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一部一言难尽的电影。
简单的说就是第一部是小丑的诞生,第二部是小丑的幻灭。
前一部清晰的标记出亚瑟从绝望到崩溃直至疯狂的曲线过程,对于苦难无计可施也无法躲避,跨越过无可奈何的痛苦后,觉得除了将带来痛苦的人连同自己一同毁灭以外,并没有别的解决方法,于是小丑诞生了。
第一部影片其实基调就很沉重和压抑,但在后半程迎来了亚瑟成为小丑后尽情复仇干翻整个哥谭市的畅快淋漓,看了精神随之一振。
而续集全片的基调自始至终都是晦暗阴沉,亚瑟因为前一部小丑犯下的杀人罪锒铛入狱,不但毫无作为,还自始至终想摆脱小丑这个身份。
有没有搞错?无论是影迷还是片中的支持者,包括他的女友小丑女,自始至终喜欢的都是那个为所欲为、暴力而癫狂的小丑啊,我们等了五年,就期待他做一番新的惊天动地的大买卖,干翻制度和秩序,干翻全世界,做大多数人虽然愤怒却没有勇气做到的事情,我们可不是为了陪着一个人格分裂者做两个小时内耗来的。
换言之,直到电影快结束,我们都希望他的人格成功分裂成邪恶的小丑,而不是那个忧郁善良的亚瑟。
2019年的那部《小丑》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杰昆·菲尼克斯的表演撑起了这部电影,我当时几乎一下子没能认出他来,老而瘦,突起的肋骨根根触目惊心,后来知道他为了符合角色的设定爆瘦30斤,用近似于毁容的方式出演这个对自己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巨大的角色,看来他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
菲尼克斯也因为本片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和金球双料影帝。
反观在《小丑2:双重妄想》中,同样的瘦骨嶙峋,那种想要在生命的破碎感上重建,最后却仍是破碎之感,这次没能复制成功。
菲尼克斯本人反而陷入耍大牌修改剧本的争议中。咖位到了某种级别的确拥有了超大话语权,为了追求个人形象的重塑和深析,从而放弃了讨好每一个观众的机会。
但是《双重妄想》明显不像,很大一部分表现空间被女主Lady Gaga抢占了。
我在看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有一个疑问:本片摇身一变成为歌舞片,是因为请了Lady Gaga做女主的缘故,还是它先被定义为歌舞片的属性,才决定请Lady Gaga的呢?
不知是Lady Gaga的气场太大,还是剧本想要彻底颠覆这两个人物原有的设定,她饰演的小丑女面对亚瑟的时候,眼神沉静而睿智,像个初中年级的班主任。
对亚瑟时而温柔的谆谆鼓舞、时而深邃地端详和凝视,结尾处的决绝更是如同对犯了错的学生一样冷酷无情,不存任何商量的余地。
但小丑女的设定不是这样的,在这段关系中,小丑才是主导情感的那一方,她始终处于弱势,深陷在对小丑的迷恋中疯狂而难以自拔,不断被伤害,却从不曾清醒。这是她作为一个悲情人物的角色设定,换言之,她是为了小丑而存在的。
菲尼克斯之所以演技封神,就是对不同阶段的笑容极具层次的演绎。
小丑的特点是什么?当然就是标志性的笑脸。相信看过上一部的人对小丑的笑记忆犹新。
起初是亚瑟时期难以控制的病态的笑,成为小丑初期油彩勾勒出的笑仍带着悲苦,慢慢地,邪气一点点爬了上来,一直到最后情不自禁地面目狰狞。
当年菲尼克斯演绎的小丑,的确是邪典中的战斗机。
而这一部,只有最初病态的尬笑,那标志性的充满邪气的笑,几乎消失了。
而且剧本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在形式上其实完全与上一部做了切割与分裂,导演自己也说了,想把第二部拍成独立的电影,但是剧情又紧密结合,逼着我不断回忆前一部,否则不明白很多桥段的意思,但是越回忆越失望。
上一部亚瑟人性中的善意让他放过了侏儒同事和暗恋情人,这两个人竟都在本续集中出现作为控方证人走上法庭,并且都做出了对亚瑟不利的证言。当然,莎姬.贝兹的出镜解除了我多年的疑惑,那就是上一部中亚瑟究竟有没有杀死他暗恋的女主。
亚瑟在上一部连自己母亲都杀了,独独放过了这两个人,证明了他邪恶中残存的善良,而这一部显然这两个人的出现推翻了这个论证,很矛盾,我看不出导演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尤其当侏儒同事哭着对亚瑟说:你曾是唯一对我好的人。此时的亚瑟竟然没有一丝动容,是的,包括看到上一部中自己曾深深爱慕过的女子,他的脸上也毫无波澜,仿佛是看着一个陌生人。
请这两个人来不就是为了证明亚瑟和小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分裂人格吗?是亚瑟就会动容,冷若冰霜就是小丑,这是两种人格斗争的分水岭,我以为那一刻小丑的人格复苏了,事实证明又不是,亚瑟很快就承认,他只是亚瑟,从来就没有什么小丑。
这一刻,失望的不仅仅是小丑女,还有银幕前的我们。
仍然记得上一部中那最具感染力的三段长镜头拍摄亚瑟竭力的奔跑,追捉弄他的小混混、从医生手中抢过母亲的病历、逃避警察的追捕,孱弱的身躯却在每一个瞬间迸发出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本片在结尾不远处也出现了一小段标志性的奔跑,这一部距离上一部的拍摄时间已经过去了五年,不知道是亚瑟老了还是菲尼克斯老了,却全然没有了那股精气神儿,和这部电影一样尽显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