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年来,青岛市市北区始终把群众最关心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放在中心位置,推动教育教学从单项突破走向系统构建,打造“学术市北”教研品牌,市北教育呈现出优质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助力区域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一、优化顶层设计,实现教育复合联动
一是机制改革,促进教研内涵创新。横向建立教研、科研、师训、信息多维互助的大教研职能联合体,纵向贯通区域、共同体、集团、学校四级教研组织,垂直建立高校联动跨时空“虚拟教研组”,区域教研结构从单一割裂走向了多元复合。联合组建38个区域双导师团队,确立42个省市区级专题研究项目,形成以学术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动、全域共进为特色的“教研+科研”联动机制。近两年成功立项省创新素养课题4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省课题3项,市课题64项。二是“SART”协同,催生创新重点项目。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突破GUIS合作框架,构建起四方联动、四位一体的“SART”多元主体协同创新模式。与高校合作的《基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教研训评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获山东省协同创新重点项目。该成果连续在省协同创新项目培训会、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博览会及省教科研工作年会中进行典型汇报。三是学术引领,创生单元全景集备。区域建立教研基地包靠校145个,40个名师工作、21个区级学科教研团队,聚焦新课标实践落地,以“大单元全景集备”为特色路径,开展了涵盖21个学科、236个大单元、284场的模式集备展示活动。
二、聚焦教学变革,孕育市北高效课堂
一是归纳提炼,开展模式创生实践。在中小学持续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评选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开展以各学科教学模式凝练为目标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实践,展示推广区域学校中教与学变革的典型成果。实验成果《教学法创生——区域教研变革与推进实践路径》正式出版。二是以生为本,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在分层教学、学生百分位SGP增值评价、数字化实验教学、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化课程实施、整本书阅读、项目式学习等方面均设立了试验点或实验校,以上重点项目通过每年开展的校区两级学术节活动,采用“项目立项—项目培育—成果展示”的方式加以推进,目前市北区学术节已连续举办四年。三是科学启慧,促进学科实践教学。根据《青岛市市北区科学教育“启慧”行动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的指导意见》要求,构建科学创新实践“1+2”课程群。加大理化生科学数字实验室建设,通过项目化学习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建设“未来之星”项目式学习课程,充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等开展学校少年科学院建设认证,推进科技节比赛活动系列化,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活动常态化。
三、引领师生成长,助推素养全面提升
一是多维立体,建立教学述评制度。制定《中小学教学述评实施方案》,设计了“市北区中小学学业述评内容指标”,用可观察可测量的量表来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形成学生学业质性标准。二是评价育人,实现学生成长升级。市北区教学述评制度是市北区“评价育人”的重要实施策略。2023年5月,市北区教学述评实践经验在全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建设现场研讨会上做典型发言,2024年4月,在青岛市初中课程教学工作会上以《学业述评、素养进阶、实现每个学生成长升级》为题介绍了市北区学业述评制度建设的区域实践探索。目前,全区共遴选21所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基地校,176名教育评价种子教师,全面推进教学述评工作。三是精准施策,建立精准提升平台。市北区制定“星级创优”计划,建起教师素养星级评价平台和数据库,为区域和学校有针对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科学依据。上学期中小学各学科共有15人在全国省级比赛中获奖,96人在市级比赛中获奖。五年来持续推进三批名师工作室和二轮“领航工程”实施,遴选400名骨干教师进行三年的集中培养。近两年将新教师及临聘教师纳入“青蓝工程”,组织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训。在上学期新教师临聘教师基本功比赛中,临聘教师占比达48%,55名临聘教师在比赛中获奖。成立五六七年级衔接学部,学前与青岛幼师高专建立教科研实践基地战略合作,开展学前项目式学习实践研究,成立山东省首个儿童项目式学习研究中心。
四、聚力使命担当,推动教育成果实现新突破
一是行稳致远,见证市北进而有为。出台教学改革配套政策8项,获国家级优秀案例2项,以区域名义取得省级实验区4个。与青大联合申报的“一模二律三式四方五策:高校与中小学协同创生教学模式十六年实践”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是创新培养,优秀拔尖学生涌现。市北区深耕创新拔尖学生培训培养,融合“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拔尖学生培养生态。通过精准对接市级“筑基计划”,创新性地设立了跨学段、跨区域的“未来之星”训练营,既关注了以学科为载体的深度思维训练,又注重了在德、体、美、劳等多维度上的均衡发展,形成了“全域统筹、阶梯递进、融合共育”的培养新路径。市北区通过项目式课程构建,引领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科技创新实践、艺术实践及社会服务等多领域展现才华,实现了从知识积累到能力提升,再到品格塑造的全方位成长。彰显了区域教育在激发潜能、培养拔尖人才方面的成效。