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王力的书香缘
王振清
本文作者(左一)与王缉志夫妇在王力故居
2023年11月18日,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在博白举行。王力先生的儿子王缉志作为家属代表携同夫人姜淑菱女士参加本次盛典。王缉志发明了中英文打字机,在20世纪80年代北京中关村是叱咤风云的科技领军人物,获得“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荣誉证书。那是我第四次见到他。我告诉他,这是他第八次回博白了。他有点惊讶地说:“我自己都不记得,你倒帮我记起来了。看来你不仅十分了解王力事迹,还用心收集了和他有关的琐事,确实是个好讲解员。”我给他填了一首词《诉衷情·与缉志伯伯交往的点滴》:
桃李枝下沐春风。承荫故园东。谦君子,秀儒翁。初见敬伯公。 引路谱情浓。视同宗。多年音讯互相通。守初衷。
看了这首词,缉志先生表扬了我的进步。想当初,刚到王力故居工作时,我是个初中都没毕业的戏曲演员,文化水平低。如今,我却能写格律诗词、剧本,并加入了博白县作家协会和诗词学会,成了一名文艺青年。这得益于在王力故居里的浸润,通过了解王力先生的事迹、精神,与王力家属的交往、交集,还有王力故居的影响熏陶,我在做讲解员的过程中收获成长,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初到故居
2008年8月,我在博白县采茶剧团工作(现已更名为博白县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和展演中心)。团长问我:“你这个年龄了,如果不想继续上舞台,考虑换一份工作吗?到王力故居当讲解员吧?”当时,我对王力先生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世界著名的语言学家。我打算到王力故居参观之后再定夺。
第一次走进王力故居时,映入眼帘的青砖黛瓦芳华依旧,庭院简雅古朴方正,廊碑凝重翰墨飘香,尽显书香门第的深厚文化底蕴。我仿佛走进了象牙塔般的殿堂,高山仰止,心生肃敬。浏览了各个展厅后,我对王力先生更是敬重敬慕敬崇。我内心十分震撼,自豪感油然而生。在王力家族示意图前,我看到他二儿子的名字王缉平,而我爸爸正好也叫王缉平,顿时有一种本家人的亲切感,我是王力先生的“孙子辈”呀!我们都是同根同宗的博白人,我的家族出了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语言学界泰斗,我应该感到骄傲啊!能在这里工作更应该为之庆幸。于是,我满怀热情和激情到了新岗位。
到王力故居当讲解员,首先要了解王力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得越多,我越觉得自己无知,越激发我去学习,也越来越热爱这份工作。为了拓展知识面,我对与王力先生相关的人和事都非常感兴趣,像海绵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汲取智慧。
浸染书香
翻开王力先生一页页的人生历程,我对他顽强拼搏的毅力惊叹不已,对他峰回路转的传奇人生膜拜不已。王力先生14岁高小毕业以后,因为家庭困难,被迫失学10年,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业,而是一边在私塾任教一边自学,考上了大学,后来又考入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得到四大导师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梁启超的教导,使他从探求什么是学问飞跃到怎样去做学问。我从而想到自己,虽然文化不高,我一样可以拿起书本拿起笔学习,不求有什么大作为,但生活从此与书结缘,提升内涵,愉悦精神丰润人生!
