日子如阳光般渗入心田,温暖且难忘。
时值11月,在欢愉的周末中我又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一天。那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是我先生的生日,更是有幸和作协的几个文友们一起到马门滩采风。说来惭愧,嫁来博白已多年,竟不知道它就是属于顿谷镇的,这也算是我和“马门滩”的第一次结缘。
周末恰逢我休息,但刚开始我并没有要出门的打算。当天我和先生一起到顿谷镇上买菜,准备做一桌美味佳肴给他庆生。在吃粉的时候,我收到了小武兄发来的信息,他询问我一同去马门滩游玩吗?我犹豫片刻后便直接拒绝了,心里想着:今天先生过生日,得好好陪陪他。岂料小武兄却提出来,让我和他一起去,并且表明他带了自家的孩子过来,除此之外,还有吴瑾老师和他的女儿,以及朱佳玲老师。随后便燃起了我心中的一丝希望,这两人我也并不陌生,跟他们有过几面之缘。
吴老师的诗词写得很好,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也是在作协的交流会上,他刚好坐在我旁边朗诵诗词,整个过程我听得心血澎湃。我一直对会写诗词的人都持有一颗敬佩之心,因为讲究格律,所以我觉得会写的人都已经很厉害了。他戴着一副眼镜,肤色有点黝黑,但是看上去就很好相处,淳朴憨厚。几次接触下来才了解到他是一名语文老师,更是让我印象深刻。
朱老师同样也是一名小学老师,温柔又细腻,以至于我一直认为她是幼师,总给人一种春风满面的感觉。她的话不是很多,说起来的时候却是轻声细气的,笑容也很治愈,所以和她交流也没有压力。当我看到他们俩一同到来时,眼中一亮,立马反问小武兄这个地方是在哪里?他告诉我在顿谷的时候,我颇为震惊。在这里几年了,怎么都没听说过呢?于是我马上百度看具体位置,搜索其他的一些相关信息。经过再三考虑后,最终还是答应了,并且跟我先生商量,让他们一起到咱家吃饭,然后再一同前往马门滩。一拍即合,小武兄等人也很欣然答应了。
都说冬天适合见面,我在路口等待他们的时候,喜悦之情仿佛溢满了一地。阳光愈发强烈,到了中午,可算盼到了他们的到来。我们一起进了屋,便看到李先生正在厨房忙活着,这段时间我的手受伤了,回在家一直都是他下厨。一时间,我竟有些感动和惭愧,说好今天我给他做菜的,现在寿星还得自己动手,忙里忙外。感动的是无论我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他都是说听我的。即使有时候不是很乐意,偶尔也会发生点分歧,但也会尊重询问我的意见,当然,也包括在文学上一直对我的支持。
参加作协活动的时候,他会开车送我到目的地,然后自己在外面耐心地等待;有时候我不想动笔了,他也会善意提醒一下;在村里总是听到人家说他时常夸我文采好……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兴致来时,也会给他写上一些情诗表达心意,记录一下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随后,我们在餐桌上侃侃而谈,没想到先生和几位文友也聊得挺融洽。我们从工作聊到家庭,从生活聊到文学,家里面好久没这么热闹了。
饱餐后我们便一同开车去了马门滩,我也带上了我的女儿。当天天气不错,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虽说是寒冬,但是那儿的景色依然翠绿。清风拂过,枝条轻轻摆动,我坐在边上感受着那一份宁静和祥和。平时都忙于工作,而此时心中终于得到了片刻的安宁。我女儿当天也穿了一条绿色的小裙子,与这里山水相互融合,瞬间觉得她好像森林里一只快乐的小精灵。我拿出手机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只为了留住一些欢乐的时光。
我们一起进了伏波寺参观,了解伏波将军的故事以及伏波寺的由来。伏波寺又称伏波祠,据说东汉末年伏波将军马援率大军远征交趾时,经博白,乘船沿江而下到了南流江的马门滩时,因水流湍急,乱石阻塞,兵船无法通过,马援即停兵疏凿,附近乡民自发来协助疏河,使汉军顺利通过这一险滩。后来马援班师时,再次开凿险滩,以便利船只通行。乡民为了纪念马援将军,在此滩岸修建了伏波祠。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放眼望去,原来也是老朋友,是庞镇长过来了。我赶忙向他打了声招呼,才得知他特意从博白过来。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平时为了写好一篇稿子,特意去一个地方实地考察找灵感,不管路途多遥远,工作多忙碌,都一如既往地追求心中的那份热爱与坚持。在作协我比很多人都小,所以我一直把他们当作我的老师,我的榜样。平时有什么活动我也尽量推掉手上的事情去参与,我很珍惜和文友在一起的时光,让我感到轻松快乐。我想假如我今天没来,又错过了一场“盛宴”,一定会感到遗憾的。
最后,我们拍了合照留作纪念,一起看江上的人划船钓鱼,一起和当地的农民畅所欲言,一起讨论文学的乐趣……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午后。阳光拉长了身影,天渐渐灰暗了下来,由于回家的距离有点远,加上有小孩同行的缘故,我和文友们不得不彼此道别。坐在副驾驶上,我看了看我的先生和女儿,再把目光移到文友们远去的背影中,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些细小而美好的瞬间汇聚成河,流淌在心田,给予我们力量和希望。
我是真的没想到自己能和这帮喜欢文学的人走到一块,因为我的工作和专业问题,很难接触到志同道合的人,只是一味地提笔寄语,煮字疗饥。在此,我特别要感谢秦老师,也就是大家所喊的海哥,他也是我在博白文学上的引路人,让我在平凡的生活里终于找到了热爱的光亮,找到继续坚持创作的动力。我还要感谢小白主席和黄惠娟老师,他们也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当然还有小武兄和东茂兄,《青春诗刊》主编雨石老师,还有其他很多很多……
生活中,总有一些温暖的日子伴随着我们前行,无论是共度的美好时光,共同的兴趣爱好,还是那一份坚持的感染力或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却时常让我们感到万物明朗,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