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这也许是一部最像王家卫又最不王家卫的作品,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一直以来,王家卫的电影最大的一个标签就是:难懂。
早期的《东邪西毒》、《重庆森林》还有各路大神帮忙解读,以证明是影片立意太深,所以看不懂,到了《花样年华》,看完虽仍是发懵,同样是一双遭到背叛的男女在找寻另一半背叛原因的过程中,从惺惺相惜到渐生情愫,,另一部差不多题材的韩国电影《外出》,就拍的痛快多了,从起初得知真相的错愕,到探寻真相的拉扯,最终情感和身体的奔赴,丝毫不遮遮掩掩,看着令人欢悦,不像前者,说了,却又像什么都没说。
后期到了《2046》和《一代宗师》,连大神都没兴趣帮忙科普了,随便吧,你们看的懂就看,意思和你们理解的一样,就是——没啥意思。
王家卫颇具20世纪80年代早期先锋电影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观众意识。
视觉吸引人,却是建立在超现实主义基础上,美丽的画面一帧接着一帧,单看如梦如幻,凑在一块儿溃不成军。像一群大师开会,每个人的建议都很宏大,但是各说各的,谁都不服谁。
这一点在《繁花》中终于有了改变,也许电视剧和电影终究还是不同吧,电影再晦涩也就一个多小时,忍就忍了,但是电视剧,两集磨磨唧唧就果断转台了。
终究,艺术和世俗,并不是水火不容的。
三十集剧,篇幅不短不长。前五集悉心栽花,耐心铺开,穷小子遇贵人,挖得第一桶金,又赶上了改开好时光,百废待兴、风口处,万物皆可飞起,万物皆能生长。
操作三羊牌落地南京路,繁花盛开,莺啼燕舞、霓影飞红。这是阿宝最风光的十集,爷叔包房内坐镇,汪小姐身边助攻,玲子身后呵护冷暖,李李陈仓暗渡、眉目传情。
只可惜花期太短暂,阿宝的衰落始于上市公司股票运作失败,但是真正意义上,从15集他的后花园夜东京风波骤起,玲子出走,繁花就开始日渐凋零了。
不要疑惑为什么王家卫将大部分场景设在夜晚,因为,白天的上海和夜晚的上海如同两个世界,在白昼的日光下,世间万物都如同空气中漂浮的尘埃现出了原形,城市的破败在刺目的日光下无处隐藏,而当夜幕降临,霓虹璀璨的黄河路,匆穿不息的夜归人,一闪而过的车灯,潮湿的路面倒映着姗姗远去的高跟鞋,它们呈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气息——恣意、迷茫、暧昧、沉溺,人们将自己的不堪和孤独完全隐藏于夜色中,隐藏于黄河路饭店包房里的觥筹交错中,假装这短暂的繁华能够天长地久。
阿宝在霓虹养眼、万花如海的十里洋场中行走自如,一身好皮囊包裹在温柔的外壳之下,但他并非来自于任何一个女人熟悉的世界,他其实倔强而顽强地活在自我之中,只是与她们有刹那的交集,擦出瞬间的火花。
他爱过汪明珠吗?爱过,但是他爱的是外滩27号里的汪小姐,而不是甘愿辞职和他去买茶叶蛋的小汪,当然,更不会是创业成功的汪总。
他爱过玲子吗?爱过,但是他爱的是进贤路258号本帮老餐馆里作天作地的讨债鬼,而不是本帮怀石料理的创业老板娘。
至于李李,彼此的爱始于算计终于算计,离开了黄河路的李李,不再是阿宝钦慕的那个神通广大、旗鼓相当的对手。
而昔日的白月光,即使不死,也不会再爱。与其说阿宝爱的是记忆中相识于微时的穿蓝布衫带红围巾的卖票少女,倒不如说是那个年轻懵懂、为了爱而不顾一切的自己。所谓二十年之约,如同暗夜走长巷,起初兴许是为了尽头的一点光影而去,走着走着,早就不知为了什么,只是没了退路而已。
爱人是每个人生命中缺的那一块,有的人早早就找到了,有的人草草寻了一块相似的,事后发现并不是,而阿宝,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缺的是哪一块,也就无从寻找了。我怀疑连王家卫都不知道,金澄宇花了很大的篇幅试图告诉他,但是显然,他没有理会。
几位从阿宝身边依次离开的女子非常具有上海女人的特点,纵然爱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但是一旦发现爱已无望,当初有多缠绵,离开就有多决绝。再是芳心寸断,留下的那个背影必须漂亮体面。
人潮来去、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无所谓恶人、无所谓好人,有的只是沉溺在无法自控的欲望和情感中挣扎的灵魂,到了最后,阿宝孑然一身,其实也早已经没有人在意他究竟爱谁了,或者说,大家终于发现,爱其实并不能给任何人带来最终的救赎。
终究,川沙的土地才是阿宝真正的归途,“唯有土地与明日同在”,懂的人都懂,这块土地未来几十年意味着什么。
人们常常会怀念过去,但是其实并不愿真正回去,有些美好的东西,还是更适合呆在记忆的远处。所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匮乏的物质生活,贫瘠的精神世界是真实的,而改开初期的浮世繁华、纸醉金迷也是真实的,就像玲子租住的石库门三层阁老房子,装扮一新如公主的城堡是真实的,但是还需要每天倒马桶也是真实的。
你可以说王家卫的创作是真实的,因为许多细节和片段都与上海人记忆中那些模糊美丽的碎片契合,你也可以说他制造了一个假象,终究,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真正了解那个早已逝去了的风云莫测的时代,他们有的只是对那个消失的世界日久弥坚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