思想转变后,那就是付诸行动。我先从王力先生的著作看起。王力先生中西融汇龙虫并雕,他的学术专著是“龙”,对于我来说是天书。那我就看他的“虫”,如杂文、诗歌、译作、科普书籍。王力先生的杂文,针砭时弊文风辛辣寸笔杀人;调侃趣事时又幽默有趣惬意自如,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
我决定学写格律诗,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十讲》是我办公桌上的宠儿。刚开始看也如看天书。按着王力先生的著作,循序渐进细化分解,例句引证,我慢慢地就懂了。练多写多之后,也就对格律熟悉了。王力先生的诗歌感情真挚,通俗易懂,他被誉为诗人,却谦虚地说:“未信诗情具别肠,平生自戒弄词章。”我这样的“小白”,虽说了解格律,却仅算入门而已,要写好诗是一辈子都要学习推敲钻研的事情。但自从我爱上写诗之后,就喜欢用诗词在朋友圈记录自己平时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的生活,也是一种充满书香的诗意人生。
一门英才
从《王力传》和王力故居展室里面的内容,我开始了解王力先生的事迹。熟悉这些之后,我就想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王力先生的大女儿王缉国和她丈夫张谷都是广西日报社的主任编辑,合写了《王力传》。当年张谷老先生还健在,我多方打听,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到南宁拜访他。王力先生的大孙女——秦似的女儿王小莘女士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当时也还在世,她也为父亲秦似写了一部传记《疾风劲草——秦似传》。她给故居寄回两本《疾风劲草——秦似传》,让我了解了秦似鲜为人知的一些事情。后来她的丈夫吴智棠也给故居捐赠了一批秦似的遗物。
王缉志先生在新浪开有博客,写了很多文章,我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王力先生的回忆文章,一时冲动,也在新浪开了博客,第一次在网上写文章。2010年10月,缉志先生第五次来博白,我是第一次见他。他当时将近七十岁,穿着一条背带裤,神采奕奕,非常儒雅。我跟他说道:“您是一位计算机专家、理科学霸,没想到文章也能写得那么好。”他说这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是一名语言学家,要求他们从小培养逻辑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缉志先生和蔼可亲,对我提出的问题,耐心细致一一作答。我倍感亲切,对他说:我按辈分叫您缉志伯伯吧!他欣然应允。缉志伯伯不仅关注我的工作,也关心我的生活。前几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发了一条非常悲观的微信朋友圈。他留意到了,不一会儿,他夫人姜阿姨打电话开导鼓励我,让我暖心又感动。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都那么乐观开朗,我还年轻,反而让他们来鼓励我。我顿时重拾信心,坚强对抗病魔。
近几年,我不在王力故居工作了,但一直在微信上与缉志伯伯保持联系,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王力先生的小女儿王缉慈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地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创新集群和产业园区研究。小儿子王缉宪是香港大学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地理系博士。我都在王力故居里有幸领略到他们的风姿风采。王缉思是王力先生的四儿子,曾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是美国问题研究专家。缉思教授第一次回到王力故居是在2011年11月,携同夫人、儿子、准儿媳一起。时隔十年,2021年5月11日,他和夫人朱志平又回到故居。那天,他和我们聊了王力先生为何起名为“力”,这个“力”字的出处是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表达了王力先生想通过努力用力做一个改变生活的人。王力先生心系故土之根,情牵先人之脉,为子女儿孙们起名都按着博白王氏家族字辈排序而起。缉思教授当时准备喜抱孙儿,想着按族谱字辈为王家第四代的第一个男丁起名,他向我询问了博白王家字辈的排列。后来他按字辈给孙子起名为王善为。这也是家族血脉与文脉传承的一种形式。
本文作者王振清(中)与王力先生儿子王缉思(右)在王力故居
诗意人生
王力故居拓印有一副梁启超赠送与王力的集词联“人在画桥西,冷香飞上诗句;酒醒明月下,梦魂欲渡苍茫。”我深入了解这副对联的创作时间背景,以及联里各词句的出处,写了一篇文章投到博白《南流》杂志。通过之前缉志伯伯在新浪博客上对我写作的指点,有了几篇小短文的历练后,我又鼓起勇气把这篇《梁启超赠王力联》修改后投到《玉林日报》,没想到2015年1月7日在《玉林日报》发表了!这算我的处女作吧!我清楚地记得,在文章发表前几天有一位女编辑打电话给我核实稿件中的一些细节,听到我声音时,她说了一句:“我以为作者是位老先生,没想到是个年轻美女。”这句“误会”顿时让我信心倍增,很受鼓舞。我继续用心学习写作,于2015年10月28日、2018年5月9日在《玉林日报》分别发表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王力》《〈王力全集〉的“前世今生”》。
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举行时,北大和复旦等高校著名教授学者莅临博白县城,这是王力先生带来的无限荣光啊!激动之余,我写了五律《庆第二十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在博邑隆重举行》:
巨匠有乾坤,同文又定音。
一门八教授,百代万师尊。
亿兆高山仰,巍峨业界深。
岭南今盛事,乡音分外亲。
我在王力故居做了7年讲解员,回想那段经历,确实是人生的高光时刻,不仅与王力一家人结缘,也与书香结缘。感恩这段缘分,让我住进“黄金屋”里益发“颜如玉”。枕上诗书欢愉多,夜静抚卷独享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进了书房染墨香。我用文化填充内涵,除了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人间烟火,还活出了充满诗情画意别样精彩的人生。
(本文首发于《玉林日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